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特工队》看了吗?乐乐(Joy)、忧忧(Sadness)、怕怕(Fear)、怒怒(Anger)、焦焦(Anxiety)和慕慕(Envy)……哪个小人才是掌管我们情绪的“神”呢?
如同电影主人公莱莉一样,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头脑中正在经历着一场大型“拆迁”。易燃易爆炸,憋着不说话;见花掉眼泪、对月长叹气……青春期的情绪犹如过山车,忽晴忽阴,波动起伏。旧的情绪还没有处理好,新的情绪又源源不断地生长出来。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在越来越读不懂孩子们的同时,也许孩子们也正困惑于各种情绪问题中的弯弯绕绕。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情绪,更深层次上探索和表达情绪,认识头脑中的各种“情绪小人”,这个暑假,Sasha导师也建立了自己的头脑特工队——“情绪漫画”工作坊!
这又是一个Storyland Playful Learning的典型案例,帮助孩子们在玩耍中觉察感知,鼓励英文叙事能力,在共创中达成艺术疗愈。
关于Comic EmoVentures(情绪漫画工作坊),Sasha导师希望它是一个开放的、互相理解的创造空间:
I really wanted to create a space where children could explore their emotions in a fun and engaging way and move away from labeling our emotions as “good” and “bad.” The goal was to help the kids become more aware of their feelings and learn how to express and manage them without fear of judgment.
我非常想创造一个空间,让孩子们能够以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探索他们的情绪,并且摆脱“好”与“坏”的情绪标签。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感受,学习如何表达和管理情绪,而不必担心受到评判
情绪是透明的、随机波动的、捉摸不透的……为了让情绪更好地被捕捉,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可供孩子们理解的形象——在工作坊中,Sasha导师会通过各种Playful的方式,最大限度调动孩子们的五感(5 senses),帮助孩子们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方式来表达情绪,具身性地参与到情绪感知和理解的过程中。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一部电影《头脑特工队》,堪比60分钟心理咨询;那么Storyland的“情绪漫画”工作坊,又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呢?
“情绪特工队”,出动!快来看看我们的Comic EmoVentures工作坊(情绪漫画工作坊)吧~
情绪是什么?一种动作?一种表情?一种声音?
在正式进入工作坊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们理解的各种情绪……
happiness/happy是什么呢?孩子们提到了eat icecream, holidays, no homework!
workbook里的happy list页面
workbook里的sad list页面
workbook里的anger list页面
对于孩子们来说,情绪是一件具体的事情,就像灯泡一样,需要某种具体的开关,才能被“啪”地打开,发现原来这件事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样不同的心情。但情绪远远没有电流那样客观、有数据可言,它很可能突如其来,不一定具备什么理由。
为了让孩子们充分地建立起关于情绪的自我意识,研究每个人不同的情绪“数据”,Sasha导师设计了“情绪追踪器”——鼓励孩子们记录下自己每天的心情,通过追踪情绪来反思整个工作坊期间的感受!
Sasha设计的Mood Tracker(情绪追踪器)
在工作坊开始时,孩子们往往使用绿色(Amazing Day/非常棒的一天)来涂满ta们的情绪追踪册。“好”“快乐”“感恩”“开朗”是ta们心情的高频词……
然而,一个人真的能每天都保持这样的超强能量吗?
随着工作坊的逐渐展开,Sasha导师发现大多数孩子误以为感到“悲伤”或“愤怒”是一种不好的情感或不应该承认的感受——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在不同的环境中戴上不同的情绪“面具”!孩子们普遍认为自己需要满足老师的期待,而只有绿色的好心情、充满希望和正向反馈的状态才能满足外界的期望。
看起来还很稚嫩的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把情绪当成一道考试题。在孩子们的情绪追踪器里,我们发现ta们已经开始去判断哪种情绪会遭遇不好的评价,哪种情绪又会收获足够的肯定,然后根据环境“伪装”自己的情绪。
情绪追踪器向我们说明了,要观察头脑中的“特工队”,首先需要一个轻松的环境,在playful的环境中,唤醒那些陷入沉睡的情绪小人💤
比如,像这样……
孩子们在工作坊中释放“happy”情绪!
当然,这也是我球的“魔法”之一!
在Storyland,我们往往会通过各种“游戏式”的体验,尽情释放孩子们的创造力、共情力和学习力,从而达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不过,千万不要觉得它们只是一种“佛系”又“无用”的单纯玩乐方式!事实上这种playful的学习方式,更加强调孩子们的主动思考能力,需要孩子们不断去思考和表达,全身心投入在工作坊的每一项环节中。它需要调动我们的身体、大脑、身处的环境等等一切的元素,Playful的前提是enjoy,只有孩子们全情投入、享受,才能不断开拓自己的语言思维和想象力。
你能想到一种让你觉得讨厌的声音吗?
你是怎么用你的手掌说“你好”和“感谢”的?
你如何通过看一个人的眼睛就知道他是开心还是难过的呢?
