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教育   2025-01-23 14:30   北京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三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了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一系列重点任务。我们要聚焦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联动,积极探索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路径。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全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站在新的起点上,教育强国建设进入蓄势突破、全面跃升的关键阶段。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已成为国家利益和目标的中心。教育系统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积极探索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制度机制。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推动学科融合发展,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支持濒危学科和冷门学科。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向体制改革要科技“生产力”。坚持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高校要善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突破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决策部署,完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科研生态的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驾护航,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高校要积极强化制度设计,完善质量、特色、贡献导向的监测评价体系,健全动态调整和多元投入机制。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重视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坚信我们能培养出大师。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要锚定国家重大战略急需,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这是有效激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引擎”。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自信。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牢牢把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这个重点。要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强化国家战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会聚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为他们搭建更大的干事创业舞台。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让我们坚定信心、勇攀高峰,锲而不舍‌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不懈奋斗,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奋勇前进,书写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精彩篇章。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5年1月23日,转自微言教育
微信编辑|陶玉祥 实习编辑 房子芯

推荐阅读

一图读懂2024年度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关键词
2024年度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关键词揭晓!
二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速递!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

欢迎订阅


扫码订阅2025年《人民教育》杂志


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杂志官方订阅号。《人民教育》是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全国性教育主流媒体,拥有73年历史。定位“思想高地、行动智库”,宣传解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引导社会教育观念,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推动教育现代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