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全面评估要点

文摘   2024-11-13 19:43   浙江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病症,需要我们全面且细致地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应对和处理。这不仅关系到对病情的准确判断,也影响着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的预后。

一、出血病因的推测

在对患者进行了初始处置后,全面评估出血病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当活动性出血或大出血危及生命的情况得到暂时控制,并且已经开始液体复苏和药物治疗,又或者患者病情较轻、生命体征稳定时,就要着手进行全面评估,推测出血的病因和部位。

对于疑似静脉曲张出血,要尽早识别。可以通过观察患者体征和评估门脉高压风险因素来进行判断。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分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其中,急性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最为常见。其病因多种多样,比如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这是很常见的一个原因,溃疡部位的血管破损会导致出血。上消化道肿瘤也会引发出血,肿瘤组织可能侵蚀周围血管。应激性溃疡也是病因之一,在身体遭受重大创伤、手术等强烈应激情况下容易出现。急慢性上消化道黏膜炎症同样可能引起出血,炎症会使黏膜变得脆弱,血管容易破裂。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像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通常在剧烈呕吐等情况下发生,会导致黏膜撕裂出血。上消化道动静脉畸形、Dieulafoy 病变等也是可能的出血原因。医源性因素也不容忽视,比如患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尤其是像阿司匹林这类抗血小板药物,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风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剥离术(EMR/ESD)等医疗操作后,也可能出现出血情况。

二、病情的动态监测

病情的动态监测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必不可少。我们需要持续观察生命体征、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血尿素氮等指标。同时,血乳酸水平的动态监测也非常关键,它能帮助我们判断组织缺血是否得到改善以及液体复苏的疗效,从而优化液体复苏方案。

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考虑存在活动性出血。首先,如果呕血、黑便的次数增多,呕吐物从咖啡色转变为鲜红色,或者排出的粪便从黑色干便变成暗红色稀血便,同时伴有肠鸣音活跃,这很可能是活动性出血的表现。其次,胃管引流液中有较多新鲜血液,也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再者,当经过快速输液输血后,周围循环灌注的表现没有显著改善,或者虽然暂时好转但又再次恶化,中心静脉压波动不稳定,稍微稳定后又下降,这种情况也要警惕活动性出血。另外,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与血细胞比容(Hct)持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以及在补液和尿量充足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异常或者再次升高,这些都是活动性出血的可能迹象。

三、病情严重程度、临床干预需要和预后评估

对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干预需要和预后进行临床评估是上消化道出血处理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参考 GBS 评分量表等工具,综合出血表现、生命体征、Hb 变化情况和高危因素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干预需要和预后。

有很多高危因素会影响病情。比如年龄大于 60 岁的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对出血的耐受能力低,病情往往更严重。晚期肿瘤患者,本身身体状况就很糟糕,上消化道出血可能会使其病情急剧恶化。肝硬化患者或者有其他严重伴发疾病的患者,由于身体基础条件差,出血后的风险也更高。既往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病史或器械置入史的患者,再次出血时情况可能更复杂。呕血症状的出现也提示病情可能较重。凝血功能障碍(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 1.5)会使止血难度增大,增加病情的严重性。没有肝肾疾病但血尿素氮持续升高的患者,也需要重点关注,这可能意味着出血情况较为严重。

风险评分量表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内镜检查前使用,根据早期临床表现来评估临床干预需要或者不干预死亡的风险。另一类主要用于判断预后,其中有些量表包括内镜检查结果。部分评分量表可以通用。内镜检查前评分量表在临床决策中更为常用,因为它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常用的内镜检查前评分有 GBS、内镜前 Rockall 和 AIMS65(根据白蛋白、INR、精神状态、收缩压、年龄>65 岁这些指标)。不过,一项国际多中心前瞻性大样本量研究显示,大多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评分量表准确性并不高。虽然 GBS 是早期预测需要临床干预(输血、内镜治疗或手术)或死亡的最佳指标,GBS≥7 是预测内镜治疗的最佳选择,但它的临床应用价值还是有限。这是因为包括 GBS 在内的所有风险评分量表都不能精确地识别出高风险患者。不过,GBS≤1 可以较准确地预测生存且无需急诊临床干预的极低风险患者,这在临床上有一定的价值。

四、全面评估的综合考量

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时,我们要将出血病因推测、病情动态监测和病情严重程度、临床干预需要及预后评估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

在推测出血病因时,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长期服药史、既往疾病史等,这对于判断是医源性因素还是其他基础疾病导致的出血非常重要。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是否有腹痛、腹胀等伴随症状,来进一步分析可能的病因。在动态监测病情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准确记录各项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活动性出血的迹象。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等的评估,不能仅仅依赖评分量表,还要结合临床经验。例如,虽然评分量表显示患者风险较低,但如果患者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持续的不明原因腹痛等,也不能掉以轻心。

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了解这些评估内容也很有意义。患者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询问和检查,如实告知自己的情况。家属要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如果发现有新的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只有通过全面、细致的评估,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上消化道出血这一复杂病症,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健康。

五、不同评估结果下的应对措施

根据全面评估的结果,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如果通过病因推测怀疑是某种特定疾病导致的出血,比如怀疑是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出血,那么在进行基本治疗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安排针对性的检查,如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在动态监测中发现有活动性出血的迹象,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加大止血力度,可能需要增加药物剂量或者采用其他止血方法。

当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较高,有较多高危因素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对于年龄大且有肝硬化的患者,要提前准备好充足的血液制品,以备输血之需。如果评分量表提示患者有较高的临床干预需要,如需要内镜治疗或手术,要尽快安排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告知他们治疗的必要性和风险。而对于那些评估为低风险的患者,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要继续观察,确保病情稳定。

六、预防再次出血的措施

在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的过程中,预防再次出血也是重要的一环。对于因服用药物导致出血风险增加的患者,如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可以与医生商量是否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肝硬化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发展。同时,患者在康复期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过硬、过烫、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免损伤消化道黏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恢复和增加再次出血的风险。

总之,上消化道出血的全面评估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细心操作,也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一病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慢性病科学预防
本公众号专注哮喘、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偏头痛、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支扩等慢性病的预防,并科普营养学知识、运动知识、减肥知识等,全面打造受众整体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