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通讯(2024年第10期)

财富   2024-11-12 09:53   广东  


刊首语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新发展阶段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层面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的提出,给广东碳减排工作倒排了时间表、下达了任务书,对广东绿色金融发展和金融支持广东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和全国首批绿色金改试验区,广东理应在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为更好地服务于广东金融部门决策参考,帮助金融机构全面及时了解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进展,让更多金融从业人员及时掌握助力实现“30·60”目标的理论与实践前沿。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特创办《绿色金融通讯》,设置“政策速递”“市场传真”“广东动态”“国际聚焦”“观点直击”五大栏目,力求覆盖理论与实践,覆盖国内与国外前沿,覆盖政策与市场情况,为广大读者提供“专、新、全”的绿色金融信息。欢迎各单位提供“广东动态”栏目稿件,及时将稿件发送至广东绿金委邮箱(gdjrljw@163.com)。

目录
政策速递

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八部委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

▶全国碳市场2023、2024年度配额分配启动

▶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绿色及转型债券相关机制的通知》

▶中国“低碳排放钢”团体标准发布

市场传真
▶首轮扩容纳入三大行业 全国碳市场9月放量上涨
▶香港金管局公布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
▶青海发布全国首个金融领域电碳账户管理规范

▶全国首例跨国海藻碳汇在福建碳市场试点交易

▶全国首份地方ESG发展报告在上海发布

▶国内首张零碳能源消费凭证正式发放

▶全国首单降碳减排绿电替代类REITs成功发行

广东动态

广东云浮:落地陶瓷行业转型金融挂钩支持贷款

广东肇庆:全国首批数字化公正转型贷款落地

广东首笔“林权碳汇保险”融资业务落地

▶建行东莞市分行成功协助注册东莞首单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

广州碳交中心承建碳普惠小程序“琴碳星人”正式上线

广交会首次实现碳中和

国际聚焦

世贸组织等发布《为更好的气候行动而合作:碳定价、政策溢出和全球气候目标》
世界银行发布《金融深化和碳排放强度:来自全球国家样本的证据》
▶UNEP发布《2024年城市自然融资状况报告:从灰色到绿色,更好的数据为城市自然融资》

CBI发布《中国钢铁行业脱碳融资:技术、政策和金融工具》

观点直击
解振华:碳中和目标实现高度依赖于低碳技术的成熟应用
▶周小川:用好碳市场和碳价格机制作用
易纲: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
严伯进:持之以恒抓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
▶赖晓明:明年全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将达80亿吨
▶孟兵站:绿碳和蓝碳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压舱石”
政策速递

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实施保障四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意见》强调,要着力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要立足职能定位,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流程管理、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强化队伍建设等健全内部管理体系,提升绿色金融供给质量。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发展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绿色金融产品,强化绿色融资支持。聚焦区域性生态环保项目、碳市场、资源环境要素、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多元化气候投融资、绿色消费等关键环节和领域,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来源:10月12日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八部委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

10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着眼于服务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工作,重点推动完善区域、行业、企业、项目、产品等层级碳排放核算制度和标准,部署了8个方面23项具体任务。《方案》提出两个阶段主要目标。第一个阶段是当前至2025年,重点是夯实碳排放数据基础,全面建立碳排放年报、快报制度,着力完善区域、行业企业和产品碳排放核算制度方法,建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第二个阶段是2026至2030年,重点是全面提升碳排放核算能力水平,构建完成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健全相关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标准规则、管理机制和方法研究等。(来源:10月24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网站)


全国碳市场2023、2024年度配额分配启动

生态环境部日前印发方案,对2023、2024年度发电行业碳排放配额预分配、调整、核定、清缴等各项工作进行部署。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印发的《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既确保制度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又更精准突出鼓励导向,做出了将基于“供电量”核定配额调整为基于“发电量”、进一步简化和优化各类修正系数、引入配额结转政策、优化履约时间安排等优化调整。据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制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交易,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00多家。目前已完成两个履约周期的配额交易与清缴工作,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形成,通过配额管理,助力发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来源:10月21日 生态环境部网站)


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绿色及转型债券相关机制的通知》

10月10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绿色及转型债券相关机制的通知》,从优化信息披露、灵活管理募集资金、健全全链条债券管理、鼓励绿色融资工具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着手,完善绿色及转型债券相关工作机制,精准引导资金流向绿色转型领域,助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来源:10月10日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网站)


