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编说
面对传统美育教学模式下的诸多挑战,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变革,在“AI+美育”方向作出创新:搭建AI美育体系,开发特色创新项目。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提供丰富和多元的体验,助力学校艺科融合道路的不断发展。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学校积极探索,搭建AI美育体系
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作为浙江省著名的美术特色高中,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优秀的教师团队。然而,传统美育教学模式存在师生比例、教学质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学校积极探索AI技术在美育领域的应用,通过深入的需求分析,确定以“AI+美育”为核心目标,致力于推动校园艺术特色教育体系的传承,创新艺科融合的教学局面。
具体来说,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通过需求分析、目标设定、平台搭建、模型训练、功能开发、评估改进以及推广辐射七个步骤,构建了“AI+美育”的应用体系。
(学生在上AI课程)
在需求分析中,学校发现传统美育模式存在师生比例相对失衡、教学评价多重标准且偏主观化、教学体系与评价标准关联性不高、教学结果难以量化等具体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明确了“AI+美育”的核心目标,带动教学体系、结果、评价等方面的改善。
在平台搭建中,学校建立了校园一体化数字基座,整合了AI绘画、资源库和作品库,为模型的训练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在模型训练中,学校选择了Stable Diffusion XL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并与AI技术团队合作,对模型进行美术教育特色的优化。此外,学校还建立了数据标注团队,通过自动采集和手动上传两种方式获取校内师生的优质画作数据,为模型训练和应用提供丰富素材。
在功能开发中,基于已有AI模型和数据,学校开发了“文本作画”、“名画二创”、“画作优化”和“艺术画廊”等核心功能模块。这些模块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体验,还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例如,“文本作画”功能可以将文字描述转化为视觉图像,“名画二创”功能可以让学生体验名画的不同艺术风格后再进行创作。
(学生在上美术课程)
在评估改进及推广辐射中,学校定期评估“AI+美育”应用的效果,包括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负担等方面,并根据评估结果作针对性改进。同时,学校还收集用户反馈,不断优化“AI+美育”的应用功能和用户体验。
学校“AI+美育”的实施路径展现了AI技术在美育领域的应用潜力,为美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
开发特色项目,提供多元体验
学校开发的“AI+美育”特色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将AI科技与艺术教育开展深度融合,构建出艺科融合的教育场景。具体来说,学校通过开发“文本作画”、“名画二创”、“画作优化”和“艺术画廊”等核心功能模块,将AI技术应用于学生艺术指导与评价、教师教学效率与质量平衡、校园特色教学体系与评价标准搭建等多个场景,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多元的艺术学习体验。
“文本作画”指利用AI技术,根据文字描述快速生成艺术作品,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图像。比如学生在使用“文本作画”功能后,能够根据AI生成的图像开展素描练习,显著提高其线条运用和光影处理技巧。
“名画二创”指学生借助AI技术,体验用不同艺术风格二次创作经典名画的过程。比如教师在教授艺术史课程时,使用“名画二创”功能让学生体验不同艺术流派的风格转化为速写作品的过程,不仅为学生提供大量创作灵感,还增加学生对艺术史的理解。
“画作优化”指借助AI美术助教对学生画作的线条、明暗、比例等细节进行智能优化,提升学生作品的整体质感和表现力。优化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技巧,还能让教师更快速地找到学生的薄弱点。
“艺术画廊”通过向师生提供平台以持续收集和展示师生创作资源。家长表示,通过线上画廊,他们能够更直观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支持孩子的艺术学习。
(艺术画廊界面)
学校正持续性探索和实施“AI+美育”的应用项目,未来将持续以AI赋能基础教育教学方式变革,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美育能力,成就艺科融合的更多可能。
运用数智技术,助力高效管理
学校AI技术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教学层面,还在校园管理层面发挥作用。学校通过整合校园全量数据,结合先进的AI大模型和数字人技术,利用数据智能分析与自然语言处理(NLP),对教育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处理,实现了校园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创新。数字人作为校园管理智能助手,提供全天候的问数服务,覆盖教务教学、行为德育、校园安全、校园办公、医务就诊等关键校园管理场景。为学校管理层提供实时决策支持,资源配置优化,从而提升校园管理的监控效率和智能水平,为构建多元参与、高效协同的教育治理新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慧校园驾驶舱界面)
同时,校园AI办事助手的“一句话”速办功能为学校行政人员提供全新的校园事务办理模式,使请假、场地预约等日常事务便捷化。教师只需要作出简单的文字或者语音指令,如“我要请假”,系统就可以自动识别和提取必要的关键信息,如请假日期、地点,填写电子表单,再在人工完善的基础上启动审批流程。该流程能够简化日常行政登记手续,使校园管理和日常运营更为高效,有效促进学校“AI+美育”的融合进程。
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通过AI技术的赋能,实现从数字人问数到校园行政办公,再到AI课堂美育的全方位创新。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教育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了教学资源管理,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实践证明,AI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和管理“双变革”方面具有美好的前景。
“探路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栏目
持续征稿中!
一、内容主题
围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这一主题,介绍学校层面的相关经验做法。
二、征集类别(请聚焦一个类别深入阐述)
1.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
2.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教学方式变革
3.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
4.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治理模式创新
5.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评价
6.构建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7.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硬件保障
8.提升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
三、投稿要求
文字:字数2000字左右;
图片:2MB以上,须配有文字说明;
视频:3分钟以内,1080P,MP4格式。
(注:文字和图片必须提供,视频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提供。)
四、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RMJYrgzn@126.com
邮件格式:请将邮件标题命名为“学校名称+具体类别”。请在邮件正文中添加投稿作品的简要说明,投稿者的姓名、身份、学校及联系方式。
(作者单位均系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
文章作者|夏峰平、唐琪洋、孔祥卫
微信编辑|陶玉祥 实习编辑 房子芯
推荐阅读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5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