喜欢石头上,爱琢磨石头让人很动脑筋,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就拿今天分享的这块石头来说,刚开始在穆棱河河滩发现时,干燥的情况下,其颜色是黑灰色,等用手长时间触摸,有人称之为盘石头,其慢慢就变得黝黑发亮了。
该石近等边三角形,三条较长的边长都近6厘米,最厚近2厘米,最大的两个相对面,其中一个非常平整,而另一个面则从一个角向下边长3厘米为2厘米左右厚,然后逐渐变薄到最薄只有二三毫米。
最大最平的面,表面布满非常细小的坑洼,十多个小米粒大小的圆坑零星分布其上,边缘有一条从邻近面延伸的细小裂纹,所在局部还有一点熔凝凹陷等。
另外的一个最大面,较厚的部分表面凹凸不平,有灰色裂纹;凹陷变薄部分,大小不一的气印相连,有五处有褐色、灰色。
一个较平的侧面,一条边缘有5厘米左右的细裂纹,一边缘有圆滑的凹陷坑,还有一椭圆形坑。
另一个侧面由厚变薄,有两三个浅凹陷和一个明显的圆坑。
该石的外形是如何形成的,这也是该石很值得琢磨的内容。感兴趣的石头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去研究探索。
分析该石曾在高温环境下,表面处于熔融状态,受到一定力量的撞击,撞击面的情况,决定了凝结面的情况。撞击面有时不仅仅只有一个面,有时一次撞击,可能会同时形成多个面。比如撞击后产生穿透就会在直接撞击面上周围形成多个衍生面。
当撞击面较平时,形成较平整的凝结面;当撞击面不平,形成的凝结面也会随之变化,有的还会发生弹起、翻滚等。
当熔融的表面,在凝结时没有受到撞击,表面会较好保留熔融状态下形成的结构。
石头是固体的物质,形成固体前的经历,会留下很多特征。既然石不能言,只有靠能言的人去研究分析石头,代替喜欢的石头讲故事。
一块石头,会因人的认知不同,讲出石头不同的故事,或许其故事,人类很难讲清楚,这也是石头的值得多琢磨的原因和迷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