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与心功能不全

文摘   2024-11-14 10:54   浙江  



心脏在人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泵,持续为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输送血液。然而,当心脏出现结构或功能性问题时,就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等状况,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一、心脏的重要功能及作用机制
心脏主要通过收缩和舒张来实现其泵血功能。在收缩期,心脏将血液泵入动脉系统,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在舒张期,心脏接纳来自静脉系统的血液,为下一次收缩做好准备。这个过程需要心脏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心肌、瓣膜、传导系统等协同工作,确保血液能够顺畅地流动。


二、心力衰竭的定义与临床表现


  1.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这意味着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或者无法充分地接纳回流的血液。

  2.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呼吸困难是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在活动后或平卧时感到呼吸急促、气短。体力活动受限则表现为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感到乏力、疲惫,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进行体力劳动。体液潴留可导致身体不同部位出现水肿,尤其是下肢水肿较为常见。


三、心功能不全的概念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1. 心功能不全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指的是心脏的功能出现异常,但不一定伴有临床症状。

  2. 只有当心功能不全伴有临床症状时,才被称为心力衰竭。这意味着,有些人心功能可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由于代偿机制的作用,暂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心功能不全可能逐渐加重,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


四、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1. 心脏结构改变: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等疾病可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心肌纤维化,使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

  2. 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当心脏功能受损时,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会被激活,释放出一系列激素和神经递质,如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交感神经系统等。这些系统的激活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但长期来看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的进展。

  3. 炎症反应:炎症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可以直接损伤心肌细胞,促进心肌纤维化,加重心脏功能障碍。


五、心力衰竭的诊断方法


  1. 症状和体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以及体征,如心脏杂音、肺部啰音、颈静脉怒张等,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力衰竭。

  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如脑钠肽(BNP)、心肌酶等指标,可以反映心脏功能的状态。BNP 是一种由心脏分泌的激素,当心脏功能受损时,BNP 水平会升高。

  3. 影像学检查:心脏超声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直观地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评估心室的大小、心肌的厚度、瓣膜的功能等。此外,心电图、胸部 X 光等检查也可以提供一些辅助信息。


六、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


  1.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限制钠盐摄入、控制体重等。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 药物治疗:根据心力衰竭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β 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物等。利尿剂可以减轻心脏负担,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ACEI 和 ARB 可以抑制 RAAS 系统,减轻心脏后负荷;β 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担;正性肌力药物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

  3. 非药物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非药物治疗,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移植等。CRT 可以通过调整心脏的收缩顺序,提高心脏的泵血功能;ICD 可以预防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心脏移植则是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的最后选择。


总之,心力衰竭和心功能不全是心脏疾病中的重要概念,了解它们的定义、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和医生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病科学预防
本公众号专注哮喘、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偏头痛、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支扩等慢性病的预防,并科普营养学知识、运动知识、减肥知识等,全面打造受众整体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