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峰哲思/张丙辰

文摘   2024-08-17 06:00   河南  



栏   目   导   航
散文随笔
校园来风
散文游记
诗词诗歌
小说故事
移风易俗
【谷风】第179期




仙人峰哲思



游览老界岭的第一个景点是仙人峰,听到这个名字我顿感精神百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以我多年的游历经验,凡是带有仙字的风景都不会差。或者有高士遗迹,道骨仙风;或者有灵山秀水,如梦如幻。总之会有些奇异之处。况且离我居处不远就是索道站,出门坐索道,登山省却了多少脚力?飘渺的景点名字和便捷的抵达方式,让我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腿脚有伤,解除了对陡峭山路的戒心,跟着大家欢天喜地走进索道站,乘缆车直上葱茏。

出了索道站就是半山腰,虽未穷顶,但视野开阔。从这个位置可以想见设计者极具匠心。既可仰观碧落,又能俯瞰峦屿。悠悠白云从山巅飘过,被锯齿峰划成丝丝缕缕,在湛蓝的天空聚散无常,犹如天女漫不经心撒下的绮罗。袅袅岚气从山谷中升起,恰是一道道素练在青屏间起舞,骆驼峰、虎啸台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山崖景观时隐时现,处处仙氛,倒真有了几分梦幻仙境的感觉。景区开发者的慧心巧构如同文章妙手着意铺垫,使游客在抵达顶峰前预沾仙气,勾起你对峰顶的无限遐想,继续攀登的信心自然更加坚定。

但绕过山头,我才明白自己受了美丽的蛊惑。山径上几十级台阶横陈眼前,我恍然大悟:索道只负责把我们送到山腰,到达仙人峰的一段距离仍要靠脚力一一丈量。

这才刚刚离开缆车啊!天知道途中还有多少这样高陡的台阶?这样严峻的考验?

我不敢逞能!这双老腿曾经在张家界的天子山吃过很大的苦头。健硕的身躯和超标的体重让我进退两难,想坐滑竿也无人愿意接单,那次教训深刻而惨痛。从那以后,我望峰息心,窥谷即返,对山道上的层层台阶心存敬畏,决不敢轻易招惹。

我在石阶前停下脚步,让那些身手矫健者捷足先登。倚栏踌躇之际,仰看同伴们的旅游鞋底交替行进,渐高渐远,我欲进不能,欲退不忍。

“有很多台阶吗?”我问景区陪同的小郭。

“有不少。”

“需要连续一直攀登吗?” 

“有一段会这样。”

“最长的一段会有多少台阶?”我指的是一口气不停歇地连续攀登,这是我最心怵的挑战。

“有五六十级。” 

“很陡吗?”

“有的陡,有的不陡。”

小郭是个很腼腆的青年大学生,他并不理解我心有所待,内心里期待着他的回答能把高度降低,难度减小。我的内心矛盾使问话不免含糊,因而他也很难精准答复。

我心里稍感宽松,下意识活动了一下腿关节,又目测了一下峰顶的高度。风清气爽,路不算太陡,这个海拔高度正适宜名山登临。“五六十级的台阶”如果中间停顿下来稍作喘息,估计这双老腿也能企及。

我是最后一个到达仙人峰的。

仙人峰上无仙人,但有大哲。山巅拓出一块平地,安放着二圣坐而论道的大型铜雕。

“孔子问道于老子”这一典故,在《史记》《庄子》《吕氏春秋》《礼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传说孔子服膺老子博古通今大智慧,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于是长途驱驰,专程向老子请教天下大道。

这座雕塑再现了老子、孔子两位中国先圣会晤的生动形象。老子眉额隆起,熠熠生辉,一根食指高高竖起,似乎在阐释“道生一”的深奥哲理;孔子正襟危坐,礼敬谦和,展现出大儒虚怀若谷的精神气象。整座雕塑形神兼备,安坐在高山平台之上,周围青松环绕,山风徐来,夏木阴阴衬托着铜雕的质感,呈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礼用和贵的至高境界。

大家对这尊雕塑众说纷纭。有的分析老子和孔子相会是不是真在这座山头;有的指证孔子的头像并不是教科书中的样貌;有的质疑老子的额头好像是比照南极仙翁复制的……。我没有加入对两位先圣史实的繁琐考证,独自走向崖边一株高大的乔松,让平伸的松枝进入镜头,在仙人峰上留下登临的纪念。

思绪的野马脱缰,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烟云里驰骋。

那是一个天崩地坼的时代,犹如寓言一般的烽火戏诸侯故事,促成了周王室的仓惶东迁。但巨变已经开始,迁都于事无补。王室权威不断贬值,中央政府成了一块徒有其名的招牌。一切都完全乱套,尊卑失序,政治失控,战争和阴谋连绵不断,成王败寇的格局不断翻新,仅仅为了一个长得漂亮的女人或者一块成色不错的玉璧,封国之间便闹得干戈相向、王冠落地。周王室用青铜铸成的九座巨鼎已失去了象征威权的震慑作用,一个封国的国君竟然把军队开到洛阳,向王室的使节询问九鼎的规格轻重,这就是“问鼎”一词的由来。遭到严词拒绝之后,这位狂妄的国君居然说,“那玩意有什么了不起,仅凭我们国家民间的挂钩就足够铸成九鼎”。财大气粗的封国逼得周天子在东城外“债台高筑”,要权没权,要钱没钱,享祚八百年的周朝江山终于被几代昏君折腾得气息奄奄。

