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争当学习理论先锋 弘扬教育家精神,欢迎大家聆听本期的有声书,我是党员李艳玲,今天我来为大家讲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的事迹。”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湖南善化人。1877年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五美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是“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18岁起从事教育工作,一生以教育为本,丰富革命实践。他在长沙兴学,是教育界的黑马,被誉为教育界的“长沙王”。他是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徐老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中宣部副部长,是中共第七届、八届中央委员。党中央曾评价他“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毛泽东称赞徐特立是“坚强的老战士”“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1877年徐特立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体味到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徐特立积极参加湖南起义,被推为长沙副议长,翌年又任省教育司的科长。他一身清廉进入官场后,顿觉黑暗无比,不久返回教育界,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
徐特立一生生活俭朴。当校长时,一些教师坐轿子,他步行;一些教师吃小灶,他和学生一样吃大锅饭;一些教师穿皮鞋,他穿草鞋。为了节省开支,哪怕是一张纸、一支笔,徐特立都不随便使用。教师们丢弃的粉笔头,他捡起来装在口袋里自己上课再用。针对师生们的不解,徐特立专门写了一首诗:“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因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师生们就送他一个别称叫“徐二叫化”。
徐特立生活的时代,国民政府官场之丑恶、风气之败坏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按照常理,徐特立要办好教育,该送多少礼、该请多少客?可是在这方面徐特立可谓一毛不拔。他就是凭自己高度简朴无私的作风,抵御官场的腐朽,这是他办教育最突出的作风。他的钱,全部用于办学和资助贫苦学生。
他当长沙师范校长时,曾经有一次因为穿着过于粗朴,而被周南女校的门房误认为是下人。他既非常节俭,也非常无私。过雪山时,他把羊皮让给体弱的战友,过草地时他自己吃树皮草根,省下来的青稞让给病人。
“俭朴的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徐特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68年11月,徐老在弥留之际,把自己多年的积蓄交给了组织。他对孩子们说:“你们应该继承的不是我的财产,而要继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徐老的所作作为无不透露着他廉洁的本心,而廉洁也正是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之一。
徐特立60岁,毛泽东贺信:“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徐特立70岁,毛泽东再题词:“坚强的老战士。”
文化链接:
“延安五老”是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驻于延安时,中央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对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五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的尊称。
文字:李艳玲
编辑:荆琬淋
校对:施邈
审核: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