以上……并不是只有身体心理学才能做到的东西!在Comic EmoVentures工作坊上,我们会通过各种playful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成为“情绪侦探”,在各种知觉中“触摸”自己的情绪,与虽然无形但却无处不在的情绪建立联系。
在整个工作坊中,Sasha导师一直使用verbally(语言)和non-verbally(非语言/身体语言)的方式表演情绪。
Sasha导师的情绪表达是这样的:
我们在工作坊的过程中分别讨论了身体和声音的表达元素,并且把它们变成了一种有趣的游戏。音量大小、表情幅度、颤抖的手掌、雀跃的脚尖,都可以构成万千情绪的一种。通过游戏,在五感尽情打开的状态下,孩子们可以在一种流动的、快乐的方式里安全地识别和表达ta们的情感。
孩子们通过身体语言表现“sadness”
安全,意味着消除孩子们对于“情绪标签”的恐惧。在这里不用担心被“审判”,任何情绪都不会造成不好的后果,哭泣可以被允许,嫉妒可以被容忍,发怒可以被原谅……情绪本身并不构成任何危险,真正危险的是我们如何去认知和应对情绪。
到了工作坊结束时,我们发现,孩子们不仅在情绪追踪器中涂上了各种缤纷的颜色,并且还能分析、解释在一天中的哪些事件让ta们产生了什么情绪。在没有任何评判或恐惧的情况下,ta们对于情绪变得敏锐,具备了观察和反思的自我意识,并且开始学会坦然地接受各种情绪。
这正是我们希望孩子们知道的:情绪就像调色盘,绿色固然清新、好看、充满希望,生活却不能永远只使用一种颜色。世界……当然还是要一团缤纷才好玩!
有没有那么一种时候,走进一间大家都沉默不说话的屋子,你也会忍不住感到尴尬?
如果有人在身边一直倾诉抱怨坏心情,你是不是也会跟着变得低落?
如果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情绪,其实也是在不同的环境与关系中生长、塑造的。情绪不只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一个人的情绪也很可能像病毒一样感染另外一个人——快乐会传递快乐,愤怒会加深愤怒,悲伤也会泛滥悲伤……
除了让孩子们对情绪保持敏锐的自我意识以外,我们还会在工作坊中开发孩子们的“共情力”,帮助孩子们搭建联系起自我和他人的情感感知能力,并且学习如何面对、处理各种情绪。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是怎么互相影响各自的心情的呢?
Sasha导师给大家分享了一条Happiness Chain(幸福链)
爸爸给他的女儿艾玛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所以,Emma为她的宠物狗Max画了一幅画。
因此,Max对邻居俏皮地摇了摇尾巴。
Sasha导师的Happiness Chain示例
左右滑动查看孩子们的
Happiness Chain
在连接幸福链条的过程中,孩子们开始理解生活中的情绪传递,比如:
Jasper clean the moom.So mom is happy.Mom huged dad,so dad give flowers to the neighbour.
Emily helped mom to cook lunch, so mom made cookies for dad.So,dad bought a pair of shoes for Emihy's sister.
每进入一个新的“情绪”,Sasha导师都会先分享一个和这种情绪有关的故事,通过绘本来打开孩子们的情绪认知。孩子们会从进入故事里主人公的情绪开始,理解不同故事中情绪产生的原因,并且想象自己会怎么处理这个情绪。
比如……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的小猪小象系列中的My Friend Is Sad。
大象和小猪是好朋友,小猪看到了自己的朋友很伤心,他想自己要帮助大象快乐起来。于是小猪把自己精心装扮成一个牛仔,大象看到后非常的惊喜,但是⋯⋯,虽然大象很喜欢牛仔,但他仍然很伤心。
于是小猪又想到了新的装扮,逗自己的朋友开心。小猪变身成为了小丑,并给大象进行了表演。小丑的表演很有趣,可是大象还是不高兴,怎么样才能让大象高兴起来呢?于是小猪又变成了一个机器人,大象看到了机器人,超级兴奋。但是⋯⋯,小猪发现,大象还是很伤心,小猪想怎么会有人在机器人旁边伤心呢?
小猪真的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他很愧疚的对大象说,对不起,我想让你快乐起来,但是你还是很伤心,大象听了小猪的话,大声的说,我不伤心了,我现在很高兴,因为有你在。
和故事紧密相连的,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在阅读完相关书籍后,Sasha导师会向孩子们抛出不同的情绪问题,帮助孩子们从故事里主人公的情绪进入到身边人的情绪。
在工作坊的最后,Sasha导师和大家分享了书籍Out of Jar,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应对情绪的书。
主人公Llewellyn喜欢恐怖故事,恐怖幽默,恐怖动画,他不喜欢害怕这种情绪,他只好把它装到罐子里并锁起来;看到好朋友跟其他人分享秘密他伤心了,也把伤心锁起来,上音乐课太激动了跳起舞来,老师不开心了,他只是激动这种情绪锁起来,渐渐地,他把情绪各种都锁了起来,可是有一天!所有情绪都跑了出来⋯他怎么办呢?
