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就听闻台湾省前前省委书记马英九来大陆“探亲”,网上传的沸沸扬扬。
本来对这件事没有太大兴趣,毕竟他早已淡出政坛多年,如今的一些动作,相比于当初担任省委书记时,早已微弱不少。
但是,当我看到他8号到达北京,以及一段采访时,还是决定聊聊,我个人,对他这次大陆行的一些看法。
首先,从行程上来看,非常政治正确。
3月31日,到达内地,第一站,选在了广东。
这个不难理解,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的大本营,就在广州。护国运动的策源地,在广州。北伐的起点,也在广州。
4月1日、2日,先后参访了腾讯和比亚迪。
网上还流传一段视频,大概是比亚迪的工作人员介绍车上能开语音视频会议,马英九问了一句“有这个必要吗?”
结果,引来微博上一片热议,很多网友开玩笑说“岛上南北距离短,肯定不需要,但大陆需要。”
除了参访企业,他还去了港珠澳大桥和孙中山先生故居。
这两个地方,很有对比意义。
孙先生当初留下遗言“革命尚未完成,同志仍需努力”,不知道马书记看到建成通车、络绎不绝的港珠澳大桥,会作何感想?
中国,在我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早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和伟大的成功!
4月4日开始,马英九又到了陕西。
此时恰逢清明,他参加了和黄帝有关的祭拜活动。
“先祖崇拜”这一点,无论海峡两岸,无论五洲四海,是每个炎黄子孙刻在DNA里的信仰。
其实,陕西不只是炎黄子孙的发祥地,更是我党在长征后、在抗日中、在解放全中国这些一个又一个伟大事业中的发祥地。
4月8日,马英九到达了北京。
先后参访国家大剧院、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故宫。
这些地方,也都意义重大。大剧院,再一次证明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卢沟桥和纪念馆,则见证着中国人民从过去艰难困苦中走出来的信念。
如果不是我党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仅靠大队长的KMT,是断然打不赢抗日战争的。
故宫,是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和帝国主义压在中国人民身上三座大山的集中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制,我们惩治了贪官,我们赶走了列强。
故宫,过去只有皇帝才能住。如今,它早已不局限于权贵。不用开车,走路步行排队过个安检买张票,就能进故宫参观。
那些一块块的斑驳参差的地砖,有的坑洼不平,这恰恰说明了参观量的巨大。
从这些行程上来分析,完全都是中规中矩的。但我为什么说,马英九变了呢?这要从两个方面说起。
一方面,如今他淡出政坛,以退休人员的身份,回家探亲,少了当初的政治任务和压力。
过去,他的每一个行程,每一次会见,每一次讲话,肯定都是被安排的,而绝非100%由着自己的主观意愿。
道理很简单,那时候,他回家,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KMT,乃至代表全岛人民。
正所谓,职位多高,能力多大,责任就有多大。他曾经被视为,最有可能促成两岸重回一家的“省委书记”。只可惜,双方都未能如愿。
今天,他的行程、会见、讲话,不再被精密地设计。他身上的担子,虽然轻了,但我相信,他想回家的心,还很重。
另外一方面,之所以说他变了,是因为,看到他今天在故宫面对镜头的发言,全程在读稿。
这一点,是我完全没想到的。
在我印象里,在岛上的那个环境,这些曾经的风云人物,每个人都可以脱稿讲很多。
但如今,他开始念稿。这是否意味着,他对这次行程的重视。为了避免丝毫的偏差,特意写了发言稿?
通过马先生的此番表现,不禁令人感慨,如果全岛人民,包括“青菜”在内,如果都能对大陆存有一份敬畏和尊重,那么两岸重回一家,还会远吗?
—最近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