中国“低碳排放钢”团体标准发布

10月1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钢协)组织编制的“低碳排放钢评价方法”中钢协团体标准在2024绿色发展数智供应链大会上正式发布。标准由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宝武)牵头,产业链44家单位共同参与、百余位行业专家合力完成。“低碳排放钢评价方法”标准基于满足国家“双碳”战略和《巴黎协定》的目标要求,遵循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论,认可不同减碳工艺的脱碳贡献,并鼓励多种减碳技术的协同发展,设定固定的核算边界以确保数据可比性,可以实现粗钢或热轧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及温室气体排放等级(碳效等级)评价。(来源:10月20日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市场传真

首轮扩容纳入三大行业 全国碳市场9月放量上涨

在首轮扩容纳入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三大行业消息的提振下,全国碳市场9月份放量上涨。9月30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为99.48元/吨,较8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上涨7.81%。9月,全国碳市场总成交量783.56万吨,总成交额75.76亿元,分别较8月增长33.67%和49.90%。9月全国碳排放配额(CEA)放量上涨。其中,价格方面,9月CEA收盘价震荡上行,从月初的92.42元/吨到月末再度突破百元关口,单日涨跌幅最高超5%,日均收盘价为93.66元/吨,相较于8月的日均收盘价90.84元/吨上涨3.1%;成交量方面,9月CEA约六分之五的交易日成交量在10万吨量能水平之上,最高近93万吨,日均成交量为35.96万吨,相较于8月的26.65万吨大幅增长近35%,成为今年以来日均成交量最高峰。(来源:10月1日 证券时报网)


香港金管局公布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

10月21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金管局”)公布“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在银行业迈向净零排放、投资可持续未来、净零融资和更具包容性的可持续发展四方面设定目标,支持亚洲以至全球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提出,香港所有银行致力在2030年或之前达成自身营运净零排放,及在2050年或之前做到融资净零排放。外汇基金“投资组合”在2050年或之前达成净零排放。金管局表示,将在外汇基金各资产类别中优先考虑ESG投资,以期在2030年或之前将外汇基金股票组合的加权平均碳强度由2017年水平降低67%。目前,该指标已由2017年水平下降46%。在净零融资方面,金管局将鼓励更多机构在香港筹集可持续发展资金,以达成在香港安排发行的所有债券中至少三分之一是可持续债券的目标。(来源:10月25日 新华网)


青海发布全国首个金融领域电碳账户管理规范

10月15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联合发布《青海省银行业利用企业电碳账户开展金融业务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是全国首个金融领域电碳账户管理规范,标志着企业电碳账户可深度参与银行金融服务,为金融支持青海省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力。《规范》从“碳排放+绿电使用”两个维度确定了6个电碳账户指标,对碳评价标识应用、碳账户报告模板、碳测算数据需求表等模块进行规范统一,规定了银行企业电碳账户开立、管理、测算、评价和应用等内容。《规范》适用于青海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基于电力数据的电—能分析模型、电—碳分析模型和绿电消费分析,开展企业电碳账户的建设管理工作,利用电碳账户数据开展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来源:10月22日 青海日报)


全国首例跨国海藻碳汇在福建碳市场试点交易

日前,全国首例跨国海藻碳汇在漳州完成开发,项目成果在2024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上发布,核算碳汇在福建碳市场试点交易。首批碳汇产品由兴业银行福州分行购买,用于洱海论坛会议碳中和。该项目以漳州绿新(福建)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业主单位,与印尼海藻公司签订海藻碳汇合作开发协议,将878吨印度尼西亚江蓠养殖碳汇开发至福建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并上线销售。这是我国首次通过跨国非政府组织签订谅解备忘录的形式,按照碳汇的时空可追溯性、唯一性等基本原则,开发跨国碳普惠海藻碳汇。这也是首次将漳州市开发转化海水养殖碳汇生态价值的经验,应用到东盟国家,创造性开拓了国内、国外两种海洋碳汇资源。(来源:10月28日,福建日报)


全国首份地方ESG发展报告在上海发布

10月16日,在2024ESG全球领导者大会上,正式发布了《2024上海ESG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全国第一份全方位、系统性展示地方ESG发展的综合性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了上海ESG实践方面的具体案例和创新举措。在绿色信贷领域,深化绿色制造、新能源、碳金融等领域发展。2024年一季度末,上海辖内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04%。在绿色债券市场,上海发行了多只“投向绿”和“贴标绿”债券,总规模达到1152.62亿元。上海ESG基金发展居于全国前列,ESG公募基金数量从2018年的54只增长到224只,规模从477亿元增长到2274亿元。绿色保险产品升级创新步伐同步加快,聚焦环境治理、绿色航运、绿色能源、碳市场建设等领域。服务全国碳市场方面,推出碳资产抵押和回购相关金融服务,提高碳资产市场流动性。(来源:10月17日 第一财经)