孩子们的情绪就像这只情绪罐子,ta们把自己觉得不应该流露出来的情绪锁进罐子里。然而情绪是一种会膨胀的东西,时间不会蒸发它,反而会让它积压得越来越多,直到最后“爆炸”的时刻。
情绪罐子(感恩)
情绪是什么?如何去感受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面对和处理各种情绪需求……这些都是“情绪漫画”工作坊想要带领孩子们讨论的问题。
在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生活的关系中,Sasha导师决定把“Gratitude(感激)”设置为工作坊中的重点话题对象。
对于“Gratitude”这个词, 孩子们可能还不太了解,经历了工作坊的头脑风暴后,ta们写下了下面这些关键词,并且开始填满自己的“感恩罐子”:
左右滑动查看
孩子们的感恩罐子
在“情绪漫画”工作坊中,孩子们重新认识了各种情感,把过去的各种压抑、困惑、烦恼清扫一空。带着清澈的心情,重新感受、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且学会了表达感激——对谁/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可以表示感激,甚至包括对自己的感激。
在工作坊结束的时候,变化后的大家交换了感谢便条。
原来……孩子们不仅喜欢被欣赏,也喜欢大方表达对其他人的感激和欣赏!在书写感谢便条的过程中,孩子们纷纷决定要更好地装饰便条,期望自己送出的便条能让其他同学收获更加美丽的心情。情绪链条又在此刻具象化了——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用语言认识、联结我们的情绪,更学会了如何身体力行地去传递情绪。
这种“变化”也更加具体地体现在了孩子们身上。
比如,某个孩子总是喜欢在工作坊中打断别人的发言。
不过……通过讲故事和关于情绪的讨论,孩子们的共情力也在一点一点提升,ta们学会了站在对方的位置思考同一件事!在发现这种行为很可能会让鼓起勇气发言的同学感到不快后,这个孩子在倾听同学发言时变得更加谨慎、温和,并且富有耐心。
在工作坊中,大家一起讨论的
“保持情绪健康的方法”
对此,Sasha导师感到非常自豪(笑)
她始终相信:如果孩子们养成了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情感需求的习惯,那一定可以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创造一个健康和快乐的生活环境。
对于情绪,我们不仅要be kind to yourself,更要be kind to others!
语言的表达、感官的运用、表演的发挥,可以让孩子们摸索到不同情绪的形状。不过,一定还有许多情绪秘密潜藏在心底最深处等待着去发掘……
Storyland创作时间到!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进一步地去表达、探索那些言语和表演难以抵达的深层情绪,Sasha导师设计了comic strip(漫画书)这种独特有趣的创作方式。
首先,回顾一下我们最基本的Story Elements(故事元素)!
-Character
-Setting
-Problem
-Solution
然后,设计自己的漫画分镜……
各种奇怪又自由的形状!
最后,看看孩子们的成品吧!
Sidney的漫画书,可以动起来的版本!
左右滑动查看
孩子们的漫画书封面
“漫画书”可以帮助孩子们将情感视觉化,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故事表达出来(虚构同样是安全表达情绪的方式之一)。而更加奇妙和惊喜的是,这种方式帮助孩子们跨越了表达的难题,那些可能难以用言语述说的情感,可以在流畅的漫画叙事中呈现出来,被其他人用更亲近的方式阅读和感知。
这既是一种对于英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孩子们在playful的学习方式和创作方式中也许会渐渐意识到:阅读、创作还有情绪,都是一种顺其自然的事情。
同样的,“情绪漫画”工作坊本身就是一次对于情感的疗愈和滋养。一开始不擅长识别和命名情感的孩子,最后通过漫画表达了自己的喜悦、悲伤,甚至是沮丧;害怕承认悲伤和愤怒的孩子,学会了诚实面对自己的情绪,避免了过多的情绪积压……
在工作坊结束的时候,Sasha和孩子们一起拍下了不同的情绪照片。
开心、愤怒、生气、惊讶……摆脱“好”与“坏”的情绪标签,孩子们快乐地完成了这次“头脑特工队”特别任务!
不用担心受到世俗体系的评判,能够在自由、包容的环境中表达自己所想、坦诚自己的情绪,也是Storyland一直以来追求的工作坊环境。
在Storyland,我们时时刻刻关注着孩子们不同个体生命的生长之树——每棵树的成长是喜悦又自在,还是因病痛而停滞……在大朋友们眼中也许只是轻飘飘的哀伤和忧愁,对孩子们来说却可能是必须去思考、面对和克服的生长阵痛。
阅读、创作、讨论、表演,都可以成为认识和治愈情绪的其中一个环节。在孩子们的“漫画书”中,往往充满了各种奇幻又现实的想象,每一种想象都像一滴水泡一样包裹着ta们感受到的珍贵情绪。
你也想用英文创作漫画书吗?
你也想识别自己的情绪并且“解决”掉它们吗?
不如一起加入我们的“情绪特工队”吧!
星球始终倡导让孩子们在多种创意路径中
快乐地进入故事、思考和表达的世界
关于我们“玩”着学的工作坊方式
还可以在这里找到更多参考⬇️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跳转对应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