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肥胖T2DM的医患沟通,
有哪些内容?
对于这个问题,张俊清教授指出:“医患沟通需要时间和过程。尤其T2DM、肥胖这类慢病患者,沟通往往需要较长的周期。然而,在当前医疗环境和背景下,每次患者就诊时与医生交流的时间相对有限。仅靠门诊内的沟通,有时难以充分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或者难以全面地向患者传达并解释医生应告知的内容,这些信息往往会被压缩得较为简略。”
因此,医患沟通并不仅仅局限在门诊,门诊外的环节也需要重视。“我们需要将对患者的管理从医院内部延伸到医院外部。患者出院回家后,我们会通过一种类似共同照护的管理模式来继续管理他们。例如,我们在线上设置了一个照护师的角色,该照护师每天十二小时持续在线。如果患者有任何问题,都可以与照顾师进行互动,提出问题,并由照顾师帮助解答和解决问题。”张俊清教授介绍。
“医患沟通的核心在于告诉患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和好处。只有患者明白了这些,才能决定是否采取行动并持续遵从管理。在持续执行的过程中,医生需要不断监督、评估和复诊随访,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当患者看到体重减少带来的身体状况改善时,就会更容易坚持下去。这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沟通。”张俊清教授说道。
医患沟通方法多多,
临床实践不断增加经验
张俊清教授介绍:“当患者踏入诊室,医生便开始观察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年龄、体态、是否存在疾病迹象、病情的轻重、治疗意愿是否强烈等。随后,在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病情及整个治疗过程的同时,医生还会通过沟通进一步判断患者的社会和经济背景、支付能力、家庭状态、个人喜好乃至性格特点。这些初步的了解,都是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生逐步形成的。”
在与患者沟通时,医生会详细解释患者的诊断、病情现状以及选择该治疗方案的原因。但患者可能会担心治疗方案对生活造成不便,因此双方需要多次沟通,直至找到一个患者能够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个人特点采用灵活的沟通方式。对于知识层次较高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采用更为科学、严谨的语言;而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或普通民众,医生则需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
在制定治疗方案后,医生需要指导患者如何执行,包括可能遇到的困难、哪些因素可以灵活调整、哪些是必须严格遵守的。此外,对于合并超重/肥胖的T2DM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强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血压控制以及体重管理等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在有限的就诊时间内与患者充分沟通,但有时由于工作繁忙,医生可借助多学科团队协作(MDT)进行管理,由营养师、教育护士或管理师等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更详细的讲解,并回答患者的疑惑和问题。
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仅是“医生说”,更需要让患者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生活状态、社会背景、需求及期望目标。只有患者的这些需求与临床治疗目的相契合,才能实现更有效的沟通。然而,部分患者可能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看病就是等医生告诉应该怎么做,而不愿参与决策。这要求医生在沟通时不仅要传递知识,还要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
T2DM患者体重长期管理依从性难,
医患沟通添助力
面对这一挑战,张俊清教授指出:“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技巧,首先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此外,医生还可以借助MDT的力量,对患者院外的健康行为进行定期监督指导。从不同层面为患者提供专业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全方位的关注,从而提高其就医体验和依从性。良好的沟通不仅有助于患者接受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改善建议,还能提高其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医生也会关注患者的健康行为改善、院外管理,强调定期复诊和随访的重要性。”
结语
T2DM患者的体重管理是一项复杂而持续的任务,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沟通。通过细致观察与评估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灵活沟通、指导执行及鼓励患者表达需求等方式,医生可以更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同时,医生还需要借助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力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支持,并通过优化患者教育来缩小医患之间的沟通壁垒。只有这样,才能让T2DM患者更好地管理体重,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张俊清 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 美国哈佛大学Joslin糖尿病中心博士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病学分会常务理事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病分会常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 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学分会副会长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慢病防治分会常委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老年医学副主任委员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国际糖尿病》等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