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腊八,感觉日照人没有人去在乎的。那时候的腊八只留给人的印象就是冷,天寒地冻。
到了腊八已经开始盼年了,知道马上就要过年,年的脚步也会迈的越来越大。可惜的是还没有看见忙年的一点影子。八成是要过了腊八节,就会开始忙年。
学校还没放寒假,我读一年级至四年级的时候,整个社会,没有看重学校教育,不重视文化课教学。小学生不需要认真上学,考试分数也不重要。
当时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动不动就要“开门办学”,整个小学时期,天天去热爱劳动去了。夏天撸槐树叶子,秋天拾地瓜干皮。漫山遍野都是孩子,到处莺歌燕舞,还有小溪潺潺。
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三庄逢集猪牛市的人流会扩了几倍,三分之二是小学生,在那里热切盼望着牛猪排便,大家好一哄而上抢粪。小学生比牛猪都多,整个集市到处是撅着粪筐的小学生。
那个时候学习把成绩看得很淡。每一个班级,偶尔会出现几个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学生。也没有像现在这样让人羡慕,也没有多少人会去爱惜,不像现在众星捧月般的幸福着。
过年的考试还是要有的,学生也是紧张,不是装模作样。毕竟一年了,学习成绩如何,回家给父母一个交待。接着要评“五好学生”,发奖状。这个时候就需要学习好的学生,考的好的成绩。因为“学习好”是五好之一,而且排在第一位。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好的成绩即使在那个年代,也是令人一件高兴的事情。过年考试成绩好与不好,一阵风过去了,考不好的学生,也许就是一天的不受父母待见。第二天就会烟消云散,该干嘛就干嘛。
寒假如期放,这个时候就看见家家户户都在忙年了。
我的生日是腊八节这一天。小时候只听说“孩的生日,娘的苦日”,一点都不理解。有时候还会想,生了个大胖儿子,咋成了苦日了。后来老婆生孩子,疼老婆遭罪,就恨不得自己去生。这个时候也会想起母亲生自己。
母亲是胶东人,据说胶东地区特别注重孩子的生日。胶东人小孩子过生日会做许多小动物样子的面点,也做火烧,现在叫喜饼。姑啊姨啊都要来,姥娘也会亲自登门,胶东人孩子过生日很隆重。
日照人过去对每一个孩子的生日看得很淡。从来不会去给孩子过生日。到了八十年代以后,可能是看港台电视剧多了,也可能是开放的窗口越来越大,就有机会给孩子过生日。
日照人给孩子过生日,也许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大部分老人,处在不理解不接受状态“小孩子过什么生日”。后来才慢慢接受了,可以孩子过生日这一切。
母亲总是要认真给我过生日,早上煮手擀面,胶东人的手擀面手艺,不亚于陕西人的面食。母亲说:“小孩子过生日吃面条,会长高个,会有出息”。面条是生日的美好祝愿。
晚上再忙也是会包水饺,以示过生日,冷冷清清的腊八节,因为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多了一份节日热闹的气氛。到现在成为我的美好记亿。年的欢快也在一碗水饺,召唤下,来了。
腊八节现在日照人也非常讲究,用心去过好腊八节,学习南方人熬腊八粥。滚汤的腊八粥喝上一碗,暖了整个身心,心情愉悦,确实有一点过节的滋味。
腊八节也是释迦牟尼得道的日子,佛教界很看重这一天。热烈而隆重,广泛布施腊八粥。庄严神圣隆重做法事。寺庙火烛香供,磬音缭绕,颂声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