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新型ADC推动HER2变异NSCLC精准诊疗新变革,为更广泛肺癌患者带来治疗新契机。
会议伊始,周建英教授进行了精彩致辞,随着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分子层面的研究持续深入与发展,肺癌的个体化和精准化诊疗已迈入新阶段,但当前该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HER2突变在NSCLC中的发生率大约为4%,既往化疗是这类晚期患者后线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整体获益不佳。而新型ADC药物T-DXd能发挥强效旁观者效应,且治疗窗较宽,脱靶毒性较少见,具有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杀伤作用,其疗效和安全性在多个临床研究中得到了验证,≥2线治疗中国HER2突变晚期NSCLC的客观缓解率(ORR)将近60%,且不良反应多以1-2级为主。目前T-DXd已经在国内获批HER2突变晚期NSCLC二线治疗适应症,期待其早日进入国家医保,为更多肺癌患者带来优选方案。同时,希望本次大会能够为与会者提供关于T-DXd临床应用安全性的更多解答,促进对T-DXd线数前移和联合方案探索的理解,并加强对HER2精准检测理念的重视与实践。
黄志煜教授:HER2突变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目前仍参考无驱动基因突变NSCLC治疗策略,对于PD-L1高表达患者,推荐免疫联合化疗,部分患者还可以选择贝伐利珠单抗联合方案。T-DXd在HER2突变NSCLC≥2线治疗中取得了亮眼疗效,未来有望用于一线,进一步丰富HER2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在NSCLC诊疗中,应常规进行NGS和IHC检测,避免因漏检丧失从T-DXd治疗中获益的机会。临床上针对ADC相关不良反应的管理,可以参考化疗和单抗已有的成熟处理经验。同时,相关共识的出台,也为患者的全程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王娇莉教授:T-DXd从针对HER2突变晚期NSCLC的探索性研究到全人群研究都显示出良好获益。在针对中国人群的DL05研究中,即便大部分患者既往接受过≥2线治疗,但接受T-DXd治疗后,仍能获得10.8个月的mPFS。未来T-DXd可能往前线使用,进一步扩大患者的生存获益。
左右滑动查看
从左至右分别为:李玉苹教授、吴晓虹教授、沈毅弘教授、黄志煜教授、吴国清教授、王娇莉教授
行之将远,晚期NSCLC HER2变异检测的现状与未来
陈遐林教授:肺癌中HER2过表达的检测主要基于IHC,但目前尚未建立独立的检测与判读标准。NGS是HER2突变的检测金标准,但实践中需要统一不同检测中心的流程和标准,避免检测误差对患者治疗策略的影响。
结
语
最后,周建英教授在总结中强调,本次大会通过专家们对临床研究的深入分析和真实案例的精彩分享,全面展示了T-DXd在HER2变异NSCLC精准诊疗中的重要价值。相信随着T-DXd药物可及性的逐步提升,以及HER2检测规范化、标准化进程的持续推进,T-DXd治疗将会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同时,周建英教授也指出,未来仍需对T-DXd的不良反应管理、治疗线数前移策略以及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等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我们期待,随着更多研究的不断开展与数据积累,能够进一步促进肺癌精准诊疗的蓬勃发展。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 浙江大学附属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名誉主任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全国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胸膜学组(筹)副组长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副主委 浙江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名誉会长 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