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们经常会说自主车站起来了,但是这句话说起来好像并没有那么的具象化。这么说吧,就去年自主汽车品牌市场占比达到了52%,超越了合资品牌,这是第一次!
自主品牌在造车水平和市场认可度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那我们是怎样给到合资压力的?今天就在10万级的星海S7和20万级的小米SU7身上,来找一找答案!
不少合资品牌的设计在开倒车,自主品牌就不一样了,设计那是一个比一个有想法。
追求低风阻的星海S7,拿下了0.191Cd的风阻系数,目前全球量产车里边,就它最低了。设计这块拿捏得很好,整个车身相当柔美,车头宽大饱满,中大型车的气势给的很到位。
个人比较喜欢这个修长的窗线,搭配双曲线水滴天幕,从侧后去看,有没有豪华游艇的那个意思~可能跟别人说这是10万级的车,很多人都不大相信。
主打20万级市场的小米SU7,也是对颜值有着极致追求的选手,修长低趴的身段,看着更有跑味,很多年轻人看了都把持不住。或者说,它是当下米粉买车的最终归宿。
两台车都很舒展,毕竟车长都是快5米了。同样是溜背的造型,不过打开后备箱之后,就会发现不一样的地方,你会更喜欢哪种设计?
星海S7的车内,跟外观可以用同一个形容词来形容,那就是行云流水,相当舒展的一个座舱氛围。车机UI设计也是从简,功能分区一目了然,主要流畅度也很在线。
小米SU7的座舱也是走简约路线,中控屏是16.1英寸,而且芯片用的是高通8295,算力拉满。它还有一个优势就在于可以玩一玩小米的生态,看雷总这步棋下的厉害吧!
配置我们就不罗列了,这向来是自主车的强项。说一个重点,10万级的星海S7是可以享受到L2级驾驶辅助的,感觉这项技能都快成标配了。像小米SU7的高配,还有激光雷达的加持,这些对合资厂商来说,杀伤力都是巨大的,毕竟现在大家买车,都是越来越看重智驾。
这两台车都是中大型车,星海S7有着2915mm的轴距,小米SU7是3000mm,实际体验下来,星海S7的后排是要更加宽敞一点、更加的舒展。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小米SU7就是一台更注重主驾感受的一台车。
小米SU7更强调性能驾控,电机功率大一点,百公里电耗大概是12.9kWh,星海S7则是11.9kWh,都是中大型车能有这样的电耗,这肯定是有超低风阻的功劳。
星海S7搭载马赫E动力,6.67秒的零百加速摆在这里,放以前已经是一个小钢炮的水准了。
别看这么大一台车,开起来其实没什么负担,拐弯抹角什么的都很灵活,5.45米的转弯半径,中大型车开出了紧凑的感觉。再加上电机动力的随叫随到,这就叫什么?得心应手!
星海S7也是一台后驱车,驱动轮在后面,一方面在加速那会儿重心后移,可以有更好的抓地力,另一方面就是开起来更加的灵活,毕竟前轮不用驱动,只是负责转向的话,自然可以做到更加的灵活,还有就是响应更快。
底盘滤震是走舒适的路线,大小颠簸都能够给你处理的相当得当。超低风阻车身对风噪抑制也很到位,再加上电车在静谧性上有先天的优势,给整个车的行驶质感加了不少分!
从外观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们风格路线的不同。同是中大型轿车的它们,小米SU7走的是年轻运动路线,所以在动力、驾控方面会更加的激进一点。刚刚的星海S7呢,更强调在舒适和好开之间找到一个极佳的平衡。
小米SU7底盘路感比较直接,前面用的还是双叉臂悬架,车身的支撑性很强,对于喜欢驾驶的人来说是好事,也是吸引米粉的一大特性。可能是我上了岁数,其实我还是更喜欢舒服点、隔绝再强一点的底盘。
星海S7和小米SU7,这是风格走向截然不同的产品。设计都很好地拿捏了国人的审美,而且在智能化和底盘调校方面,也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力。
可以这么说,它们在各自的战场,都足够让合资品牌倍感压力,也是让他们看到了中国轿车的战斗力也很在线。
如果手握十几万的购车预算,看隔壁合资品牌的话,多数的选择会落在紧凑级家用车,要是我们换个思路,像星海S7这样的产品就足够让人眼前一亮,不管是体验还是情绪价值,它都很能打。
小米SU7同样的道理,同样的20多万的预算,给你的是一个不无聊、不将就的选择。
中国造车已经不再是当年那种,一味的求大,无脑的堆砌,而是在各种细节上追求卓越。我身边这两台车就是很好的例子,即便它们的战场并不相同。
相同的是,它们都会是中国造车的历史长河中,相当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