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过黎平会议之后,到遵义会议召开之前,还有一场“猴场会议”,彻底为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期间还传出一个笑话,把李德搞得很不爽。
黎平会议开得很成功,毛泽东非常高兴。其他中央领导人也因找到了正确方向而精神振奋,连博古也受到感染,也从湘江恶战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但还是没有放弃去找贺龙汇合。
在离开黎平向黔北进军的途中,一天,红一师正在一个小镇子上休息。这时,随军委纵队前进的中央领导人也从这里通过。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张闻天、王稼祥等到部队看望同志们。这一天,恰逢红一师司令部改善生活,宰了一口猪。
红一师师长李聚奎向首长们汇报了部队的情况后,毛泽东等同志与红一师的指战员一起就餐。当炊事班长一下端上好几盆肉时,有的人高兴地喊道:
“嗬,好久没吃肉了,今天可以饱饱嘴福了!”
他们边吃边谈,欢声笑语不断。目睹此情此景的李聚奎说:
“连半个月来愁眉不展、束手无策的博古同志,此时也活跃起来,说话很多。中央领导同志们如此兴高采烈,是我们长时间没有见过的。”
当中央领导吃完饭向门外走时,正巧李德进来,毛泽东有礼貌地说:
“里面有饭,快去吃吧!”
可是,部队里却把这句话传成“毛泽东说李德是饭桶”的笑话。
尽管红一师领导觉得这样传不好,进行了纠正,但纠正不过来。
李德本来就对黎平会议争论失败非常恼怒,听了这些传闻更是火冒三丈。博古虽同意改向前进,但并未最终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战略方针。张闻天对此深感焦虑。
他意识到,继续让李德、博古掌握军事指挥大权,错误指挥就很难避免。他开始考虑变换军事领导的问题。
12月20日,军委纵队到达黄平。在一片茂密的桔林里,张闻天和王稼祥的担架放下来休息。此时正值南方初冬季节,桔红的桔子挂满枝头。
他们两人头靠头躺着,议论当前形势仍忧心忡忡。王稼祥问张闻天:
“红军最后的目标到底在什么地方?”
张闻天说:“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我看这仗这样打不是个办法,还是要请毛泽东同志出来,毛泽东打仗有办法,比我们强。”
王稼祥连连点头说:“我也是这么想的。”
王稼祥当天晚上就将张闻天的想法打电话告诉彭德怀,然后又告诉毛泽东。这个想法在刘伯承等几位将领中一传,大家都赞成要开个会,让毛泽东出来指挥。
10天后,1935年1月1日,军委纵队到达瓮安县的猴场(今草塘),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再次就行动方针进行讨论。
“左”倾领导者在会上提出:中央红军不过乌江,不要在川黔边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而是回头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毛泽东反对这些意见,指出红军应在川黔边地区迂回战斗,以便粉碎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坚持北渡乌江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前进,在川黔边建立新苏区根据地。
与会多数同志赞成毛泽东的意见,再次否定了李德、博古的错误主张。会议作出《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吸收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
《决定》还作了一条重要规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
在以后的行军路上,又停止了李德对于红军的指挥。
从1934年12月中旬起,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一起为挽救党和红军进行了积极的斗争,并一步一步地向胜利迈进。
通道会议为战略方针的转变奠定了基础,黎平会议则实际上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进军方向问题,实现了通道会议提出的“转兵”任务。
这是湘江战役后,毛、张、王这个“中央队三人集团”对博古、李德等错误领导进行批评,开展争论的结果,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军事思想在长征途中取得的第一个重大的胜利。
而张、王在黄平桔林的谈话则是变换军事领导的最初酝酿。猴场会议坚决执行了黎平会议决定的战略方针,巩固了黎平会议的胜利,并从组织上限制了最高“三人团”的最高指挥权,恢复了政治局的应有权力。
所有这一切,成为遵义会议的前奏。
1934年的冬天是寒冷的,似乎凝聚了1年的痛苦和不幸。这1年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十分凝重和惨烈的1年。
但是,正如冬天过后是春天一样,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之后,即将重新占领中国革命的大舞台,扮演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重要角色。
推荐《长征》
📖《震撼心灵的史诗巨著——〈长征〉》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它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铭刻在人类的记忆中。那就是长征——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传奇。这本书以细腻的笔触、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战火纷飞、艰苦卓绝的年代。
《长征》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勇气、信念、坚持和奋斗的励志之书。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会感到迷茫和困惑。
而《长征》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它让我们明白,人生就像一场长征,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长征》这本书,那么现在就赶紧拿起它吧!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长征的伟大精神,汲取前行的力量。相信这本书一定会给你带来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