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杨大卫口述:我愿为我的第二故乡中国作贡献

财富   2024-11-22 15:50   广东  


编者按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广东金融学会微信公众号开设“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专栏,展示新中国成立前后开创金融新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从峥嵘岁月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谱写新时代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壮丽篇章!


杨大卫口述:我愿为我的第二故乡中国作贡献

杨大卫口述 黄道明整理

1926年,我出生在英格兰的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父亲经常失业,由于家境贫困,只读完小学,就无法再读书了。我舅父是左派人物,常对我进行教育,因此我从少年开始受到他的影响,思想是倾向进步的。

为了生活,我14岁便到一间工具厂当学徒,16岁参加英国皇家海军,在海军学校当轮机兵。1948年被调驻香港,在英国海军后勤部当中士修理工。在香港,我结识了一起工作的中国雇员汤洪泰(后来担任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当时他是炊事员,与中共党员有联系,经常在炊事员中宣传中国革命。我不但经常听汤洪泰讲革命道理,还常和他一起谈论进步刊物《中国文摘》的内容。一次,我在旧书摊上买到一本斯诺著的《西行漫记》,读后受到深刻的影响。我向往《西行漫记》中描述的红军生活,厌恶英国海军的腐朽作风,我开始产生投奔中国革命的念头。

1949年4月20-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进行渡江作战。英国军舰紫石英和伦敦号等,借口接走英国驻南京大使馆人员,入侵长江,并接近人民解放军阵地,人民解放军提出警告,令其返航。英舰不仅不听,反而向解放军开炮,打死打伤解放军252人。解放军被迫反击,打死英军40多人,当时英舰伦敦号上有一士兵,拒不听从命令,不愿开炮便被扣押送到香港英海军后勤部,准备押回英国处理。我得知后,设法接近该士兵,了解英舰入侵长江炮击解放军的情况,并把有关情况告知汤洪泰。

事件发生后,英海军后勤部的几个士兵在议论此事,我说,英国军舰根本不应该入侵中国的内河——长江,开炮打人更不对,解放军开炮还击是理所当然的。那几个士兵听后,大发雷霆要打我,我用玻璃瓶自卫,他们看见我手拿着玻璃瓶,便不敢接近我,故没打起来。此后,班长很注意我,有一次我不留意穿着工作服吃饭(按规定是不准穿工作服吃饭的),班长说我违反纪律,扣我一个星期的薪水,并在一周内不准我外出。

过了两个多月,在一个星期三的上午,突然来了通知,要我在下星期一调往在地中海的一艘英舰服役。时间紧迫,我立即找有关的人联系,要求他帮我逃到天津去,那人起初答应帮忙,后来又说不行,于是我想起了汤洪泰。我早上找到他,他没表态,下午他叫另一人来要我写简历给他,星期五上午,通知我晚上去一间茶楼,同两个人见了面,简单交谈一会,约定出走的时间。星期六中午,一位姓曾的把我带到深水埗,住在一间小旅店。这时,汤洪泰来了,他问我为什么要参加中国革命。我大意说是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和英国海军的腐败现象不满。听说中国革命是为了解放劳动人民的,并且搞得很成功,所以我想到中国,学习革命本领。那天,汤洪泰同我谈了很多,还按译音帮我确定了姓名为杨大卫。汤还给我画素描像,作为踏上革命征途的留念。星期天上午来了一辆小汽车,两个讲客家话的青年带我到了新界大埔,租了一艘渔船,佯称去平洲捕鱼,几经周折,才到宝安县王母圩。刚到王母圩便接到通知,国民党军队要来扫荡,我们跟着地下党在王母圩的兵站一起撤到山上。在山上住了几天,等国民党军队走了,我们才下山。在这次撤离上山中,我看到当地的农村妇女用肩挑着兵站的铁箱,艰难地走了十多小时的山路,一到目的地,才放下肩上的东西,就马上帮我们煮饭,刚到中国就看到中国的妇女这么勤劳勇敢,这么热忱艰辛干革命,给我印象很深也使我很佩服,我想中国革命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一定能取得胜利。

