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黑神话·悟空》的几点批评

乐活   时事   2024-08-21 01:29   北京  

众所周知,凯老师的粉丝,85%甚至更高,是男性观众。

而剩余的15%的女性观众呢,又基本上是对历史啊、文学啊、经典剧集啊感兴趣的姐妹们。

不然的话,大家就不会每期追更凯老师的雍正王朝、大明王朝以及新开的黑洞了。

那么今天呢,随着《黑神话·悟空》的上线,不管是在现实、还是在朋友圈,又或者是在网络上,可以说全民狂欢了。

今天我们单位办公室里,男生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

“没请假啊?”“下载了吗?”“买豪华版了吗?”

凯老师呢,今天由于加班,再加上我已经是将近10年的苹果用户了,大家都知道mac系统里,是没办法玩大型单机或网络游戏的。

虽然前几年,自己花2w多,组装了一台雷蛇电脑,但是,当时玩了几把大话西游、穿越火线、极品飞车这些中学时的经典游戏,也没再玩过其他的,于是,这台斥巨资组装的台式机,也就在一旁吃土了。

后来,偶尔打开,也是因为我的mac在单位里,晚上需要回家写文案、剪视频,才想起这台Windows电脑。

听到这里,可能大家都觉得这些题外话,完全和今天的主题《黑神话·悟空》没有什么关系。但说实话,现在真的讲点儿和它强相关的,凯老师确实词穷。一是因为,我还没下载,还没玩。二是因为,我似乎也并不计划下载。

尤其是按照这些年以来,对影视剧也好,对热门运动也好,一向是:大热的,我必不追。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几乎在B站找不到另外一个播放量和粉丝量相对可观的UP主,讲冷门剧《黑洞》,也很少有人会按照人物或者事件来重新拆解《雍正王朝》。而在凯老师这里,你往往能收获不一样的内容。

同理,咱们按照这个逻辑,也来聊聊和黑神话悟空有关,但是别人不会讲的内容。

首先,我要说的第一个话题是:

游戏,对于成年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先要回忆一下,游戏是怎样走入成年人的生活的?相信99%不是在成年以后才进入,而是这款游戏问世时,首先入坑的那批玩家,可能还是儿童或青少年。

作为最早的一批忠实拥趸,这些人,长大成年之后,工作了、结婚了、生娃了,但是,往往依然保持着会对5年、10年、甚至15年前玩的游戏,赤子般、如同年少时的原始冲动、热爱和痴迷。

这又是为什么呢?凯老师从自己角度出发, 认为有这么一个最大的原因。

这个原因,和一句话有关,叫做,年少不可得之物,必将困其一生。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我们少年时得不到的东西,往往会用一生去弥补。那么这个意思,为何会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经历,那就是小时候第一次接触小霸王游戏机时,往往是别人家的,或者是亲戚家的。

凯老师小时候,大概一二年级的时候,第一次玩魂斗罗、忍者神龟这些插卡的游戏,就是玩的我姑家表哥的。而且,每次,都是这个表哥带着游戏机来我爷爷奶奶,也就是他外公外婆家做客。

每次他来的时候,我和我堂哥啊、堂姐啊,好几个人,守在插着小霸王的电视机前面,因为只有两个手柄,但我们四五个人,就只能轮班,谁在游戏里死了,就要给下一个人玩。

但这个规则,唯独对这个游戏机的拥有者,也就是我的表哥,不奏效,因为这是他的,这是他带来的,我们能不能玩,还要看他的脸色。

后来,我们上中学时,好像也是这位表哥家先置办了电脑,那时候,凯老师痴迷网易出的一款回合制游戏,大话西游,不知道有没有人玩过,反正,当时我正上高一,新出了Q版的大话3,相比于大话2那种古风的,大话3升级更快,画面更好。

因为痴迷这款游戏,所以每次周末我都会去我姑家,一玩就是一下午,就这样去了2次,第三次的时候,再开机发现有密码了,我进不去了。

虽然姑妈嘴上说,玩电脑影响学习,不能天天这么玩,看起来这完全是为我好对吧?

可是呢,我从小学到高中,成绩没有跌落过年级前5名,一路从小霸王游戏机玩到网游,根本没影响过。

不管姑妈到底是出于好心,还是不愿意再让我玩他家的电脑,反正在我尚未成熟的心智中,我意识到了一个赤裸略带残酷的现实:

别人家的东西,再怎么好玩,也不是自己的,也不能自己说了算。关于这一点,道长也曾经专门对万历说过:

包括小学时候,姑妈表哥拿的小霸王、中学时候姑妈家的电脑,这些都不是我的,我想拿过手柄玩一局,或者联网刷一下午的网游,都需要看别人的脸色。

尽管这都是血缘亲戚,但是,毕竟隔着辈分和家庭。

在深刻意识到,只有自己有,才能不受制于人这个现实之后,没多久,我妈就给我买了更好的游戏机,也买了更好的电脑。

我至今20多年过去,依然深刻地记得,刚买游戏机和电脑的第一个晚上,几乎玩了一个通宵。

我爸妈虽然同意并支持这股新鲜劲儿,但是,也不免担心地说,休息一下吧,哪有这么玩的。

有时候也会问我,这游戏就这么好玩吗?

