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缘起
本次项目活动以中班下册《我的家乡》为背景,在主题开展前期,我们在粘土区和建构区投放了桥的相关图示,引导孩子用粘土制作和搭建的方式认识桥的基本结构。恰逢春游的打卡项目中,关于寻找福星桥、丈量新安桥的打卡活动也让孩子们实地看到了桥,走过了桥。区域中桥”的作品越来越多样,立交桥、高架桥、廊桥、天桥、人行天桥等。孩子们的建构技能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搭建的范围随着能力提升逐渐扩大,多功能厅中,中班的孩子们自发的进行组队,商量游戏内容,搭建了一座能够站上去行走的桥!其他孩子们逐渐被这边的欢呼声吸引,狂奔来上桥。大家纷纷表示,明天还要去多功能厅搭这座桥。那么,怎样搭建一座能行走的桥?
驱动性问题:
怎样搭建一座能行走的桥?
子驱动性问题:
1.桥的种类有哪些?结构是怎么样的?
2.一座牢固,自由行走的桥要如何搭建?
3.弯弯的桥洞要怎么样进行搭建呢?
项目活动目标:
项目网络图:
1.0
碳化积木初体验——摇摇晃晃的桥
发现问题:
为什么我的桥老是倒?
讨论原因:
1.我们搭的桥,脚能站的地方太小了,人上去站不稳就会摇摇晃晃。
2.小朋友上去的时候没有小心的走。
解决方法:
加宽桥面,让小脚站的地方更多。
搬运了很多圆柱体做桥墩
长方形砖块垒高做桥面
楼梯、屋顶造型的廊桥
2.0
牢固的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第二天,也有一组小朋友搭建出了更大的桥,用圆柱体当桥墩抬高,再用长木板铺平,搭建的小朋友一次次上桥测试,说着自己的桥很牢固,也引来了其他孩子们羡慕的眼光。
在评价时,我们针对今天的作品进行讨论,但有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作品夸夸组认为:
1.这个桥可以站3个小朋友,很牢固的!
2.我们在下面放了很多圆柱体,在上面蹦都不会。
3.我们还给桥做了扶手,免得人掉下去。
4.这次洛洛她们搭建的桥好厉害啊!真的能上下楼梯。
继续加油组认为:
1.可是她们拿走了所有的圆柱体,我们就没有了!
2.她们的桥没有桥洞啊?
3.虽然能站很多的人,但是走几步就要下楼梯了。
发现问题:
针对讨论,我们发现了新问题:怎么样用尽量少的圆柱体搭建牢固的桥墩呢?桥面怎么搭的长一些?桥洞又要怎么搭?
解决办法:
有孩子提出就像班级里搭建小木片的时候一样,只要在木板的两侧放桥墩就可以了,有了这个建议,孩子们的思路就好像被打开了一样,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1.搭建木板的左右两侧摆放桥墩,中间不要放
2.桥墩在木板两边,中间就有桥洞了
3.圆柱体可以继续连下去,桥面就更长了
这些也是他们对区域活动中搭建的经验迁移。
3.0
好累的桥
有了建构区的经验迁移,在第三次搭建中,木板的摆放和桥墩的位置都很顺利,孩子们用目测的方式方法确定桥墩的位置,寻找最长的木板进行搭建,桥面变得长长的。
第一次看到这么长这么大的桥,孩子们非常想上去走一走,前面几个小朋友高高的抬脚上去,但越到后面的小朋友,觉得桥越来越不稳定了,脚抬得高高的,上桥好累啊,一踩下去,桥面都要倒了。
总结原因:
孩子们认为是因为没有楼梯一步一步上去,脚抬的太高,人站不稳,桥肯定就会倒。于是,孩子们决定设计几款楼梯来解决这一问题。
楼梯的设计:
逐层递减楼梯
木板架高,一层比一层矮
11223344加宽版楼梯
斜坡+两侧楼梯
4.0
“桥”这一家
有了前面的搭建经验,加上班级户外场地就在碳化木区,孩子们天天搭建桥,玩的不亦乐乎。我们来看看她们近阶段搭建的桥有哪些吧!
