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的“实验”分享|谈谈“从零”用自选绘本来学英语这件事

教育   2024-08-26 17:00   上海  


有一天我刷小某书看到一篇名为“用自选绘本养类母语娃,这科学吗?”的笔记,来自一位从郑州跑来故事星球前台打望了一眼的“研究型妈妈”。她在笔记里写:“看了多数上海妈妈的选择,我惊了,课程核心是自选绘本?……这些绘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如何保证接触的词汇、句型、修辞是“前后呼应、螺旋上升”呢?如何证明每个阶段的目标联系起来是能够全方位提升语言能力的?毕竟全是自选,你没有科学权威的大纲指导啊。”


这位妈妈的疑问,恰恰是“一个不懂阅读的大人,试着努力培养一个会阅读的孩子”的典型困惑。刚好看到五年前写的这篇文章,长在Storyland里的“Story Forest故事公园”(下文简称“SF”),这个月就开园五周年了。这五年我们和500个上海家庭一起进行的这个教育实践与探索,验证了“用600本儿童绘本将第二语言内化,发展为可以用英文进行独立阅读与思考并创意表达的双语熟练使用者”这个假设是成立且真实的。


👆点击上方图片

查看Story Forest故事公园的起点


是的,做教育需要求真实证的谦卑与责任感,也需要一点儿“想象力”,如果“科学权威的大纲指导”有效的话,中国人的英文能力与母语素养,也不是当前这般模样。




4岁,从一本英文绘本出发,孩子们看见什么大象、小猪……然后整个世界!



Story Forest五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三组家庭,写下了这份“阅读种子观察报告”,希望通过对家庭、孩子成长的追踪,具象化“绘本阅读”的力量。


也许一切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我叫Alice,我还有一个儿子,他的名字叫Oliver。


我一直觉得阅读是小朋友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很早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做亲子共读这件事了。一开始是我自己去各个图书馆、书店探索,买一些我觉得适合孩子的书。那时候差不多跑遍了上海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和书店,中文共读很顺利地就进行下去了,但是英文阅读比较难开展,因为我自己也不是专业的。后来慢慢地就出现了一个问题,Oliver中文阅读都很好了,甚至可以开始独立阅读了,但是英文阅读就非常滞后,并且对英文阅读会有一些抗拒,我觉得还是很需要一个英文阅读启蒙的抓手吧,在寻找这方面的帮助的时候,才发现了Storyland。


我最先注意到的就是Storyland的图书馆,空间很大,绘本很多,装修很温暖。我进去的时候,看到很多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有的坐着,有的趴着,有的躺着,还有的用图书馆的椅子给自己搭建了一个阅读小窝,第一感受就是很想留在这里看书。我觉得环境和氛围是会影响小朋友的情绪和态度的,Storyland的图书馆更容易给孩子安全感,后来Oliver每次下课,也特别喜欢在图书馆继续呆一会,他是会自己在图书馆里选书看的,如果我催促他快走的话,他就会和我说,“再等等,把这本书读完就走。”

因为Oliver中文阅读更强势,最开始还比较抗拒英文阅读,我其实是有一些担心的。但是当时第一次尝试下来,我就觉得我特别想让孩子来Storyland。SF的导师大都是英文很好的中国人,她们很有耐心,而且很擅长调动小朋友的情绪,比如我们每次来上课的时候,导师都会在门口迎接小朋友,很自然地和孩子聊天。我的感觉是这里就像家一样,并且没有什么“大人”“小孩”之分,很包容,很自由,所以Oliver喜欢来这里,这种氛围也很快就消除了他对于英文阅读的抗拒。



SF的导师们在“选书”上也给了我很多支持。选书其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你得自己先去阅读,然后再挑选适合孩子的书。很多时候我也不太确定什么样的书更适合他们,那老师就会相应地给到我一些推荐。而且这个推荐比较赞的地方是,它不是单纯根据小朋友的年龄段和英文能力来进行推荐的,而是更加个性化,像“私人订制”。比如我们家养狗,我儿子也很喜欢小动物,老师就会给他们推荐很多动物系列的英文绘本。