那是怎样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啊!在王朝没落的腐殖层上,生长出中国哲学的参天大树,一批思想的巨人各竞风流,构成炎黄子孙最具创造力的无涯空间。生气勃发的灵性,沸腾驰骋的激情,轰轰烈烈的生命意志和令人瞩目的人格力量,即使在千秋万代之后回首凝望,也值得我们久久仰视和真诚膜拜!这里没有教条,没有迷信,没有盲从,只有心灵的勃发和个性的张扬。数千年后,每当我想起那些不朽的名字,诵及那些传世的经典,总按捺不住心头高山仰止的激情。

凝望着眼前这座铜雕,我从内心里庆幸老界岭的建设者与我的观念契合。“世上好话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国有太多的名山大川向寺院大献殷勤,到处是烟熏火燎,随处见三跪九叩,但老界岭是个例外。它没有为远方和尚建造金碧辉煌的禅林释院,而把思想的圣坛留给了中国自己的圣人。中国的先哲不需要金装玉饰,不需要焚香念咒,面对生老病死的人生命题,强调把握当下,有所为,有所不为,用家常话语揭示出永恒的人生哲理。中国的圣者也是一位智慧的长者,不做高深状,不为惊世语,用红尘中人听得懂的家常话语,谆谆告诫待人处世的普通道理。

离开仙人峰,带着儒道交融的启示继续前行,山径平坦,少有起伏,很快便来到了民族桥。

隔着山谷遥望对面的锯齿峰,不由地感叹大自然的杰作。风剥雨蚀,千秋万代,生生把坚硬的花岗岩山体雕琢得如同尖锐的锯齿,这样的山形在北方山水里极少见到。但锯齿下依然群山涌动,万象来朝,浓密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严严实实,众壑阴晴竟看不出一点山体裸露。我来自太行山南麓,那里是北方山水典型的代表作。或山势峭拔,瘦骨嶙峋;或山体巍峨,气势壮观。冬季萧瑟,整个大山的轮廓都会消瘦下来。从未像老界岭这般圆润丰满,仪态万方,浓纤得度,气色绝佳,呈现一副衣食无忧、举止安详的贵妇形象。

民族团结桥是一道色彩缤纷的钢桥,56级台阶直通峰顶,恰好与56个民族相对应。不要误以为这样的命名是省事讨巧,该桥的台阶装饰颇具匠心。每一级台阶都标明了一个民族的名称,并且绘上了最具该民族特色的装饰图,因此整个桥体在青翠山色的背景上显得花团锦簇,色彩缤纷。犹如突然喜遇了一台民族团结的盛大演出,歌声和舞姿就在你的两侧相伴而行。阿瓦锣鼓,藏区锅庄,蒙古长调,鄂伦春渔歌……和着今天宜人的爽气簇拥你拾阶而上,犹如乘奔御风,步履轻快来到了状元桥。

一道索桥跨越了千丈幽谷,通向对面的诗人峰。状元,诗人,还有比这些体面的名字更引人向往的吗?状元桥的那一端究竟有什么诗人的掌故?有哪些浪漫的故事?这的确是我们最应该寻访探胜的地方啊!

但是我知道自己实在无此勇气了!颤颤巍巍的一道索桥横跨两峰之间,在山风中摇摇摆摆,对我的勇毅精神是一次严肃地拷问,我很清楚自己经受不起这样的检测。今天的表现已经满分,行将七十的腿脚明显力不从心,见好就收吧!决不能为逞一时匹夫之勇,连累了兴高采烈的各位同人。

我果断地在状元桥入口前停下脚步,用无限赞赏的眼光目送大家走向诗意的彼岸。

对于美好的事物,一半留给记忆,一半留给思念,才能把收获的记忆细品慢咽,才能把余下的美好凭想象补全。这也许就是老子所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吧?今天游程中的天光山色,人文掌故,已足够让我铭心刻骨,回味无穷。

站在状元桥头俯瞰山下,风烟漫漫,红尘滚滚,那错落的一带楼群就是我们进山时经过的太平镇。太平镇,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地名。群山环抱着一处世外桃源,绿水青山,岁月静好,似乎屏蔽了尘世的喧嚣,而留存下远古的宁静和安详。生于斯,长于斯的当地山民,既是绿水青山的守护神,也是金山银山的享用者。那一栋栋鳞次栉比的农家乐旅馆,那正在开发的度假山庄楼盘,无不在述说着当地山民日益富足的家常生活。老子所期待的理想境界,“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已经在现代中国得以实现。青山隐约的太平镇是人间最深的红尘,但却有着最惬意的现代生活。




作者简介

张丙辰,笔名阿丙,韩愈故里孟州人。作家、诗人、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长,曾任焦作市诗词学会会长。历任焦作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温县县委副书记,焦作市城市管理局局长,焦作市教育局局长,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党委书记。出版有《阿丙杂文》《聚蚊录》《无章集》《锦上添足》《凭栏》《三余阁拟古》等书。2010年,其散文作品《缘》一文被收录进国家规划中职统编语文教材。

作者更多作品
【有声】时至小满戒自满/张丙辰
【有声】文人相轻与文人相捧/张丙辰
【有声】冬夜雨/张丙辰
【有声】又见秋山/张丙辰
【有声】跋涉在明媚的春光里/张丙辰
【有声】白露别调/张丙辰
【有声】落叶纷飞柳尚青/张丙辰
【有声】揖别古镇/张丙辰
【有声】没有故乡的母亲/张丙辰
 美人迟暮/张丙辰
 典籍里的孟州/张丙辰

      

      

         

:田筱蔓  赵枫林

文字校对:吕武成

:武荣平

稿mzszjxh@163.com

在线投稿:点此投稿

来稿管理:编辑管理

【来稿请留下联系方式】

谷风投稿


谷风原创
风从谷中来,花自笔下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