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梦湘西】沅陵红字碑铭文校考整理

文摘   2024-08-05 20:08   湖南  






前言

湘西是一本书、一副画、一首歌,一个梦,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展示着神奇的山水风光、演绎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孕育着缤纷的时代憧憬,我们带你游逛如画如书如歌如梦的神秘湘西,山清水秀的湘西,热情好客的湘西!“汇聚社会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湘西今天》公众平台“醉梦湘西”、“今天有约”、“品味湘西”、“艺苑星空”、“特别策划”等栏目向各界有识之士邀稿,所有稿件接受(微信公众平台)原创。




沅陵红字碑铭文校考整理



图文/向洪彪等


沅陵红字碑,又叫明溪新寨题名记摩崖石刻。该碑刻所记述的是宋仁宗至和2年(1055)前后土司彭世羲与宋朝辰州军队之间的交战情况,这次战争打得非常惨烈,史称第二次溪州之战。宋军首领雷简夫在双方疲惫,彼此被迫言和的情况下,为了遮面子争取政治得分,搞了一块勒石纪功的摩崖石刻。历经南宋、元、明、清等朝代,因年代久远,风蚀雨渍,碑面字迹斑驳。后世有地方贤达用朱砂红漆描出碑文以供考证观赏,因而得名红字碑。描红的时间应在明末清初,《辰州府志》古迹考记载:红字碑在明溪口石壁上。说明在乾隆年间,红字碑的名称已经广为流传。


说明:沅陵明溪口,酉水与明溪汇合处。


说明:沅陵明溪口,酉水与明溪汇合处。  向洪彪 摄


事情缘于彭仕羲在庆历四年争夺被辰州宋军强行占领的土地。赵宋王朝因此拒绝溪州朝贡,对溪州政权不予承认,双方关系搞得很僵。事情迁延到至和元年,溪州土司彭仕羲父子不睦,其子彭师宝带领其党羽家属到辰州控告彭仕羲作恶谋反。 辰州知州宋守信,通判贾师熊、转运使李肃之等人未得朝庭首肯即擅自合议讨伐,动用数千兵马长驱突入溪峒。彭仕羲猝不及防,仓皇逃遁。宋军趁势焚烧溪州城,绑了彭仕羲的家小,并把铜柱盖子一并俘掠。彭仕羲回过神来,招集溪峒人马对入侵的辰州宋军进行了猛烈痛击。 在溪峒力量的打击下,宋军战死人员达七成左右,丢失粮草军械无数。宋守信等人皆因事受到问责贬谪。宋王朝当时忙于应付来自北方辽国和西夏的压力,多次晓喻溪峒,以求息事宁人。仕羲等拒绝接受裁损贡赐等条件。宋军只能再次派遣三司副使李参、文思副使窦舜卿、侍御史朱处约、转运使王卓等带领重兵进剿。并且敦促彭仕羲归顺。迫于形势,彭仕羲上书自陈,并对宋守信等轻信彭师宝诬告而擅伐无辜的事进行控诉,表示愿意率领誓下二十州重新归顺。朝庭因此派遣殿中丞雷简夫前往辰州进行善后处理。嘉佑2年(1057),彭仕羲释放了所俘宋军51人,并退返缴获的军械盔甲1890件。率溪州各族700余人饮血盟誓表示归顺。辰州方面也释放了彭氏家小,并归还了铜柱盖子。


雷简夫捡得如此政绩,当然要大吹大擂一番。效仿前人勒石纪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其中掠人之美的事情,也是非常明显的。《宋史·蛮夷传》中所记参与该事的三司副使李参、侍御史朱处约等人,就遭到了抹煞,根本没有开列在勒石名单之内。


目前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右下方的剥落空白处是溪州一方头领勒名之处。这个说法有点牵强。把溪州头领名号刻上,和勒石纪功的本意是不相符合,也就难以让人信服。但是,彭仕羲所率700人中的溪州各族头领饮血盟誓以示归顺,按照历史惯例将姓名加刻于铜柱铭文的空隙中,则是非常可能的。从铜柱铭文情况看,正文缝隙中的铭文字迹潦草,和天褔6年(941)盟誓正文存在明显区别,所刻官职名多为宋代建制。年代久远,限于文化水平和认知差异,对铜柱铭文的正文与补刻,民间历来有多种观点。当下最有说服力的主流观点,仍然以乾隆28年(1763)《辰州府志》对铜柱铭文的厘清版为是。而《明溪新寨题名记》作为与铜柱铭文齐名的古溪州文献,历来受到土家族历史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年代久远,字迹斑驳脱落,若非见多识广的专业人士亲临现场,单凭图片辨认,是非常困难的。坊间流传的碑文内容,经过无数代千万人传抄,难免讹传纰误。例如永顺知县唐赓,云南昆明县举人,同治九年任。有《过明溪访红字碑》诗:明溪遥指会溪东,宋代摩崖字沏红,上策攻心夸胆略,蛮酋稽首奏膚功,江来卯洞滩流险,山赴辰阳地势雄,为问当年谁草檄,张翘韦布在军中。也是把宋神宗时期的章惇经营梅山和张翘上书事,与稍前的宋仁宗时期第二次溪州之战混为一谈了。如何订正讹误,还原真相,也是当前地方文史研究界的急需。


