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校园来风 | 散文游记 |
诗词诗歌 | 小说故事 | 移风易俗 |
芒砀山是5A级风景区,面积广阔,游览项目很多。昨天下午到达已经快四点了,五点钟景区下班,为了珍惜时间,特意选取“高祖斩蛇处”这个袖珍景点作简单浏览,以便为第二天游览核心景区赢得时间。
斩蛇处有两通高大石碑,一通是明代永城县令左思明立的,字迹清晰,保存完好,驼碑神兽背上青许许的甲纹刻痕分明,碑文叙述了重新立碑的情况,说明在此前已经有更早的一通古碑。明代新碑立于雕梁画栋的碑亭之下,而亭外不远处与之相对的,便是那通更早更古的石碑了。
对游览古迹来说,“古”是一个足够重大的决定因素,越古越有价值,越古越有吸引力。我离开碑亭凑到跟前,但见碑面模糊,字迹磨灭,严重的风化根本辨认不清上面的方块字。我绕到左侧,一截锈蚀的钢筋倔强地从碑体中探出头来,继而才发现,整个石碑的背面,几乎全是用混凝土“装裱”起来的——这块儿宝贵的文物已经碎裂得不成体统,只好借助钢筋水泥的现代工艺。仅此一端,便可窥见景区和文物部门的良苦用心。
吊古寻幽是诗词创作的一个特殊主题。在诗经以来的创作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在卷帙浩繁的吊古诗中,帝王将相的荒寒古墓、孤坟残碑往往成为多情诗人笔下的常见题材,与春花秋月、青山绿水的写景诗形成鲜明对照。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像汉语这样拥有如此精密、细微的情感表现力,让多愁善感的中国文人从自然万物中寻找到了各种各样的感情寄主,使他们借物咏怀毫不费力。从本质上来说,咏物即咏怀,吊古即吊人。见月伤心,闻鸡堕泪,登泰山而小鲁,观沧海以寄傲,对天地间万物的吟诵,只是诗人内在精神的主观投射。长达数千年的诗歌创作实践层层累积,形成了诗人创作的群体无意识:他们几乎完全可以根据创作需要,无师自通地找到情感对应物。
大塚名陵,荒寒古墓,对这些遗迹的凭吊,其实包含着对生命的敬畏和无奈。帝王将相,高塚凌云,象征威权,期待不朽;石人石马,松柏夹道,无论逝者和生者,都希望能永久留存,垂之不朽。但这些终归泡影。富贵草头露,权势叶上霜,去也终须去,驻也如何驻?荣华转瞬即逝,荦荦大塚,“都做了衰草牛羊野,……纵孤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这通古碑已经残缺不全,不辨龙蛇了。明代左思明立的那通碑,也终将字迹湮灭,龙蛇难辨。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长过岁月!活在当下,活得正派,活得精彩,有益于人,无害于世,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
张丙辰,笔名阿丙,韩愈故里孟州人。作家、诗人、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长,曾任焦作市诗词学会会长。历任焦作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温县县委副书记,焦作市城市管理局局长,焦作市教育局局长,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党委书记。出版有《阿丙杂文》《聚蚊录》《无章集》《锦上添足》《凭栏》《三余阁拟古》等。其散文作品《缘》2010年被收录进国家规划中职统编语文教材。
主 管:孟州市文联
主 办:孟州市作协
主 编:王 夏
本期编辑:陈艳利 冯雪洁
文字校对:吕武成
本期排版:武荣平
投稿邮箱:mzszjxh@163.com
在线投稿:点此投稿
来稿管理:编辑管理
【来稿请留下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