当时,我虽然玩得正兴起,但是还是停下来,郑重其实地跟他们说:“我玩的,这并不是游戏。而是,找回当初想玩玩不上看别人颜色的那种感觉。”

这就像小马哥说的那样:

从凯老师的这段亲身经历中,相信大家已经get到了,我为什么玩游戏?

有的时候,而且大多数时候,我玩的可能并不是游戏。也许,一开始,我对小霸王、对网游着迷,是游戏本身。

但是,当我真正拥有了自己可以掌握的玩游戏的机会、时间、条件,我玩的也许就早已不是游戏,而是找回或者说弥补,曾经年少时,不可得、不可控、不可自由支配之物。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从来没有对一款游戏着迷甚至上瘾过。因为我知道,人成年以后,还有更重要的事做。不管是听起来,还是客观上,人生似乎确实有很多实质性的、现实的、真实的事情,都要比游戏值得去投入时间精力。

当然,我不是反对大家玩游戏哈。这波必须叠甲,因为我真的怕喷和大家取关,真是怕了。

说完了游戏意味着什么这么宏观的问题,接着咱们聚焦一下,黑神话·悟空,

所体现出来的已经延续将近1500年前的西游这个IP。

众所周知,西游记这本神魔志怪小说成书于明代,大概嘉靖年间,也就是公元1542年。虽然目前尚存争议,但是学界通识的认为,作者是一生坎坷、屡试不第的吴承恩。

需要注意的是,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故事原型和蓝本,是起源于真实的唐代玄奘前往印度取经的。

因为当时印度古称天竺,而且玄奘选择的路线是西出长安,经河西走廊,过西域,绕过中亚,再到印度,所以对应地名和方位,才有了“西天”“西游”。

那么从唐到明,中间跨度将近1000年,是不是吴承恩与古人深交,突发灵感,一气呵成这本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从唐代玄奘西行取经这一真实事件发生后,民间关于此的种种传说,就已经在纷纷流传。

由唐入宋,民间的传说,俨然编成了一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在这本书里,西游的主人公,由玄奘变为了猴行者,也就是后来孙悟空的原型。

宋亡以后,到了杂剧戏曲繁荣的元代,出现了平话版、并和后来小说同名的《西游记》,还有其他版本的,比如《唐三藏》、《唐三藏西天取经》。

如果大家有机会、有资源能够搜罗到这些著作,仔细详读就会发现,其实这些传奇故事也好、戏曲杂剧也好,其内容的丰富度、人物的立体化,并不比后来的小说差。

也就是说,当吴承恩创作小说西游记的时候,前人们,已经给他准备好了充足的素材、框架和方向。

这就大概相当于其他各个部门都把汇报PPT框架搭好了,甚至有的地方,都写了逐字稿,最后交到你手里,你只需要再逐一润色修改,并且最终上台汇报。

如果成功了,人们记住的是你。但如果失败了,人们质疑的也是你。

所以说,单纯从文学创作上,吴承恩是西游记的集大成者,是创作曲线的顶峰,是他定格了这本足以彪炳中华文化史册、同时又能在现当代熠熠生辉享誉世界的名著的地位。

西游记当然也是一个分水岭,自此之后,又经历了600年,随着人类科技不可想象地进步,文艺创作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完全靠想象的文字,而直接呈现还原出三维立体的影像。

比如,仅是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就包含10几个版本,比如1982年最为经典的央视版、1996年张卫健版,当然还有周星驰无厘头系列的大话西游。

除了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也同样层出不穷。就比如凯老师中学时候玩的大话西游,以及现在想必大家正在想办法通关的黑神话·悟空。

相信正是一代又一代文艺人,前赴后继,不断丰富延伸西游这个IP的内涵,才让我们能够看到层出不穷的优秀作品。

但是,凯老师也不得不提一点疑惑,那就是当我这两天也看了一些其他人直播或者录屏的游戏画面,好的咱们就不说了,说点我觉得不妥的:

从游戏设定上来看,孙悟空在场景里,一刀一刀、一棒一棒地打怪升级,和我想象中的齐天大圣的威武,似乎有些不搭。

不管是从小说,还是从影视剧,我所认识到的孙悟空,有七十二变、有火眼金睛,可谓神通广大,佛当杀佛,神挡杀神,但是,到了游戏里,不仅从体型上,完全处于劣势,而且,从操作和技能上,也十分渺小,这难免令人失望。

当然,因为我还没有具体玩,也许游戏就需要这样的设定。

但是,深层次地我想说的是,黑神话悟空,到底是基于西游这个IP而做的游戏,是对传统文化的全方位融合展现,还是,它就是一个打怪升级的游戏,只是批了一个西游的外衣呢?

我现在还不知道答案。

—最近好文—

《周处除三害》的十大细节和政治隐喻

德州车祸,孩子何罪?

别让许家印死了!

315槽头肉仅退款,东方甄选吃相难看!

农夫山泉,亲日了吗?

凯老师,独立时评人、影评人、中国人!刀笔江湖,混迹卅载。历任4A广告公司文案指导、国字头直属单位文策新媒体主管。放荡不羁,愤然离职。热血不息,笔耕不辍。深度报道胡某宇、许某印、德州车祸、315等社会热点敏感事件,多篇10w+文章……荒唐满纸,皆抒义愤而已。

凯老师好
独立时评人、影评人、中国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