Story Forest为家长们提供的亲子卡片包👀


现在每天晚上睡觉前,Oliver都会主动跑过来找我,说“妈妈,我们一起来读书吧”,他已经对睡前共读这件事养成一个习惯了。坚持下来以后,我发现其实英文亲子共读没有想象得那么困难,SF老师分享的录音也可以辅助我们一起阅读。而且小朋友的分享欲是很旺盛的,一天下来他可能积累了很多话想跟爸爸妈妈分享,那我们还可以在共读的时候聊聊天,我知道了孩子今天都在做什么,孩子也会觉得爸爸妈妈一直在关心自己。我觉得这种沟通和阅读一样,都是很重要的。现在每天看到Oliver抱着一大堆书过来,主动找我说,“妈妈,我今天要读书”的时候,我就会觉得心里有种自然的幸福感,也可能是骄傲感(笑)。


我叫Bella,我的女儿叫Crystal。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在探索英文启蒙教育,也尝试了很多地方,但都觉得差点意思。比如有的地方可能是比较传统的方式,还是依靠大量的背单词和短文阅读来练英语,就像把学语言当成一种任务。我觉得这种反复练习对孩子是有损伤的,虽然肯定还是会有帮助,但孩子对英语的态度就会发生改变,她会觉得这就是一个填鸭式的东西,那久而久之可能就会丧失对于主动进入这个语言世界的兴趣和想法。


因为我小时候就是在完全填鸭式的教育下长大的,我相信很多人可能都和我有着差不多的想法。我们会下意识觉得学习好像是很痛苦的,我们主动选择去做的事情全都是被禁止的。比如我小时候很喜欢看“课外书”,世界名著、漫画书、图画书……我一直觉得这部分的精神滋养对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但当时就是被一刀切了,只能自己偷偷看,好像看这些就是会影响学习,学习就注定是像苦行僧一样。所以在Crystal的教育上,我就会忍不住去想,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


当时我就是在这种思考中发现了Storyland,尝试下来后发现我们对于教育的理念是非常一致的——为什么学英语不能有趣地、开心地去学呢?我女儿第一节课上完后就非常开心,因为Story Forest既有动手的部分,又有阅读和思考的部分,我觉得它是创造了一个让孩子随意进入的空间,英语不只是一种语言工具,而是一种广阔的世界。后来我也在Storyland的公众号上看到了,这种学习方式其实叫playful learning,我个人非常喜欢。


而且在story forest做英文启蒙的话,它是没有教材的。对我自己来说,这一点反而更加契合我的想法吧,等于它给小朋友去除了所谓的“课外书”和“教材书”的界限。只要是适合小朋友的书,或者说小朋友喜欢的、能主动沉浸探索的书籍,其实都可以拿来当教材,我女儿的阅读量反而是比只学教材要好很多的。并且我发现Crystal其实没有觉得自己在“学”一门外语,这可能比较像另外一种母语环境教育吧,对现在的她来说,英文阅读就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甚至她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特地去背单词,但是那些单词和语法已经内化进她的大脑里了。

另外Crystal在阅读上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每周她都可以自己在图书馆里随便挑选三本书籍,这三本书籍老师不会做任何限制,想看什么都可以。Crystal很多时候选书就只是因为封面好看,但是不管什么原因选回来的书,她都会读得很认真,我觉得这件事反而很好地发挥了小孩本身的主动性。


对我女儿来说,每周来Storyland是她最放松的时间,她可以在这里尽情释放自我,所以每次的状态都很饱满,很健康。我也很开心,这也算是回答了我自己之前的疑问——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更快乐的学习方法呢?其实是有的。


我叫Emma,我的女儿叫Poppy。


我觉得我们家相对来说特别的可能是,从小我女儿就是在公立环境中长大的,所以英文语言环境一直是比较缺乏的。可能和我自己平时比较佛系有关,当时是觉得好像也还好,但稍微长大一点后,还是会觉得学语言是需要补充环境的毕竟学校学的只是最基本的,教孩子们去认识一门语言,然后在考试中去使用它。但是语言背后的思维、能力还有那个世界,可能是触摸不到的。


