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华国锋去世,官方有哪些一反常态的举动?

职场   2025-01-28 00:01   广西  




这是华国锋生前的“最大遗愿”,本想去看看北京奥运的辉煌,没成想一次住院之后,他再也没能起来,当华国锋因病离世的消息传开后,原本热闹的北京城瞬间陷入哀伤氛围。

原以为华老的去世会被官方冷处理,没成想官方不仅一反常态,不仅肯定了华老的一生,还罕见的被其“摘了帽”,给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那么,官方为何突然推翻了早年评定的所谓"一正四负“的评价?,后来又出现了哪些让人没想到的事情呢?


一正四负的具体内容




一正


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有功,以后也做了有益的工作。1976 年,在党和国家面临重大危机的关键时刻,华国锋与叶剑英等同志果断决策,采取行动,粉碎了 “四人帮”,结束了 “文化大革命” 这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挽救了党和国家,在这一关键历史节点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负


推行和迟迟不改正 “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压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两个凡是” 即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


这一观点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拨乱反正的全面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而华国锋没有及时顺应这一思想解放潮流,在一定时间内压制了相关讨论。


但也要看到,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复杂的政治形势,使他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他对 “两个凡是” 的坚持,有其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权威性、维护党和国家稳定的初衷,只是在客观上不利于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变革。





拖延和阻挠恢复老干部工作和平反历史上冤假错案的进程:在粉碎 “四人帮” 后,恢复老干部工作和平反冤假错案是人心所向,然而华国锋在这方面的推进工作存在一定迟缓。


但实际上,华国锋在任职期间也开始了复查、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只是在思想认识和工作推进力度上,没有达到当时广大干部群众的期望。


在继续维护旧的个人崇拜的同时,还制造和接受对他自己的个人崇拜: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延续了之前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的一些形式,同时也出现了对华国锋个人的一些宣传形式。


但这一现象有着复杂的历史根源,不能简单地完全归咎于他个人主观上制造和接受,当时的政治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都对其产生了影响。


对经济工作中的求成过急和其他一些 “左” 倾政策的继续,也负有责任:在经济建设方面,当时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如 “洋跃进”,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超出了国家的实际承受能力,给国民经济带来一定困难。这反映出当时在经济决策上对国情认识不足,存在急于求成的问题,华国锋作为主要领导,对此负有一定责任。





不过也要看到,这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如何快速发展经济缺乏经验和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非他一人的责任。

    一本超级精彩的书 ——《文革前十年史》。

    《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承载厚重历史记忆,是了解过去、洞察当下、开创未来的必备之书。

    诚挚推荐给每位渴望读懂中国发展脉络、汲取奋进力量的朋友,一起翻开它,于历史书页间探寻前行方向,走好当下每一步,共创国家美好明天。



    华国锋的一生可谓波澜起伏,他在特殊时期接过了毛主席手中的”担子“,在妥善办理伟人身事后,不久就和叶剑英等元老联手,迅速的稳定了动乱时局,拨乱反正。

    就在他被人们称为英明领袖的高光时刻,他却突然宣布辞去所有职务选择归隐。



    此后,国人就很少能听闻到他的消息。沉寂多年后,当有关他的消息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时,便是他与世长辞的”坏消息“。

    而当中央将华国锋的讣告发出后,人们却从其中发现了三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华老即便归隐多年,可当他去世后,葬礼办理规格却很高。

    要知道,那段时间。全体中国人经历了近年来最大的雪灾、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等种种艰难。

    可当华国锋去世的消息传来后,人们并没有因以上的这些重大事件忽略华老的离开。

    一批批的悼念者络绎不绝的赶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自发的见了华老最后一面,送了华老最后一程。



    第二个没想到的是在华老去世之后,中央就一反常态的给他的一生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纵观华老的一生,他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他政治生涯中一阵刺后的经历和争议,以及两个凡事的负面评价。

    但在中央发布的讣告中,却再也没有了以往的说辞,反而在他的生平总结和评价中,着重介绍了他果断粉碎四人帮的过程,还肯定他在那段特殊时期中维护大局、拨乱反正的历史作用。

    而第三个没想到的是,就在华老去世后,华陵的规模竟能媲美中山陵园,华老生前曾刻意强调,自己死后要葬入山西老家的卦山。

    事后经过商议,组织同意了这个合乎要求和中国人情结的愿望,并为他在山西交城境内的卦山选了一块儿极具规模的墓地。

    可就在话老陵墓按部就班的建造时,社交媒体上却传出了化名面积达14个足球场斥资多亿的传言,随即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那么关于华老的陵墓那些传言。到底是真是假,如今的话又有哪些特殊之处呢?

    交城县有关负责人就打算将他和吕梁英雄纪念广场、晋绥革命历史纪念馆一块儿施工。这三处场所的建造总面积也只有大约同一个足球场面积那么大,总花费也不会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

    之所以说它可以和中山陵比,也是因为华陵和交城县城遥遥相望气势非凡。华名的总台阶392个台阶,这正好和中山陵的台阶数一致。

    华陵附近的老百姓也证明了华林。自从施工开始就一直对外开放,可以说是在老百姓眼皮底下建造起来的。华陵建造面积十个足球场花费过亿的流言就此不攻自破。

    此后再也没有华陵的负面消息流出,而交城当地的老百姓可以在平时来华陵这里放松,每当清明或纪念日时,人们也会来此纪念华老。








    春秋文史
    本号聚集古今历史、文化爱好者和理工科人士,喜欢读书之人,从理工科角度看世界,或许会有所不同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