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求,无所住,无所得

文化   2025-01-15 17:33   广东  


  般若为导怎么做呢?也就是般若的境、行、果,般若的境是无所求,般若的行是无所住,般若的果就是无所得,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般若的境就是在一切境界里面修行,怎么去体现般若智慧呢?无所求。而我们总会去外在渴求,原来没有学佛,求财富、求地位、求美满的因缘、求很高的名誉等等,学佛以后求什么?还是向外求,他不知道真正地开启内心,他去求成佛、求开悟、求解脱,如果你的心向外,都不是真正的佛法,要知道当下就是奇迹,不需要向外,不需要等待,日常生活就是奇迹,当下就是奇迹。

  我们学佛以后,总会去渴望,那种禅定的境界、那种神秘的体验,但是我们看不到日常生活的神秘性,它的完美。正是因为看不透这一点,我们才会把精力浪费在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总会去迷恋打坐以后出现的种种境界,但是不知道,其实那都是浮云,没有透过这个浮云来见日。所以,我们真正地无所求就知道,当下即是,就能够超越时空。
  每个人其实没有解脱以前总会受到时空的局限,最低的人是怎么?他活在器世间,他这一辈子都是追求物质财富,占有物质财富,这是最浅的,被这个小小的东西绑死掉了,卡在这个时空里面了;更高一点,他会活在自己的思想里面、哲学里面、观念里面。

  其实禅的智慧是超越宗教、超越哲学的,超越一切观念的。所以,虽然说他活在这个有情世间里面,他的心很宽广,但他还是受到局限,不能够打破这个时空的局限性。真正彻悟的人是活在智正觉世间的人,他真正地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性,而就在当下灿烂地展现,完美地、完整地展现,所以能够无所求,不需要向外求。
  无所住呢?就是身与心同时来修。六祖大师说:“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是在能观察世界的主观上来修;无相为体是在被观察的境界上、万物上来修;无住为本就是在能所或者说主观和客观同时来修。对一切都无所住,对一切都不执著,这样真正用功就会发现,原来存在的只是观察,只是一个不断地观察,不间断地、永远鲜活地、永远觉察的这样一种状态。

  没有能观的主体,没有被观的万物,只是一个不断不断地、永远鲜活地觉察的状态,这就是什么?这就是生命的活力,这就是真心的妙用。觉察而并不是知识的积累,这个觉察不会被知识的积累所隔断,无论你能不能够醒悟到,真心本体不会被它所束缚,我们的心就会真正能够这样活在当下、无所住,我们的心就会变得异常地敏锐,异常地警醒。
  无所得。“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如果还有一个成佛的心,有一个我现在成佛了这么一个念头,有这么一丝一毫的执著,那就不是成佛了,那就还是有执著,还是有人我执、法我执在,所以“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我们说得更通俗一点,人类生活的演进是从物质生活的满足已经超越,到了精神生活的提升,又到了信仰生活的追求,最后应该是艺术生活的圆成,生命大美的当下展现,这样是无所得。

往期文章推荐:






持戒最重要的是什么?


怎样才能既快乐又成功?


业的轻重差别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学佛的人不要跟着感觉走


大愿法师
大愿法师,六祖寺方丈。六祖寺《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粤(2022)000004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