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酒会上抱怨功劳被抢,惹恼了周总理,李克农则告诫他不改迟早吃大亏,不料一语成谶

职场   2025-01-24 00:03   广西  



庆功宴上,乔冠华酒后失言不仅惹恼了周总理,还让李克农悉心告诫,可他却没当回事儿,不料后来李克农当初说的一句小心吃大亏却果真应验。

1953年中秋之际,中南海正在举办一场庆功宴,宴会是为了庆祝前不久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的停战协议上签了字,抗美援朝取得了巨大胜利。

宴会上大家推杯换盏,现场洋溢着一片喜悦。可谁也没想到,就在这时,乔冠华的一句话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阵阵涟漪。

乔冠华这人惯爱喝酒,如今一高兴,也不管场合直接喝大了。喝大了没什么,闹心的是这个醉鬼语出惊人,在给周总理敬酒的时候,突然不加掩饰的对他说:

“朝鲜停战,我也有功,凭啥功劳全算在那老头子的头上?”



周总理一听这话,笑容一下子僵在了脸上,脸色变得难看起来,厉声批评他怎么可以这样不尊重上司,还说出这样的话。

乔冠华一惊,自知闯祸一个机灵就酒醒了,他连忙向周总理赔笑道歉,周总理却没有接受。反而教育他,要道歉就得向本人道歉。

乔冠华嘴里说不服的这个老头儿,其实就是乔冠华的顶头上司李克农。

当初中国代表团派出的谈判专家中,李克农就是毛主席钦点的第一把手。乔冠华则是他的助手。

当时在接到这个任务时,李克农的身体状态已经亮起了红灯,但国家需要,他还是毅然踏上了朝鲜战场,虽然不用上前线,但谈判也是十分烧脑。



两年多的时间里,李克农几乎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一睁眼就是高强度的工作。

有一次,他身体实在是支撑不下去,直接在谈判桌上吐血晕倒了。可以说,为了取得这次谈判的胜利,李克农可是呕心沥血。

乔冠华的付出也不小,每次开会前,他都会先整理好发言稿,开会时就做好会议记录,会后交给李克农审核。两人合作工作效率加倍。

在1953年7月,联合国军终于同意签订《停战协议》,中国此次谈判取得了全面胜利。

李克农作为代表出席签字,这可是青史留名的画面。



乔冠华可能在想:明明自己做出了这么多努力,可这画面上却没有自己。

乔冠华心里就埋下了不平衡的种子。

所以在后来的宴会上,他才会酒后出狂言。宴会过后第二天,邱冠华特意登门拜访了李克农,向他道歉。

李克农听后沉默半晌,最终只说了一句:以这种谁都不放在眼里的性格,迟早会吃大亏。

留下这句忠告后,李克农便送乔冠华离开了。

当时的乔冠华并没把这句话放在眼里,依旧我行我素。

可谁也没有想到,李克农的这句忠告竟然在20多年后果真应验,乔冠华也因为他太过张扬的性格受到了惩罚。



那么乔冠华是怎么一步步。把一副好牌打的稀巴烂呢。要说乔冠华这个人,才华是有的,谈判桌上和外交场合少不了他的身影,新中国对重返联合国,他绝对是一等功臣。

那张震动世界的“桥之笑”仍历历在目,连毛主席都对他给予高度评价:

乔冠华写一篇文章顶得上几个野战师!

可惜乔冠华有才华,做人却有些狂妄,也容易人云亦云,很容易被别人利用而随波逐流。

1973年时,他的这个性格缺陷就初露端倪,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不慎讲了周总理的坏话,被人怀疑政治立场问题。




1976年中央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华国锋身上,实际上华国锋一开始也对乔冠华很是欣赏,认为他的外交能力非常出色,不仅一次当面夸赞了他。

中国人一般讲究的谦卑,没想到乔冠华听到华国锋的夸赞,反而更加飘飘然,一时之间分不清大小王了,竟好为人师起来,以老师的口吻教育起华国锋。

同年六月,华国锋在中南海给尼泊尔国王举办了一个宴会,乔冠华也参加其中。酒席中乔冠华跑去给尼泊尔国王敬酒,并邀请他明年再来。

照理说,尼泊尔国王是华国锋邀请来的贵宾,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也理应由他再次提出邀请。

但这话从乔冠华的口里说出来可就变味儿了,传到华国锋耳中,这就是个不知好歹的不明事理的越权行为。



即使华国锋再忠厚估计也无法原谅啊!

没过多久,在四人帮被彻底粉碎,政治格局巨变,乔冠华因为狂傲性格得罪过太多人,不出意外的被撤职了。从此告别了政治舞台,而李克农当初的一句告诫也在后来一语成谶。

欲更为详细了解相关内容,推荐阅读《红墙大事》

重大内容


该书涵盖了众多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大跃进”“文革”“粉碎四人帮”等,对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细致梳理。例如,在描述“二月逆流”时,详细到人物对话和众多人物细节,让读者能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复杂情况,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



书中披露了许多以往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内幕。比如1976年伟人病逝后,江青等人的一系列举动,包括江青要求参加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商讨人事安排,以及王洪文私自下令武装上海民兵等事件的详细经过,这些细节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历史真相的新窗口。





可读性强


全书分为上下册,按照时间顺序和事件的重要性等逻辑进行编排,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读者系统地阅读和理解。



 适合不同读者群体:无论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还是普通的历史爱好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收获。对于专业研究者来说,它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新的研究视角;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它则是一本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历史普及读物。





春秋文史
本号聚集古今历史、文化爱好者和理工科人士,喜欢读书之人,从理工科角度看世界,或许会有所不同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