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创新成果,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作物的种植方式,也为人类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食物选择。当我们站在经济学的视角审视转基因作物的未来之路时,又会有哪些新的发现与思考呢?2024年11月28日,远景学院朱凤玲老师联合通识教学部王诗源老师共同开启了以“转基因作物的未来之路:经济学视角下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双师授课。本次课程不仅深入探讨了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原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还从经济学角度剖析了转基因作物种植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激发了学生对转基因作物的诸多思考。
伦理学之思:转基因技术的多面审视
课程开始,朱凤玲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种植情况。从技术层面让学生们对转基因作物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转基因技术无疑是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它在提高作物产量、抗病虫害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从种植情况来看,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然而,一个关键问题也随之而来:转基因作物种植虽可提升产量,但能否切实提高种植农户或企业的收入水平,进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呢?这促使我们深入思考转基因作物背后的经济逻辑与社会影响,明白技术的进步不仅要考量科学层面的效益,更要兼顾伦理层面的公平与可持续性。
经济学之辨:转基因作物的机遇与挑战
接下来王诗源老师先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转基因作物在中国的种植前景。当下,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有限,推广转基因种植虽能减少部分粮食进口,可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质非转基因食品需求持续攀升。若转基因种植扩大导致非转基因种植减少,国内非转基因供给下降,反而可能促使我国花费更多外汇进口国外非转基因作物。这正体现了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在农业领域的微妙作用。在转基因作物推广中,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充分考虑国内市场的供需平衡。
而在全球农业发展的大舞台上,转基因作物的影响更为深远。全球粮食市场“现实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潜在需求将要持续释放”,尤其在印度、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粮食缺口较大。推广转基因作物种植在短期内能让部分利益相关方受益,如掌控全球大量粮食交易的四大粮商以及众多欧美种子公司。但这也意味着全球粮食安全的命脉可能被欧美种子公司紧紧握于手中。我们在考量转基因作物全球推广时,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局的思维,权衡各方利益与风险。
探索前行:转基因作物发展的政策智慧
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就“在发展转基因作物的过程中有哪些更好的政策建议?”展开了热烈的小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在教室中闪耀。有小组提出,政府应在支持对转基因技术研发的同时,加强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估,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公众健康;也有同学认为考虑到经济效益应该根据需求控制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数量;另外有小组提出应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打破转基因种子的国际垄断壁垒,提升我国在全球粮食安全对话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我们应该以理性与智慧,为转基因作物的未来铺就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使其真正造福人类。
这场双师授课让同学们站在伦理学与经济学的交汇点,深刻洞察了转基因作物的复杂全貌。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学会了从多维度去剖析问题,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转基因作物的未来之路,既有繁花似锦的机遇,也有荆棘丛生的挑战。无论是专业研究者,还是普通公众,都应携手并肩,以理性与包容为基石,在技术创新与伦理坚守、经济利益与粮食安全之间精心雕琢平衡之美。而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所积累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对多元观点的尊重与接纳,都将成为他们走向更广阔天地的有力武器。
远 景 学 院
PROSPECT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