从王母圩步行几小时,便乘船去甲子港,刚到码头,又接到情报,国民党军队要来甲子港,我们没有上船,在海上停了两天,待国民党军队走后才上岸,再步行一段路,到了解放区的河婆镇(今揭西县城),由组织安排在南方人民银行印钞厂工作,我负责开发动机,搞机械维修等工作。

南方人民银行印钞厂设在揭西县的良田村,此地离河婆镇10多公里,是人烟稀少的山沟,当时没有公路,一切运输靠步行肩挑,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印钞厂的工作人员来自四面八方,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但大家相处却很融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有说有笑,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彼此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埋头苦干,毫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共同过着供给制生活。在这里有一件使我难忘的事,一次印钞机的齿轮坏了,可是河婆这个穷山区没有这样的零件配,要修理又没有这样的工厂,我是摸机器出身的,我的钳工技术在英海军后勤部也是有数的,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也觉得束手无策,但我的战友危声同志,是一位从马来亚回祖国参加革命的华侨,却有一套钳工的好手艺,他用非常落后的工具,通过艰苦的手工劳动硬是把这个齿轮制造出来,且质量完全符合要求,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这使我非常佩服,我想中国的工人是伟大的,他们有革命精神,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也可以创造出奇迹来 。这段革命大家庭的生活,时间虽不太长,但对我教育很大,我和中国的同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广州解放后,南方人民银行印钞厂结束,我和其他同志一同调来广州,我被分配到番禺市头糖厂工作,1958年曾调去阳江糖厂工作四年多,1980年调到广东省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工作至今。

回顾自己来到中国,初期对吃大米饭不习惯,在英军服役时是吃面包、马铃薯、肉类罐头等,在这里只有大米饭,由于要体力劳动,肚子饿了,但很快也就习惯了。当时由于战争环境生活较艰苦,缺乏肉类、营养差,患了水肿病,那时又无药物治疗,只好点花生吃,但又不准放盐,觉得很难吃,过一段也就好了。

在印钞厂用的发动机是很残旧的,像是一堆烂铁,由于我们发动机组几个人的精心保养,使它能够运转,有时听到声音不对劲,怕它停下来,就赶快用人力猛拉皮带,使它保持正常运转。

印钞厂的职工,面对着堆积如山的钞票,坐的、睡的、头上枕的全是钞票,大家凭着全心全意为革命的思想,为了支援前线和地方建设,严守纪律,争取多印钞票,印好钞票。那时根本不存在什么贪污盗窃,以权谋私等念头。我们共印制了一亿多元南方券,没有丢一元钱,那时每天工作十多小时,没有工资和奖金福利,也能不怕苦不怕累,日夜奋战。

解放后在市头糖厂和紫泥糖厂工作时,由于积极工作,做出成绩。年年都当先进生产者,还曾被评为广东省糖业系统的先进生产者,受到表彰。

参加中国革命和建设40年来,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政府的关怀,工作单位同事们的关心、爱护,我虽远离祖国、家乡和亲人,但我感到在中国人民中间生活很温暖。我在中国生活整整40年,并且和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我舍不得离开我青年壮年时代为了人类正义的事业而战斗过的中国,这块土地,新中国是我认定我的第二故乡,我已经同一位中国妇女同志结了婚,生儿育女,建立了一个简朴而幸福的家庭,我热爱中国,我愿为我的第二故乡新中国经济建设作贡献。


注释

本文摘自《华南革命根据地货币金融史料选编》(广东省怀集人民印刷厂,1991年6月第一版)472-476页。


来源:广东金融学会

韶关金融学会
为您提供最新的金融资讯,最全面的金融知识。推动普惠金融,传播金融消费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