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 校园来风 | 散文游记 |
诗词诗歌 | 小说故事 | 移风易俗 |
每年的8月22日,或23日,是24节气中的“处暑”,暑气潜藏,气候微凉。这是“处暑”的正解。
但对这个节气的名字,不少人含糊其辞,不求甚解。也有人望文生义,心起疑窦。“处暑”,不是“正处于暑热之中”吗?秋后一伏,向有秋老虎之恶名。虽说立秋已过,但骄阳似火,高温炎热依然是主旋律。再加上不少地方出现了狂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这都是盛夏酷暑的标配啊!说体感,觉得暑气犹在;听农谚,似乎伏天更甚。从理论到实践彼此照应,说“处暑”是“正处于伏暑”,应该准确无误。
但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解释并不正确!处暑的“处”字,在这里恰恰表示“隐蔽”和“收敛”。
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里的解释明白无误:到这个节令,酷热终止了,暑气消解了。莲蓬摇荷淀,疏柳噪秋蝉,虽然炎夏偶尔会心有不甘地偷袭一下,但大势已去,格局已定,秋风已登台担纲主演,暑热再也不能任意肆虐,夏天该卷铺盖走人了。
这里就说到“处”字的另一个义项:停止,休息。
《古汉语大词典》解释“处”字的第三个义项时,引用了两个例句:“是故卷甲而趋,君子不处。”《孙子·军争》;“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前句的“处”是“停止”,后句的“处”是“休息”。二者都含有“休止”的意思。
古代有身份的人家,男子生下来即命名,二十岁成人行加冠礼时,再取一个与其名字含义相关的字。我们从名与字的联系中也可以了解“处”字“隐藏”的含义。西晋极负盛名的周处,其字就是子隐。古代所谓的“处女”,原义指的是待字闺中的女子,不能抛头露面,要把自己雪藏起来。以此类推,典籍中和石碑上的“处士”,原义指的就是隐居家中藏其才识、未曾出仕做官的读书人。
天行有常,四时轮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虽然夏天有时不招人待见,但世间万物不仅靠雨露滋润,还有赖于艳阳普照,才能新陈代谢,生生不息。所以,春夏秋冬,各擅所胜。雷电雨露,皆是天恩。不偏执于旧物,不执着于一念,心地泰然随万物迁化,凡心无俗累,四季皆良辰。
秋天来了!
“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
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
高粱好似一队队‘红领巾’,
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向日葵低头微笑着,
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大雁即将南去,
水上默默浮动着白净的野鸭;
秋凉刚刚在这里落脚,
酷暑还藏在好客的人家。”……
几十年了,著名诗人郭小川关于秋天的这首诗使我百读不厌。读着它,我往往会滋生出一种浓郁炽烈的情感,理解了秋天,走进了秋天,也融入了秋天!
主 管:孟州市文联
主 办:孟州市作协
主 编:王 夏
本期编辑:刘莹陶 李艳敏
文字校对:吕武成
本期排版:乔艳丽
投稿邮箱:mzszjxh@163.com
在线投稿:点此投稿
来稿管理:编辑管理
【来稿请留下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