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杨望,杨望是公众号好友里面的一员。起初以兄弟相称,虽然年龄悬殊存在着,想想孙中山先生的话 “天下皆兄弟。” 也就释然了。再回过头看看人家成龙大哥70多岁了,大家都还喊他大哥。
缘分这个事情有时候真的让人感叹,没有多久,居然去了杨望的老家,和他父亲亲亲热热称兄道弟,关键过去一直是素不相识。却在杨望家的老宅,中午饭大吃大喝了一顿。巧合太多就是天意。
因为许多关于网络上及日照历史上的事情,总会和杨望交流。发现杨望是真正做学问的人,到现在我都没敢承认自己是一个做学问的人,只是感觉完全为了取悦自己,让自己内心快乐和平静。写文章也是不很认真,但是爱写文章纯粹属于天性。
(2023年 十.一假期,在独垛子村)
去杨望的老家回来后写了一篇文章《独垛子》,杨望读后告诉我,文中您的大哥是我的父亲,很惊讶!我和杨望从此再也不兄弟相称了。关系到了这一步,还是没有见面。
终于见到杨望,一个真诚的人,坦诚认真,好学善问,一位优秀的文化人。
最终发现杨望信佛,杨望是真正信佛的人。现代社会上许多信佛的人,其实他们根本就不信佛,他们都是为自己。佛教和这些信佛的人恰恰相反,佛家讲的是众生,为他人,普天下。
不是为了你一个人,保佑你的家庭如何,更为甚至是保佑你发财,现在烧香拜佛的人,基本是奔着这个事去的。背道而驰会有什么结果,所以许多人烧香一辈子都没有一夜暴富。
杨望的父亲杨自发先生,我称呼他大哥。杨大哥一介书生,先是军人,后来是教育部门中层干部。给杨望提供了一个书香门第的优良家风。读书,读好书,做学问,“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与杨望闲聊中,得知居住青岛老学者尹可钦老先生,祖籍是涛雒镇张家廒头村,今年95岁。特别喜欢读我的文章,于是在杨望的热情张罗下,我与尹老相互加了好友。
我闻听这件事情后,脑子里当时反应就是,多年寻找的曾经写过许多日照旧事的尹先生。我估算尹老先生已经不在世了。果然写日照旧事的是他们亲兄弟。世界又一次让人感觉到奇妙无比。
就像我在内心一直寻找范仲文先生一样,从来没有歇息。二三十年的等候,终于找到仲文先生,兴奋之情无以言表。“有志者,事竟成。” 感觉用在这里也很合适。
范仲文先生最早写日照城故事的人,文笔细腻生动,夹杂着许多冷幽默,读起来让人哑然失笑,读后直呼过瘾。
尹老先生日照杰出人才,家庭富裕,民国时期涛雒富户人家,涛雒镇上有商铺。和著名科学家丁肇中先生“五宅”,住斜对门。尹可钦先生出类拔萃,今年95岁高龄,依然与我微信交流不差半分豪。思想与时俱进,一介文人。令人敬佩。
尹老先生兄弟合作出了一本书《风雨北大园》,杨望手里有,主动说送我一本,甚感快乐!
(右为:杨望的父亲杨自发先生)
杨望带着他漂亮媳妇过来给我送书,这是第二次与杨望见面。杨望的媳妇是他的大学同学,曲阜孔家人。人秀气文静朴实,瘦瘦弱弱的小女子,与杨望相当般配。杨望有一位好媳妇,这是我对杨望的再一次加深印象。
杨望的朴素,一心向佛。和他做学问一样执着,在当代繁杂的世界中凤毛麟角。活的清爽,活得自在,活出真人性。
(尹可钦老先生兄弟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