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定期检查
二、饮食保健
少食多餐,每日五餐为宜。
首选蒸、烧、炖、焖、烩、凉拌等烹饪方法,避免油炸食物。
选择无糖食品时,注意查看营养成分表。
热量摄入应适当,遵循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维生素充足的原则。
多吃粗粮,少吃白米白面和大肉,多吃蔬菜,细嚼慢咽。
避免暴饮暴食,避免短时间内摄入大量含葡萄糖、蔗糖的食品。
防止和纠正肥胖,节日期间避免高脂肪食品。
建议碳水化合物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10%~15%。
吃火锅:涮肉要煮熟,避免旋毛虫病;吃火锅时间不宜过长,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不要喝火锅汤,其中的“卟啉”物质经肝脏代谢生成尿酸,可使肾功能减退,排泄受阻,致使过多的尿酸沉积在血液和组织中,而引发痛风病。
吃狗肉不宜喝茶:茶叶中的鞣酸物质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形成鞣酸蛋白质的物质。这种物质有一定的收敛作用,能使肠胃蠕动减弱,大便里水分减少,导致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极易被人体吸收。
不宜食用砂锅炖菜:由于加热时间长,动物性食用原料蛋白质降解,矿物质、维生素损失率高,且密封严,异味物质难逸出,可能生成有害物质。
饮料温度:避免饮用过热的饮料,以免造成皮肤粘膜损伤和细胞死亡。
三、运动保健
运动建议:
运动时间宜在餐后1小时,重在坚持。
糖尿病患者不宜空腹运动,运动时应随身携带应急食物或糖块,以防低血糖。
运动时需穿着柔软、轻便、透气的衣鞋。
冬季室外寒冷,不适宜进行大量运动,可通过快慢步行的方式达到运动效果。具体方法是:步行速度可快慢结合,先快走5分钟,再慢走5分钟,交替进行。步行速度因人而异,轻度肥胖患者可快速步行,每分钟120~150步;不太肥胖者可中速步行,每分钟110~115步;老年体弱者可慢速步行,每分钟90~100步。开始每天半小时,逐渐增加至每天1小时,可分早晚两次进行。
运动时要做好防护,避免呼吸道、皮肤感染。
四、情绪及生活规律
五、行走与泡脚
平时要穿软皮皮鞋、运动鞋,袜子要吸汗透气。
每晚可用40摄氏度左右的水泡脚15分钟,有助于防寒保暖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注意水温不可过高,以免因神经病变感觉迟钝、感受不到水温而烫伤,且水温高易使油脂丢失,造成皮肤干燥皲裂。
泡脚时可在水中加橙皮、柚子皮、生姜、桂皮等,这些有温通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
泡脚后要涂上凡士林软膏等保持湿润,锁住皮肤水分以防干燥皲裂。
若足部出现皲裂,可在裂口部位涂上专业护肤油。若皲裂较深,出现皮肤破口,要到医院处理伤口。切忌在皲裂部位贴胶布止痛,胶布撕下时易把皮肤撕破。患者皮肤破口易发生溃疡,且不易愈合,尤其在冬季。
冬季多晒太阳,这是最好的红外线理疗,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末梢神经炎和足部病变的发生。
六、警惕虚假宣传
结语
冬季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需要格外关注的季节。通过遵循合理的饮食原则、适度的锻炼以及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波动,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定期复诊并咨询医生的意见,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常委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委员会主任委员 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主编、参编、参译专著5部 近年主持国家、省部级基金5项 授权专利8项 多次担任大会同声翻译 多份SCI杂志审稿人
本文审核丨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李佳 责任编辑丨小林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