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产业链的下一个风口:移动充电机器人

科技   2024-12-12 19:46   广东  

加入高工移动机器人行业群,加微信:13692257554,出示名片,仅限移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根据公安部的数据,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是2041万辆;而到了2024年6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增加到了2472万辆短短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增长了21%。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匮乏。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为1188.4万台。其中,2024年1-10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28.8万台,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869.2万辆,桩车增量比为1:2.6


显然,国内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是脱节的。


再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大多数充电基础设施还都集中在沿海及内陆经济发达地区,对于中西部好些欠发达地区来说,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覆盖还是相当欠缺的。特别是一到节假日,面临交通大范围流动的时候,充电桩就更会出现资源不足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兼顾“储能+无人驾驶”概念的移动充电机器人应运而生。


近40家企业竞逐


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技术日益成熟,使用移动充电机器人来解决部分场景下的新能源车充电的排队、占位、场地/电容限制等难题,也成了一种可能选型。


早在2014年,特斯拉就发布了蛇形充电器的概念机器人,2015年作为功能原型展示,此后就未有下文。



同样,2018年,大众就宣布推出移动充电机器人;并于2019年在德国推出第一批移动充电站;2021年,大众推出The mobile charging robot原型,用移动机器人托运“移动储能装置”,到下单车辆处进行充电。它可以在有限的停车区域内(如小区地下停车场、商超地下停车场等)为汽车提供全自动充电服务。



此后,官方同样再未宣布新的进展。 


虽然都只到概念机器人阶段,但是这却给了国内企业不小启发。


2022年起,许多公司开始进入这个领域。目前,移动充电机器人领域基本形成包括充电设备厂商、移动机器人公司、能源&电力厂商、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汽车厂商共五类市场主体。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共有39家企业竞逐移动充电机器人市场,包括国家电网、黑马原力、能链智电、中能聪聪、汇电能源、埃特斯、双杰电气、坤小润科技、智科拓能、挚达科技、中科源起、小夫充电、桩集能源、亿嘉和、遨博机器人、海宏科技、享奕科技、动进科技、始途科技、找桩科技、武创大智、熵创科技、高斯智充、浩远智能、易佳电、远景科技、新工绿氢、中鑫智电、赛宝绿创、蚕丛机器人、行深智能、摩若智能、福龙马、大众、现代、比亚迪、五菱、奇瑞、华为等。


这些企业的初代产品大多已经实现了产品化,特别是2023年,很多企业相继推出移动充电机器人,整个市场处于加速产品化阶段


例如国轩高科推出的“易佳电”、能链智电的自动充电机器人、亿嘉和的“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中能聪聪的小聪充电机器人、黑马原力的“小黑G60”、始途的“途乐充”、福龙马推出的CD60充电机器人等。


其中,易佳电早在今年5月,就已经投放运营超1000台移动充电设备,覆盖国内30座城市,涉及高速服务区、公共充电站、商业体停车场、单位停车场、机场高铁站、公寓等多个应用场景。


另外,亿嘉和、中能聪聪、始途科技、黑马原力、海宏科技也有多个场景项目落地;五菱工业与柳州摩梭科技、比亚迪与中能聪聪、奇瑞汽车与挚达科技等也联合开发了相应移动充电机器人,目前也已实现产品化。


政策利好接连发布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在不断发文及推出利好,推进移动充电机器人的发展。


2022年8月,交通运输部等印发《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前,基本形成“固定设施为主体,移动设施为补充”的公路沿线快速充电基础设施网络;重大节假日期间预测流量较大的服务区,适当投放移动充电基础设施,满足高峰时段充电需求。


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县和示范乡镇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研发更加适直农村地区的移动式公共充电设备,满足乡村旅游、节假日返乡探亲等特殊场最的快速补电需求。


202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在车流量较大区域、重大节假日期间等,适度投放移动充电基础设施,增强充电网络韧性。


2023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河南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鼓励在周末、节假日或重大活动期间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大型商场等区域依托原有移动储能设备、储能电源车等,探索移动充电和充电救援等服务模式。


2023年9月,天津市发改委发布《天津市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在符合条件的居民区推广移动共享充电桩新模式;在京沪特客流量大的高速服务区合理布局移动应急充电设备;开展“移动共享”充电桩试点。


2024年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重卡换电站建设组网与运营示范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鼓励研制移动智慧充电机器人,打造移动式加固定式充电服务相结合的新型新能源充电模式,并在多种场景示范应用。


另外,北京、合肥也明确给予移动充电设施发放奖励或补贴。


其中,北京只要达到运营条件即可享受投放奖励,2400元/月/台


合肥按移动充电设施电池容量给予投资主体不超过400元/kWh的一次性投运补贴,但约束条件比较多,如申报主体在合肥市注册时间需超过1年、单台电池容量≥100 kwh等。


从政策层面而言,以“固定设施为主体,移动设施为补充”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战略已经非常清晰。


虽然目前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已经从早期的200-300公里,提升到了现在的500-900公里,甚至有些车型像智己L6 Max 光年版甚至超过了1000公里。


里程焦虑、充电焦虑一直是核心难题,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市场,作为重要补能方案之一的移动充电机器人,未来市场也定然广阔。


只是目前移动充电机器人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要想占据一席之地,路还很长。


高工移动机器人将会持续跟进该行业,为大家带来系列化的文章。下一篇相关文章,我们将聚焦于移动充电机器人企业的实际应用场景、难题与未来发展方向,感兴趣的观众可以持续关注~

-END-










超高规模,高工机器人年会【首批百位CEO】参会名单公布!

10天部署80台,蚂蚁机器人飞拣机器人落地中国邮政

给物流装上大脑,更智能、更快捷、更高效

大咖对话:卷出行业新未来!



高工移动机器人
「高工移动机器人」关注移动机器人在工厂、仓储、物流、医疗、安防等各类场景的应用,深度挖掘该领域的行业前沿、人物故事、市场走向,提供技术、产品、市场、资本对接分享等服务。我们期待与您一同探索行业变革,打开一个多维的移动机器人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