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时捷寻求中国ADAS供应商,看全球车企的“双轨制”智驾战略

文摘   2024-11-12 17:22   上海  
近日,一汽奥迪确认了将在广州车展首发亮相奥迪A5L的国产车型。它将取代现款的奥迪A4L,并与进口A5 Sedan、A5 Avant、S5 Sedan、S5 Avant等车型,共同组成奥迪A5家族。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款A5L将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由此使奥迪成为首个采用华为智驾的国际豪华品牌。

而就在前段时间,保时捷采购负责人、全球执行董事傅伦轲(Barbara Frenkel)在“2024保时捷中国创新开放日”活动上接受媒体群访时透露,正在同包括电池、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智能互联以及车载娱乐系统四大方向的中国供应商接触,并希望能同后者建立战略合作。

图源:Barbara Frenkel LinkedIn截图

这一表态的背后,是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2024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华销量仅为43,280辆,同比大幅下滑29%,中国市场已从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滑落至第三位。这样的业绩表现,显然与保时捷的品牌地位和市场预期形成了巨大落差。

保时捷与中国科技企业的合作探索由来已久。大约6年前,保时捷就曾参与过华为的RoadReader自动驾驶项目,为该项目提供了一台帕拉梅拉试验车。

当时的技术水平与今天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华为的项目组在帕拉梅拉车顶安装了索尼4K摄像头采集前方图像信息,通过连接的Mate 10 pro手机进行处理。借助麒麟970芯片的AI算法,系统可以识别包括猫、狗、食物在内的1000多种不同物体,进而辅助车辆做出避让动作。虽然这些技术在今天看来较为初级,但这次早期合作或许为双方未来深入合作埋下了重要伏笔。

图源:YouTube视频截图

放眼当下中国智能驾驶领域,保时捷的潜在合作伙伴选择并不局限于华为一家。市场第一梯队中的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都已在智能驾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实力和落地经验。面对中国汽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尤其是新势力品牌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的强劲表现,保时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提升其电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续航能力、智能驾驶体验、智能座舱系统,这些正是当前中国消费者最为关注,也是保时捷亟需突破的核心领域。傅伦轲此次专程来华考察供应链资源,充分体现了保时捷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这家德国豪华车企正在加速其产品革新的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保时捷已经同以色列智能驾驶公司Mobileye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开发量产ADAS解决方案,全面整合工作由保时捷主导。

图源:保时捷媒体中心官网

因此,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奥迪选择华为智驾系统、保时捷寻求中国供应链合作,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更为深层的战略趋势:全球汽车巨头正在加速构建“双轨制”的技术体系。不仅是奥迪、保时捷,包括奔驰、大众在内的欧系品牌,以及美日韩车企近年来都在中国市场积极布局本土供应链网络(现代集团在韩国和北美市场为车辆搭载自研Highway Driving Assist系统,在中国市场则采用百度方案),这种布局绝非简单的成本考量,而是对未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战略性预判。

事实上,无论是现任的拜登政府,还是即将重返白宫的特朗普,西方世界的领头羊——美国对华政策的基调都在向着保护主义的方向倾斜。
拜登政府提出的“涉华供应链去风险化”战略,以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推行的“友岸外包”政策,本质上都是试图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逐步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这种政策取向在电池和关键原材料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通胀削减法案”为本土电池产业提供巨额补贴,同时积极扶持印度、越南等“友好国家”发展相关产业,美国正在有计划地构建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平行供应体系。
图源:网络

这种政策导向绝非短期现象。从根本上看,不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美国政界对华政策的右倾化趋势已经形成共识。两党在具体措施上可能有所差异——拜登倾向于联合盟友逐步施压,而特朗普则可能采取更加直接的对抗手段,但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影响力这一基本目标却未曾改变。

而从欧盟以及G7国家近年来对华表现出的强硬姿态,如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以及加拿大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美国的这种政治氛围正在极大地影响着欧洲和其他西方国家,使得地缘政治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产业政策和企业决策中。

随着特朗普在11月6日赢得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再加上11月11日特朗普决定提名对华鹰派共和党参议员卢比奥担任新政府国务卿,全球“东西方阵营”的对立态势大概率会进一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车企智能驾驶系统的“双轨制”几乎成为必然:就像苹果的iPhone手机在海外市场使用OpenAI提供的人工智能服务,在中国市场使用百度AI一样,未来的汽车品牌很可能也将采用“同一款车型、两个市场(东方市场、西方式)、两套智驾系统”的策略。
图源:第一财经X截图

这种趋势对中国的智能驾驶产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方面,这为中国本土的智能驾驶技术开辟了一个相对独立且庞大的应用市场。华为、百度等中国科技企业有机会在这个市场中做大做强,建立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体系。另一方面,这种“双轨制”也可能导致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出现一定程度的技术内卷,企业们在相对封闭的竞争环境中可能过度消耗资源,反而影响了整体的创新效率。

对全球车企而言,提前布局中国本土供应链,不仅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地缘政治风险,更是看中了中国市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创新活力和快速迭代能力。而对中国的智能驾驶产业来说,既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又要警惕可能出现的内卷风险,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上走出一条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发展道路。

这场全球汽车产业的新变局才刚刚开始。在技术创新与地缘政治的双重作用下,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必将经历新一轮深刻重组。而那些能够准确把握这一趋势,并在"双轨制"格局下找到最佳定位的企业,无论是全球车企还是中国本土企业,都将在这场变革中赢得先机。

关注并添加AI芯智驾,领取福利:

 免费领取 | 2024智能驾驶产业发展白皮书


end




扫码获取更多精彩

AI芯智驾
AI赋能未来,百模大战争夺科技高点;AI芯智驾关注全球智能驾驶、智慧交通。致力于全模块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实现、ADAS生态建设,成为智能驾驶技术汇总平台,更好的服务于智慧交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