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使用AI?这位老师用案例揭示了其中的“诀窍” | 荐读

教育   2025-02-05 14:30   北京  


民小编说

在AI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有效利用AI赋能教育成为热议话题。本文深入探讨了教师在使用AI时不应仅仅追求减负,更应注重提质。作者强调,教师需通过精准的提示词与AI对话,明确需求,从而真正实现AI的赋能;还提出“提示词四问”,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AI完成教学任务。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当AI风靡的时候,赋能这个词就被频繁使用。许多教师都把重点放到AI如何赋能自己,才能让教学提质减负。网络上层出不穷的AI一键生成教案、测试题的分享让人细思极恐,因为似乎在AI辅助提质减负中,教师更在意如何减负,而不是提质。如此,那所谓的“AI赋能”功能就不会真正发生。

若想回答到底如何才能让“AI赋能”,我们有必要先重新审视“人”在AI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是人设置了AI的能力,无论AI背后的算法还是前端人与AI的交流,都是人设置了AI的边界和功能。虽然我们看到的所有AI产品好像都在提供“傻瓜式”的使用界面,但是怎么用它,还是以人为主。因此,如果你不能为AI赋能,AI也无法为你赋能。

写提示、与AI对话是赋能AI的主要方式。教师作为知识群体的一分子,更应该谨慎地为AI赋能,而不是简单伸手向AI要结果。

至于教师为AI赋能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喂养AI、给AI写提示词与AI对话来告诉AI“你如何为我服务”。这就好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沟通的鸿沟常常出现就是因为“人总是把自己的想法说得不清晰,但期待对方能理解”。就好像,你说“我饿了”,到底是期望对方直接给你点吃的,还是期望对方确认你想吃什么再准备吃的,还是期望对方为了你的减肥大计限制你吃东西……如果没有大的沟通背景、沟通目标,这句话很难让人理解。教师所撰写的提示词的赋能功能就在于,给AI交代清楚你所有的需求,再让AI来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妥之处,再通过对话让AI来修正。

对基本教学理论的把握是赋能AI的基础。我们以教师让AI编制一份调查问卷为例来讲解教师应该如何为AI赋能。教师写提示词之前至少应该考虑“提示词四问”:

提示词四问

1

你需要AI为你做什么?想让AI编制一份调查学生学习参与度的问卷。

2

AI工作的教育学理论基础是什么?一份问卷的编制需要先确定调查对象、调查目的、调查维度之后,才能编写调查问题,同时应该基于数据统计需求确定答题方式。

3

AI生成结果的质量是什么?问卷分为基础信息和调查问题,其中基础信息与调查对象特征相关,调查问题与调查维度相关,且每个维度不少于3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应服务于调查目的。

4

具备何种能力的AI能完成该项任务?要编制一份有效的问卷,AI应该是一个问卷编制专家,同时应该是熟知学生学习参与相关理论的专家。

在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撰写的提示词就会是——

角色:你是一位问卷编制专家,同时是一位教学专家,熟知学生学习参与相关理论。


任务:我想编制一份调查问卷,用于调查初中三年级学生学习参与度的现状。

任务要求

1

请分别从行为参与度、认知参与度、情感参与度、社会参与度四个维度编制问卷。

2

每个调查维度下的问题不少于3个问题。

3

问题以初三学生可理解的方式提出。

4

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答题法。

比起直接向AI伸手要“我想调查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请帮我编制一个问卷”,如上的提示词似乎更能拿到高质量的结果,这就是教师为AI赋能的过程。其实,也听到过不少教师吐槽AI并不如想象的好用。很可能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自身缺乏为AI赋能的能力,只有让AI为自己赋能的需求。

我认为AI赋能大致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帮助我们识别AI赋能教师的场景,比如备课、学习活动设计、测试题编制、教师教研设计等。其次,对不知如何赋能AI的教师,可以直接取用一些基于教育教学理论和质量标准所撰写的提示词。再次,希望教师可以参考这些提示词背后的写作逻辑,基于“提示词四问”自行撰写提示词、为AI赋能。

为AI赋能是教师使用AI的第一要义,熟知教育教学理论是教师为AI赋能的第一要义。对于想用好AI的教师而言,这两点请深埋于心。

文章来源|转自“中国教师报”微信公众号,有删改
文章作者|崔佳
封图来源|《中国教育报》通讯员 李萍 摄
微信编辑|陶玉祥 实习编辑 房子芯

推荐阅读

放假了,可以允许孩子晚睡吗?这份睡眠指南请收好 | 干货
福蛇迎春漫书香!亲子齐阅读,喜迎墨香年|阅见好时光 书香润校园
如何实现有效的亲子沟通?要学做会“共情”的父母 | 家长慧
寒假电子产品争夺战打响!别担心,解决办法在这里→ | 支招

欢迎订阅

扫码订阅2025年《人民教育》杂志

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杂志官方订阅号。《人民教育》是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全国性教育主流媒体,拥有73年历史。定位“思想高地、行动智库”,宣传解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引导社会教育观念,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推动教育现代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