说明:沅陵明溪口摩崖石刻红字碑。向洪彪 摄






目前红字碑的碑文内容也有多种版本。由于传抄之误,与原文出入很大。为了真实还原红字碑内容,我们利用在乌宿地区的田野考察机会,以红字碑尚存文字为基础,与多家版本相参考,结合《宋史·职官志》的规则,对红字碑碑文目前的主流版本进行了校订。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给大湘西历史文化研究带来有用之处。


明溪新寨题名记


至和二年冬,辰军责蛮人之慢,焚其下溪州,取铜柱大铛而还。
刺史彭仕羲以族奔向峡木浣洞。朝廷因止其进奉,及禁于市。后,蛮岁中饥,且稍为边患。嘉祐二年冬,简夫奉敕视三州边事。十二月至辰,与本路转运使王绰、州将窦舜卿,议复取落鹤寨至石马崖、岩溪十年间蛮人所侵官地。三年二月,同州将兵驻明溪,筑上下两寨。自三月十七日版筑,至四月十四日城成。破山开路,抵石马崖,既尽故地,又将兵城下溪州,用平其巢宋。六月仕羲以状伏罪,乞命请降,遂止是行,犒兵于新城。因列随军官员姓名,勒于崖石,庶久其传也。
殿中丞、充辰澧鼎州体量公事雷简夫题。
西京左藏库使、判湖北路驻泊兵马钤辖兼知辰州、充溪洞沿边都巡检使窦卿。
转运使兼本路劝农使、同管勾军马公事尚书、兵部员外郎王绰。
随军官员:
辰溪县主簿、押土军徐骥;江陵县主簿、部粮王邦彦;借职押军戴恩;殿直、安福寨监押、押军队刘明德;殿直、四寨巡检、押军队尹政;待禁缺、州巡检、押军队何怀寿;内殿崇班、辰州驻泊提辖军队张璛。
随军指使:
殿侍韩清、姚升、顾永叆、李昱、田成、王有济;三班差使曹振,借职张宗瑾;乡贡进士张颂监刊。


大理寺丞、辰州佥判、掌枢密甄升书。

辰州莲花池籍向洪彪、向言明、向先洁、向翔、向洲洋等于2024718日整理校订。

说明:沅陵乌宿二酉山下。向洪彪 摄


虽然第二次溪州之战以彭仕羲为首的溪州各族归顺结尾。但是这场战争对辰州宋军的重创,也让后来治理辰州者忌惮三分。而在溪州方面,对于得而复失的旧地,彭仕羲始终放不下,事后曾多次出兵进攻宋军,兵锋直抵辰州界内石马崖下诺溪,并将诺溪据为己有,长期聚众扼守。就目前情况而言,石马崖是不是印子岩,诺溪是否是凤滩以下的落鹤溪,目前尚需考证。但是,此诺溪在明溪口的河对岸,离明溪口不远,是可以肯定的;而彭仕羲对落鹤坪一带得而复失的产稻粮区虎视眈眈,也是显而易见的。


说明:莲花池向氏族谱和辰州府志。  向洪彪摄

说明:莲花池向氏族谱和辰州府志。 向洪彪摄

宋神宗熙宁3年(1070),仕羲被其子师采所弑,师采被其兄师晏攻杀。当此之时,章惇经营梅山,宋兵大兵压境,以辰州为据点向沅水上游扩张。彭师晏等被迫归还彭仕羲时代占有的诺溪地盘,退回会溪坪。而此时,宋军为了巩固侧翼,专心用兵于梅山,在会溪城离铜柱不远的茶滩南岸设置黔安砦,派驻兵员对溪州土司进行监视和压制。这一措施也为后来土司彭福石不堪辰州监视,于宋高宗绍兴5年(1135)被迫迁府于猛洞(现永顺灵溪福石城)埋下伏笔。


说明:沅陵莲花池明代古建筑。  向洪彪摄

为了校订《明溪新寨题名记》碑刻内容,我们组织了祖籍辰州莲花池的永顺、古丈、沅陵等地的乡土文化研究者从2024715日至17日,对二酉山地区进行了为期3天的走访考察工作,从文史档案,民间传说,历史遗迹,文化群落、物产分布、古代防务等方面,对二酉山,莲花池,血水潭,桐木溪,长坡,落鹤坪,高砌头,明溪口,凤滩,大常坪,金子溪,石岗界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且查阅了《宋史》、《沅陵县志》、《辰州府志》、《永顺府志》、《莲花池向氏族谱》等大量文史资料。逐字逐句对目前流行版本按照碑刻文字进行校对订正;对碑刻脱落的文字,对照现有各种版本,参考古代典章制度和文化习惯择善而从;对于碑文断句和标点,按照古代汉文教科书《古代汉语》的标准进行校订。


限于学识水平的不足、时间的仓促,校订工作的纰漏是难免的,真诚希望内行人士不吝赐教,万分感谢。


说明:参加红字碑考察校订活动的人员在二酉山莲花池调研。 向言明 摄

参考文献;

1、周明阜,《凝固的文明》,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

3、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83年。





作者简介

向洪彪,男,51 岁,执业中医师,土家医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土家医分会理事,湖南省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兼民族医药专业委员,湘西州民族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湘西州作家协会会员,吉首大学药学系野外实习指导专家,湘西州民族医药研究所特聘民族医药专家。主要从事中医民族医临床诊疗和湘西民族医药技术与文化的研究工作,现常年在湘西州民族中医院、吉首光明医院坐诊。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湘西今天
以助推湘西发展为主导,以服务湘西经济为核心,帮助客户提升企业形象,展示优良品牌,打造湘西品牌文化竞争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平台,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商业信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