国内首张零碳能源消费凭证正式发放

10月21日,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宣布,国内首张零碳能源消费凭证正式发放,目前成交的生物质热能证书价格是60元/张。零碳能源证书的市场价格将与碳市场挂钩,以碳市场价格为基准,并结合市场供需关系,建立一个相对平稳的市场动态价格调整机制。国内首张零碳能源消费凭证的颁发,意味着核证平台在证书核发、认购、交易和消费全流程已实现闭环,标志着我国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机制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来源:10月21日 中国证券网)


全国首单降碳减排绿电替代类REITs成功发行

10月23日,铝电公司发起的“国家电投—铝电公司绿电替代绿色碳中和乡村振兴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革命老区)”成功设立,该项目是全市场首单降碳减排绿电替代基础设施类REITs,发行规模12.37亿元,发行利率为2.3%,创全光伏基础设施类REITs发行利率历史新低。该项目的底层基础资产为同心新能源投资建设的44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所发电量替代火力发电负荷,用于电解铝冶炼,可有效降低公司电解铝产业对传统化石燃料发电的依赖,大幅减少碳排放,符合当前全球低碳转型和环保要求。该项目获得绿色评估机构G-1登记认证,底层项目环境效应极好,预计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63.01万吨、二氧化硫减排量68.26吨、氮氧化物减排量109.38吨、烟尘减排量13.98吨,替代化石能源量23.68万吨标准煤。(来源:10月27日 国家电投铝电公司)

广东动态

广东云浮:落地陶瓷行业转型金融挂钩支持贷款

为支持陶瓷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中国人民银行云浮市分行与云浮发展和改革局按照9月10日发布的《广东省陶瓷行业转型金融实施指南》转型金融标准框架,于近期指导农业银行云浮分行为云浮市辉鹏陶瓷有限公司发放了首笔陶瓷行业转型金融挂钩支持贷款725万元,标志着云浮市成为落地全国首批陶瓷行业转型金融挂钩支持贷款的三个城市之一。本次转型金融挂钩支持贷款是在中国人民银行云浮市分行的指导下由农业银行云浮市分行主动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等沟通合作,结合云浮陶瓷行业现状,为本陶瓷企业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方案。(来源:10月25日 广东金融学会)


广东肇庆:全国首批数字化公正转型贷款落地

10月23日上午,人民银行肇庆市分行和肇庆高新区联合举办了肇庆(高新区)企业ESG账户上线暨金融赋能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行动推进会。会上,以广东库博精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获批“云数”公正转型贷标志着全国首批数字化公正转型贷款正式落地。“云数”系列金融服务产品共为企业代表发放4.36亿元贷款。同时,肇庆企业ESG账户正式上线,首批314家企业建立了ESG账户。2024年优化升级的“碳账户+碳信用+碳融资”三碳联动碳金融体系是广东金融系统以碳账户为基础,向ESG、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创新探索,也是践行金融赋能社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实践。(来源:10月23日 南方财经)


广东首笔“林权碳汇保险”融资业务落地

10月30日,广东首笔“林权+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碳汇保险”质押贷款在肇庆怀集落地。怀集金融系统探索“林权+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碳汇保险”融资服务模式,以林权为基础,银保协同创新服务小微企业,推动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融合发展。在该融资服务模式下,保险机构将林业碳汇价值保险保费费率降低三分之一;银行不仅降低参与碳汇融资业务主体的贷款利率,增加授信额,同时破解碳汇资产质押债权核实难、登记难问题。(来源:10月31日 肇庆+)


建行东莞市分行成功协助注册东莞首单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

10月10日,经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审批,由建设银行担任联席承销商的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成功完成注册。本次注册额度为80亿元,其中中期票据4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40亿元。债券募集资金拟全额用于东莞轨道交通项目及日常运营。此项目符合《绿色产业目录》、《绿债目录》、《共同目录》中相关规定,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后预计可实现年节能量超11万吨标准煤,年减排二氧化碳量25万吨,对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本次成功注册对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领域开展创新实践有积极示范的作用。(来源:10月24日 东莞市金融学会)


