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患者,胰头处的网格样囊性团块,会是什么

健康   2024-11-08 20:01   江苏  


来源:超声思维大全综合整理

病例:四川省人民医院超声科

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女超人

病例简介:

女,90岁,因腰背部剧烈疼痛伴活动受限1+月就诊。


超声表现:胰头处呈网格样囊性团块,主胰管及胆总管扩张。

【MRI扫查】

病理结果: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胰腺囊性肿瘤( 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PCN)是指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和/或间质组织的囊性肿瘤性病变,主要包括黏液性囊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浆液性囊腺瘤、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和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 IPMN) 起源于胰腺主胰管或分支胰管的导管上皮,以胰腺导管上皮异常增生并分泌大量黏液为特征,是临床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可根据病灶与胰管的关系将其分为主胰管型(15%~35%)、分支胰管型(40%~65%)及混合型(15%~20%)。IPMN有恶变倾向,并可随病程进展而逐渐形成低、中、高度不典型增生甚至浸润性癌。


主要病因是导管上皮形成乳头状突起,使黏蛋白分泌到导管内,引起明显的扩张,有时黏蛋白从Vater的壶腹中挤出,所谓的“鱼眼”病变几乎可以诊断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图1:超声扫查横断面显示胰主导管大量扩张,充满黏蛋白,表现为胰主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图2:另一位患者的纵斜扫查显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导致胆管阻塞。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通常表现为急性胰腺炎。良性和恶性病变均可引起胆管阻塞。


有一些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主要累及主胰管,而另一些则累及支管。分支导管型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常出现在钩突,有时无症状,很少伴有恶性转化。

图3:胰腺头颈部横切面超声扫查显示两个囊性病变(箭头所示),对应于侧支的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图4:另一个患者,横向扫查显示较小的侧支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箭头)。


形成的小腔,内隔可薄可厚,也可呈乳头状;内部碎片很常见。

图5: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伴主、支管受累。超声扫查横断面显示支管呈分叶状扩张,主胰管呈弥漫性扩张。

图6:胰头及近端横断面超声扫查显示胰头肿大处分支导管扩张。


临床特征:IPMN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较多。IPMN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表现为腹痛、腹胀、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黄疸、糖尿病、腹部包块等,也可因胰液流出受阻表现出胰腺炎的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在诊断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得以发现。IPMN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其中60%的IPMN 发生在胰头部,16%发生在胰体部,24%发生于胰尾部。


超声特征:有文献将其声像图特征分为4型。

1、单房囊性型,表现为胰腺局灶性囊性病变,与胰管相通。

2、多房囊性型,表现为胰腺多房囊性病变,囊壁见附壁结节,病灶与胰管相通。该型最常见,本病例也属于多房囊性型。

3、实性型,表现为胰腺局灶性实性或实性为主病变,其远端与扩张的胰管相连。

4、主胰管型,表现为主胰管扩张,管腔内透声差,可见附壁结节。


分型及大体病理:

肿瘤多位于胰头及钩突。根据起源不同分型,位于胰头者多为弥漫型,位于胰体尾者多为节段型。多表现为葡萄串样囊性病变也可融合呈大囊。


超声诊断依据:

1、老年男性,胰头及钩突的囊实性肿块,囊性成分壁上可见结节,通常伴主胰管扩张,肿瘤可呈乳头状突入十二指肠腔。

2、肿瘤内大于1cm的实性结节、主胰管扩张超过1cm、弥漫型、壁内钙化及糖尿病临床症状,提示恶性可能。


鉴别诊断

1、粘液性囊性肿瘤,包括粘液性囊腺瘤或癌,也可见壁上结节和分隔,多见于体尾部,中老年女性好发,多不伴主胰管扩张。边缘环状钙化。

2、浆液囊腺瘤,微囊性腺瘤多见,多见于胰头,常呈多发微囊样表现,但其发病年龄相对较轻,中心分隔呈星状纤维瘢痕,可伴中央放射状钙化。


总之,胰腺IPMN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好发于胰头部,根据声像图表现可分为单房囊性型、多房囊性型、实性型及主胰管型,病灶与扩张的主胰管相通,伴有附壁结节,血供不丰富。


更多腹部超声知识,主编为您推荐

《腹部超声精细讲解》

点击下方图片直接抢购

点击上方图片参与团购

【广告】






超声思维大全
超人们学习交流的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