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改革,持续创新发展。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攻坚克难、拼搏奉献、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自本期开始,我们推出“榜样力量”专栏,希望通过大家身边的榜样事迹,凝聚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首期我们介绍的榜样是“中铁七局2022-2023年度金牌职工”白彦荣。
七月的西南,酷暑高温,湿热难耐,俨然进入“汗蒸”模式,但在西渝高铁项目部钢构厂车间,已经是一派繁忙景象,白彦荣和工友们身穿工装,左尺右本,一边详细记录着时间、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一边与工友认真分析工艺,反复与班组师傅研讨、分析论证、琢磨。这既是他的日常工作,也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
白彦荣,男,汉族。2009年参加工作,现任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钢结构分公司西渝高铁钢构厂负责人。先后参加过汉宜铁路、娄邵铁路、新港铁路、塞内加尔方久尼大桥、武宜高铁、西渝高铁等重点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15年的职业生涯,他无论是在技术创新、日常管理还是团队建设方面都受到同事们的一致称赞,先后荣获中铁七局武汉公司2019年“优秀班组长”,2021年“首席职工”,中铁七局2023年“金牌职工”等荣誉,这诸多的荣誉背后,是他硬实力的折射,也是他默默耕耘、辛勤付出的见证。
车间里的“金牌工人”
“既然干工作,就要持之以恒干好。”白彦荣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22年底,白彦荣被调到西渝高铁项目部负责钢构厂管理工作,因项目地处山区,涉及2座隧道、2条斜井、1座桥梁,共计加工各类钢材16000余吨,同时还要供应6个作业面半成品,钢构厂的前期策划、选址、布置、规划都面临着巨大考验与挑战。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白彦荣率先垂范、攻坚克难。一方面,他悉心钻研专业书籍、阅读学术杂志,从中汲取养分。通过孜孜不倦地学习,他很快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带领团队研发出格栅拱架胎膜、四孔定位装置、拱架超前孔定位定型装置、连接钢板定位装置等多项创新型工装,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保障了钢构厂的生产供应。另一方面,他率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学,熟练掌握了各种钢结构加工和吊装设备的使用性能,对半成品加工的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的成分远高于较量,创新工作室、技能竞赛给我们这些选手创造一个切磋技艺,展示水平的舞台,让我尽快从‘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白彦荣说。
钢构厂的“90后掌舵人”
“确认周围环境后再开始作业,要佩戴好安全帽,千万要注意安全!”这是白彦荣的口头禅,每天都要在车间里碎碎念好几十遍。在安全生产方面,白彦荣始终把“安全第一”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
“白工有一个特点就是爱记笔记,这一习惯保持了很多年。工作时一旦发现问题,他便会记录下来,做深入研究,一有时间就在车间给我们现场讲授。”车间员工说。
在西渝高铁钢构厂建设过程中,他及时加固了缆风绳,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风险。在钢构厂日常系统管理上,他提出并执行了一套常态化管理模式,通过建立标准化、系统化的管理流程和规范,明确各个加工环节的操作步骤,以确保每个员工都能按照既定的流程执行任务,减少人为差错,提高工作效率。为不断完善该模式,他扎根车间,收集员工反馈的问题,定期评估施工流程的可行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机制进行优化调整,解决了余料过多堆压等急难问题,确保了产品质量和进度。
团队中的“贴心大哥”
“一个人强,不是强;团队强,才是真强!”,这是白彦荣常说的一句话。他知道,面对钢材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各项疑难杂症,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出更多的技术能手。因此,他十分注重技术知识传承和团队建设。对于老同事,他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互相分享自己的经验知识和典型案例,当好“传帮带”的践行者,努力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的队伍。对于新入职的员工,他耐心指导,重点讲解专业知识,确保他们能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提高整体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我只是尽力完成本职工作,从没想到能得到这么多荣誉和认可,是我赶上了全社会高度认可工匠精神的好时代。”白彦荣说。
或许,他口中“每每想到为祖国基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就有一种自豪感”就是他的不竭动力。
★
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路,白彦荣忙在路上、苦在路上、乐在路上,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工匠精神”。积跬步以至千里,在将来,他也将继续为创造安全、畅通、有序的生产环境而奋斗。
NEWS
供稿:工会工作部
编辑:林宪政
审核:郭治文 曹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