广州碳交中心承建碳普惠小程序“琴碳星人”正式上线

近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探索发展碳普惠机制,搭建“琴碳星人”碳普惠小程序,并于10月17日举办上线活动,标志着琴碳星人正式启用,这不仅是合作区在碳普惠机制建设方面的又一突破,也为实现琴澳两地居民低碳生活方式互联互通奠定坚实基础。小程序从居民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巧妙地融合了合作区的地域特色,精心设计了14个低碳场景和16种积分激励方式,覆盖日常生活、交通出行、家庭教育、低碳文教和低碳休闲5个板块。上线初期便吸引了7个低碳场景、4家绿色餐厅、2家绿色酒店和2家低碳乐园的入驻,供用户探索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绿色消费。为增强公众的减碳热情和参与度,小程序更是特别设置了多元奖励机制供用户在平台商城内兑换碳普惠奖励。(来源:10月21日 广州绿色金融)


广交会首次实现碳中和

近日,第136届广交会举办绿色时空活动,宣布广交会历史上首次实现碳中和,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保森向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苏斌颁发第136届广交会碳中和证书。据悉,展会在100%绿色布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建零碳会展。展会碳中和是通过前期实施减排措施,再对展会举办过程中碳排放量进行预估,以购买“自愿减排量”的方式,达到二氧化碳排放“收支相抵”并最终实现“碳中和”。本届广交会首创国内绿色展会先河,体现了广交会作为超大规模展会的责任与担当,对全球会展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有效带动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来源:10月21日 人民网)

国际聚焦

世贸组织等发布《为更好的气候行动而合作:碳定价、政策溢出和全球气候目标》

10月23日,世贸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共同发布《为更好的气候行动而合作:碳定价、政策溢出和全球气候目标》。报告指出,为了达到气候减缓目标,各国制定一系列气候政策工具,其中碳定价政策使用势头正不断增强。但一个国家的气候政策会对其他国家产生跨境溢出效应,阻碍全球减排目标实现。对此,国际组织将通过协调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增加气候政策带来的积极跨境溢出效应,并限制消极跨境溢出效应。(来源:10月23日 世贸组织官网)


世界银行发布《金融深化和碳排放强度:来自全球国家样本的证据》

2024年10月,世界银行发表《金融深化和碳排放强度:来自全球国家样本的证据》,详细研究了金融深化对全球125个国家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报告探讨了银行信贷与经济发展以及碳排放的复杂关系。通过分析1990年至2019年的全球数据,报告指出,金融深化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的增加。特别是在金融机构更多支持传统、高碳行业的情况下,这一现象尤为明显。(来源:10月7日 世界银行网站)


UNEP发布《2024年城市自然融资状况报告:从灰色到绿色,更好的数据为城市自然融资》

10月2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2024年城市自然融资状况报告:从灰色到绿色,更好的数据为城市自然融资》。报告强调,需要更好的数据和工具,帮助城市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纳入其财务和规划框架。该报告展示了对城市自然的投资如何支持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地退化。到2030年,全球NbS融资需求将从目前2000亿美元增加至5420亿美元。(来源:10月26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网站)


CBI发布《中国钢铁行业脱碳融资:技术、政策和金融工具》

10月10日,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发布《中国钢铁行业脱碳融资:技术、政策和金融工具》。对钢铁行业而言,2020至2030年是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的关键十年。中国现有的煤基高炉产能中,78%(约每年7.308亿吨)需在2030年前进行再投资。为实现低碳转型,钢铁行业需要大规模投资来开发和推广低碳钢铁生产技术。鉴于钢铁资产的寿命较长,这一轮投资周期需避免“碳锁定”效应,即资金流动需与《巴黎协定》气候目标保持一致。本报告探讨了中国加速钢铁行业脱碳的技术路径,并阐述了转型金融如何支持钢铁行业脱碳。(来源:10月10日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网站)

观点直击


解振华:碳中和目标实现高度依赖于低碳技术的成熟应用

10月11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副主席、原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不仅涉及能源结构的根本转型,也包括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各个领域的深度减排,这高度依赖于低碳技术的成熟与广泛的应用。他表示,仍有许多关键的技术仍处于研发和实验阶段,尚没有达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成熟度,面临技术瓶颈和市场接受度的挑战。对中国而言,虽然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在不断提高,但受制于储能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还需要煤电作为调节能源,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一些工业和制造业由于特殊的工艺决定了无法自身实现零碳,还必须考虑碳捕获技术,要聚焦持续支持变革性的低碳能源技术,特别是电力、可再生能源、核能、氢、绿氢、工业和交通脱碳、循环经济等等的关键技术,突出颠覆性技术创新。他强调,必须围绕“双碳”目标,统筹降碳减污为抓手,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来源:10月11日  海报新闻)


