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编说
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和未来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围绕实践育人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实践育人为何、是何、如何的重大问题。本期封面主题聚焦如何推进更高水平的实践育人,刊登多位专家文章,同时刊发地区和学校的实践经验,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借鉴与启示。
本期杂志还关注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研究型高中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只等您打开杂志,细细品读。
社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高质量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本刊评论员)
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更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重点任务,盯住主攻领域,保持定力、积极作为,统筹好守正与创新,统筹好综合改革与试点推进,统筹好重点开局与久久为功,统筹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教育强国建设总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
学习贯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政引领力的理论要义、生成逻辑与提升路径》(虞花荣、王菲)
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首要特质和必然要求,厘清思政引领力的核心要义、生成逻辑和现实进路,对于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思政引领力的核心要义包括政治领导力、思想指导力、理想感召力、价值凝聚力和目标导向力。新时代提升思政引领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多维视角对其进行透视,厘清其生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措并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封面主题
新时代实践育人的使命与担当
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和未来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围绕实践育人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实践育人为何、是何、如何的重大问题。
《新时代实践育人的价值意蕴与实施理路》(柳夕浪)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更高水平的实践育人,必须系统总结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历史经验,认真研究数智时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注重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实践活动之中,提升实践育人的站位和厚度;同时拓展实践育人的长度和宽度,进一步厘清实践育人思路,确立以实践观为核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发挥校外资源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科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结,把实践育人基本要求贯彻到各门课程教材建设中,细化到教学过程中,落实到考试评价中,把“做什么”“怎么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判断选择、学会学习,领悟“为何这么做”的深刻内涵,引导青少年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以课程建设推动中小学实践育人深化实施》(黄琼、郝志军)
实践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落实实践育人要求上做了两方面安排,一是各学科课程加强实践环节,二是专门设置劳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丰富实践育人载体。针对课程实施简单化、技能化、形式化等现实问题,中小学在劳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要在强化价值引领、优化实践学习过程、加强课程管理与保障上下功夫。
《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的小学实践》(杨浪浪、文紫音)
重庆市共有红色资源149处,渝中区有25处。作为一所位于渝中母城的红色学校,重庆市人民小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深度整合学校、街区、城市的红色资源,构建家校社协同的实践育人共同体,用活、用好红色资源,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走出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实践育人之路。
《把课堂延伸至更广阔空间——基于场馆教育与学科实践融合的实践育人探索》(沈杰、张跃)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构建“成德达才”育人体系,明确提出开展“文化—课程—课堂—实践”全方位育人,从校内外场馆拓展实践育人空间,将场馆教育与学科实践相融合,让课堂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激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场馆,深入社会,融入自然,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在探索中提升。
《家校社协同实施高质量劳动教育》(何慧玲、郑玲雅)
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联结家庭和社会资源,积极构建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劳动教育,在亲身体验和辛勤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挖掘地方特色资源 推进区域实践育人落地》(闫锁田)
近年来,甘肃省天水市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挖掘红色资源精神内涵、探索劳动实践机制、提升研学旅行品质等,开展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实践育人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研究
《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型》(黄忠敬)
本文以社会建构理论和教育生态理论为基础,基于关系视角,强调整体性思维,强调知行合一、个体与社会的融合,建构了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五指模型,主要包括情绪力、共情力、合作力、责任力和创造力,这五种能力具有发展性和层次性。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实践应重点关注三大关系,即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同时高度关注高质量支持性环境的建设。
治理
《研究型高中建设的实践路向与育人策略》(谢永红)
研究型高中建设是一项先行于理论、生成于实践的开创性工作。湖南师大附中从特色校情、学情、教情出发,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队伍建设、育人模式、运行机制、环境建设等方面大力开展研究型高中建设,积极营造崇尚研究、勇于创新的校园文化,致力于培育研究型学生,为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奠基,历经十年求索,迈出了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坚实步伐。
《“大共享理念”助推优质均衡发展的区域实探》(李广、杨远东、万玉霞)
四川省天府新区2014年被批准设立国家级新区,是四川省经济、科技、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天府新区立足区域教育发展需求,从创新理念、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出发,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大共享理念”系统推进五育并举、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
【精彩目录】
推荐阅读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5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