廊桥:
1
搭建楼梯扶手
2
比较桥墩高度
3
用脚测量楼梯每层宽度
4
调整楼梯后测试
5
用木板覆盖架空做廊桥
6
递减方式搭建屋顶
人行天桥:
1.楼梯进化史
一层一块板逐步递减
一层四块板逐步递减
2.围栏的摆放模式:AAB(横横竖)
五洞廊桥:
发现①:改变的测量方式
在之前搭建跨海大桥时,孩子们测量桥墩之间的距离时,是由一个小朋友抬着,另一个小朋友通过目测在下方搭建桥墩并移动到合适位置。可是这个方法要一直抬着好累,桥墩也总是容易不小心碰到而倒塌。
于是这一次,他们将在空中测量改成了地面上测量,将木板放在地面上,平分一个桥墩来调整桥墩搭建的距离。
发现②:几何图形转换能力
由于这次搭建的作品比较长,比较大,需要的积木数量较多,但往往就会出现数量不够的情况,这可难不倒孩子们,他们巧妙运用几何图形转换能力,解决了这一困难。
1.长圆柱体不够,短圆柱体来凑
2.短圆柱体不够,正方体侧身来凑
3.短木板不够,长方形来凑
发现③:创意想法
这次作品惊喜的点还不止这里,五洞廊桥两边的楼梯原本都是常规的楼梯,已经造好的,但有个小朋友不小心脚碰到了,于是右侧的楼梯就倒塌了,修了好几次都没修好。23号小朋友提出,还可以这样搭:
“我想搭我家楼下的楼梯。就是两边是楼梯的,中间是斜坡的,妈妈电瓶车就走中间,我走在旁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5.0
弯弯的桥洞
餐后活动吃得快的小朋友会下楼修缮自己的作品,总是要在桥洞下钻一钻,有时候就会碰倒。也有孩子表示如果桥洞更高,高到和拱桥的半圆形一样,那就不会碰倒了。于是,一个新的问题在孩子们中产生:桥洞是5个,但为什么桥洞都是方方的呢?怎么样搭建弯弯的桥洞?
他们马上就想到了积木中有半圆形的积木,刚好可以拿来造桥洞。
大小不同的半圆形:
半圆形比圆柱体高,木板放上去像是跷跷板;
小半圆形比圆柱体矮,但桥面会高高低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最终,他们通过不断用积木比较观察,目测高度,确定了积木的数量,完成了搭建。
挑战最高的桥:
弯弯的桥洞造好啦,但他们并不满足,评价的时候一眼就把目光投向了身后那块红红的半圆形,决定挑战新高度!他们通过比一比,试一试,量一量,从木板的选择,到桥墩的组合,高度的叠加,再到楼梯的搭建,围栏的装饰,不断讨论,最高拱桥,他们真的搭出来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1.0版到5.0版,成功搭建的牢固大桥让孩子们充满了成就感,兴趣度也愈发浓郁,他们沉浸式探索,享受于搭建,都来瞧瞧我们搭建的大桥吧!
项目评价:
在本次项目活动中,在每座桥的搭建时,老师运用观察记录表的形式,尽量从个角度去观察,能看到孩子们的每个作品都有之前作品的影子,可能来源于评价,可能来源于同伴模仿,可能是同伴给的建议,其中并不是必须都要用起来,而是根据作品的需要,适当的选择合适的,但习得并且运用出来的经验,都是孩子自己的收获。
孩子们也通过画图和打星的记录方式,评价每一次的搭建作品。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教师反思:
1.孩子们的探索更加具象化
在搭建中孩子们发现几何体接触面越大,桥墩越牢固;桥墩的多种搭建方法,木板下方如何排列才能更加稳定,桥墩的均分等等这些虽然我们ppt中没有呈现,但是是每个作品能够成功的基础。
2.充分利用班级墙面
将孩子们的探究过程呈现在班级墙面上,更加有利于孩子们之间讨论和互相学习,也使他们在每次探索中对活动进程更加了解,实现全班参与。
3.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共同讨论,对于每一次搭建中出现的问题都能提出建议和改进。
4.评价主体可以再多
评价不止是班级内部老师或者同伴的事情,也可以邀请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去体验一下,积极利用每天参观的小朋友,帮助孩子们得到更多意见或表扬。
项目总结:
在这次搭建桥的过程中,孩子们从刚开始对桥感兴趣,到认识桥,熟悉桥,设计桥,搭建桥,创新桥。我们在过程中能够发现她们的每一个搭建作品都有前几个桥的影子,可能是楼梯的搭建,可能是围栏的组合模式,可能是屋顶的造型,可能是桥墩的摆放。孩子们在一次次分享中,评价中互相学习,不断进步,乐于探索,善于观察。
在整个搭建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富有兴趣的领域唤醒了孩子们的内在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不断主动学习,对问题积极思考,建构新的知识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