周小川:用好碳市场和碳价格机制作用

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表示,应更好地发挥碳市场和碳价格机制作用。他表示,最近两年,尤其是在全球存在地缘冲突的背景下,气候变化是否仍被视为一项高优先级的任务,确实出现了变化,这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非政府组织,都有多个目标,而这些目标的优先级并不固定,有时会发生变动。他认为,除非目标之间存在完全对立的情况,否则通常可以通过对目标函数进行加权以及有效的价格机制,来配置所有可用资源,确保各个目标都能达到预期。应更好地利用碳市场和碳价格机制作用。对于在碳排放方面造假的情况,他建议要加强对真实减排效果的度量、确认及核算。有时候碳市场价格出现波动,原因之一或是市场交易量过小容易导致价格波动。他还认为,金融界应建立起一个将碳配额现货和远期期货相结合的碳市场。(来源:10月20日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


易纲: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

10月13日,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易纲表示,加快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需聚焦绿色金融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一是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既要做好“增量”,加快转型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出台统一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碳核算标准,还要注重优化“存量”,着力提高绿色分类标准的全面性和统一性。二是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要求。三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难点在于缓解碳排放的负外部性问题并降低绿色溢价,完善的政策激励约束机制能够助力解决上述两个难点,并有效调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绿色低碳投资。四是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发展。五是不断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来源:10月13日  天津日报)


严伯进:持之以恒抓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

10月16日,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超过22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家数再创新高,近三年披露的家数每年平均增长约20%。他表示,证监会将持之以恒抓好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一是提升企业披露能力。指导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协会结合企业实践,编制更加细化的工作指南,开展更多培训。二是持续加强监管。防范“漂绿”行为。三是健全市场生态。研究推动ESG信息的外部审验和鉴证,支持信用评级机构持续建立健全绿色企业、绿色债券评级方法体系,推动加大ESG投资,推出更多指数和基金产品,推出更多绿色金融融资产品。(来源:10月17日  证券日报)


赖晓明:明年全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将达80亿吨

近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表示,全国碳市场自启动以来,经过了两个履约期,企业都比较好地遵守了碳市场交易的强制性要求、规则,履约率达到99%以上。从交易情况来看,三年多来整体的交易量、规模突破了4.8亿吨,交易额大概是290亿元。他表示,碳市场的启动运行对于重点排放企业的减排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作用。三年以来火电厂的碳强度下降了2.38,整个电力行业下降了8.8%左右的水平。此外,碳市场形成了对于碳排放的定价或者减排量的定价,这个定价使企业对于未来的减排投资、碳资产的管理、碳金融的活动设定了一个锚定的价格。他同时表示,这个市场总体上还属于建设的初级阶段,明年要增加钢铁、建材、有色冶炼三个行业,再加上已经启动的电力,将覆盖到四个行业。这四个行业总的覆盖排放量将达到80亿吨,这个规模在全球是巨量的。(来源:10月19日  新浪财经)


孟兵站:绿碳和蓝碳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压舱石”

10月15日,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双碳官孟兵站表示,绿碳、蓝碳这些生态碳汇与灰碳、黑碳这样的工业碳汇并不在一个量级,但在碳交易体系中的地位却十分特殊。他表示,碳达峰、碳中和主要依靠减排与固碳,黑碳、灰碳即以煤炭为主的化石燃料和工业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排放,主要涉及碳达峰、碳中和议题的减排问题。而绿碳和蓝碳即是生态碳汇固碳的主要方向,其中绿碳一般是指陆地的生态系统,蓝碳一般则称为海洋碳汇,二者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压舱石”,有了这个“压舱石”,碳达峰、碳中和才能得到保障。谈到海洋碳汇迟迟未被正式纳入到全国碳交易排放权的市场体系的问题,他表示,海洋碳汇目前在实际执行中还不够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核算方法不够成熟;第二,权属的问题,海洋资源不具有私有化的属性,可能在开发方面会有一定困难。第三,开发成本的问题,海洋碳汇的项目规模一般比较小,收益很难覆盖项目开发的成本。(来源:10月17日  凤凰网财经)



来源:广东金融学会

韶关金融学会
为您提供最新的金融资讯,最全面的金融知识。推动普惠金融,传播金融消费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