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缘何屡屡传出被禁的消息?这也是最有争议的一部书,因为他太敢写了,一部沉甸甸的著作,它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史料,为我们展现了那个动荡而又波澜壮阔的时代。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跟随那些大师们一同经历了南渡的艰辛、北归的喜悦和无奈。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坚持、理想和信念让我深受感动。
建国后最有争议的一套书无疑是岳南的《南渡北归》,一直游走在被禁的边缘,因为他碰触了一个敏感的话题。
1949年解放之后,中国大批的知识分子面临着人生抉择,是追随蒋某人逃到台湾。还是留下来建设新中国?或者漂流海外静观其变?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命运。
1951年7月,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读博士学位的巫宁坤接到国内急电,请他回国到燕京大学任教。
李政道前来给他送行,他邀请李政道一同回去,李却笑着说:我不太适合。
1957年,巫宁坤被打成右派,受尽迫害。
同一年,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奖。28年后二人再度相会。此时李政道是中国正要迎接的贵宾,而巫宁坤是刚从牛棚放出来的牛鬼蛇神,两人相见都感慨万千。
巫宁坤忍不住想,如果当年他留下来,李政道回国,结果会怎样?可惜历史没有“假如”。
1948年11月,历史学家吴晗派人找到老师胡适,希望他留下来任教,不要跟着国民党乱跑道,而胡适却斩钉截铁的用三句话拒绝,当时师生都认为对方走错了路。
1957年,胡适离美赴台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吴晗在北京副市长任上春风得意时,胡适在台北因心脏病发作去世。
1966年,吴晗没能逃脱运动的狂飙,数次被迫跪在地上接受批斗,受尽羞辱。在关押期间,头发被拔光,胸部被打成畸形。
1969年被批斗去世,被斗死前未能见养子、养女一眼,只留下一条满是血迹的裤子。
陈寅恪35岁时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起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1948年,陈寅恪虽然与胡适一起离京南飞。却坚决选择留在大陆。运动爆发后,双目已盲浑身是病的陈寅恪工资停发,存款冻结,以中山大学“特号反动权威”被批斗。
1969年,80高龄奄奄一息的陈寅恪被赶出家门,10月,一代巨儒凄凉离世。
南渡北归分为“南渡”、“北归”、“离”别三个部分,是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展现了不少大师站在历史分界线时的隐秘故事。
读后令人背脊发凉,掩卷长叹,难怪自从出版后,被禁的传闻就一直不断。如果想看原版无删减内容,请尽快稳住我的橱窗选看,且看且珍惜!
这部作品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在战火中坚守学术,在艰难中追求真理,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照亮了那个黑暗的时代。他们的精神鼓舞着我,让我明白了在困境中坚持理想的重要性。
同时,《南渡北归》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知识分子的传记,更是一部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通过它,我看到了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命运,以及人民的苦难与奋斗。
总之,《南渡北归》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它让我在感慨历史的同时,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