接触Story Forest,也是因为我非常喜欢“故事公园”这个概念。SF是通过读绘本来进行英语启蒙,那它肯定会和学校里的英语课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在这里也不会觉得无聊抱怨说,怎么到了周末还要上学,而且也算是对学校教育的另外一种补充;另外一方面,英文绘本的信息量其实是很广阔的,它可能会涉及到这个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事情,更加多元和丰富,我觉得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视野窗口。

Story Forest的主题空间布置


Storyland经常举办各种家长分享会、作家来访这类活动,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因为我们家一直是处在公立环境中的,应试教育有自己的一套规则,相对来说会“卷”很多。作为家长,我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辛苦太累,所以好像很佛系的我,其实经常在焦虑和躺平中反复横跳。交流会很多时候可以帮助我缓解一定程度的焦虑,我也遇到过几位同样一直在公立环境中的家长,我们就会交流很多经验,有时候会发现原来大家连焦虑的点都是相同的,这种时候反而就不焦虑了。



Storyland的家长交流活动💬


包括很多Storyland的孩子,ta们长大后是什么样子,其实也等于为我提供了一个想象空间。这也让我放下了一些对于体制内规则的担忧,比如孩子现在的英文能力是不是能够应付体制内的“游戏规则”等等。因为我观察下来,是觉得完全够用的,对这里的很多小孩来说,英文已经是一种类似于母语的语言了,它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一种能力和思维的习得,所以反而好像没有太多需要担心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对于英文教材改革也没有那么担心,因为Poppy已经在这种英文环境中适应得非常好了,所以感觉对这件事,我又可以稍微放下一点焦虑。


Poppy她以前其实不太喜欢表达的,中文英文都不太喜欢。但现在感觉她整个人变得自信了很多,并且更有表达的欲望了,每次回家都会自然和我们分享她发生的一些事情。她还会自然地去选择一些英语从句表达,这些都是超出考试之外的东西,只是因为她自己比较感兴趣,比较来劲,我很珍惜孩子的这种“来劲”的环境和状态。





孩子们在“故事公园”自然生长,用阅读和语言的触角去感知整个世界。


偏爱中文阅读、抗拒英文阅读的Oliver开始主动地邀请妈妈一起来读书……

讨厌被动学习,充满创造力的Crystal在这里找到了快乐学习的答案……

缺乏英文环境的Poppy进入了一个“来劲”的、自然使用英语的环境……


Story Forest从“英文启蒙”出发,带领孩子们用绘本学习语言。如果说孩子们是埋在土壤里的种子,那么绘本和语言就是种子生长所需要的阳光、水分和空气。


我们真正希望的是,孩子们可以不受语言的限制,去了解、探索更加丰富的世界。从语言学习者到独立阅读者,从独立阅读者到独立思考者……我们只需要播一颗阅读种子在孩子的心里,然后静静地、耐心地等待每一种花的开放。


Learn to read. Read to learn.


故事公园的种子发芽后,就登陆了故事星球,后面还有Story Teen等项目一直到孩子们上高中……Learn to read是种子发芽的开始——阅读不仅仅是了解一个故事,语言也不仅仅是掌握一门工具。我们相信当孩子感到安全,ta们才敢于冒险,提问、犯错,分享真实的感受,看见自己,试着表达与创造——而这一切,都是人的成长。


如果你也想为孩子种下一颗小小的阅读种子……


那就快来加入我们吧!



为了尊重家长和孩子的隐私,正文内容我们全都采取了化名处理~



这周六(8.31),在Storyland衡山空间

我们也准备了Marc导师英文青少年项目「Story Teen 」的分享会~



诚邀各位家长及孩子们

参与「跨越小升初,看:Marc的书架」📚


👨🏼Marc老马:活动主讲、9年资深外籍导师(Storyland学术总监)、故事星球小村长、首席辩论大拿

本场活动,老马Marc会和大家介绍他过去九年和Teens一起阅读、深入交流,和我们的会员家庭们一起沟通分享

✔️对创始人Emily和导师Marc交流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了解我们更完整的工作坊体系和教育理念

✔️对于孩子在从4岁到16岁阶段的各种发展感到困惑

✔️了解我们Storyland后期能提供的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