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帮”人形机器人企业,10年融资16亿!

科技   2025-01-10 15:37   广东  

加入高工移动机器人行业群,加微信:13692257554,出示名片,仅限移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人形机器人的2025,开年便是满屏“融资”。继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企业马赫智造,以及具身大模型企业智平方相继宣布融资后,本体企业也加入新年融资的行列中。


1月7日,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傅利叶”)宣布,已完成最新一轮的E系列融资,本轮由国鑫投资、浦东创投、张江科投、张科垚坤基金、Prosperity7、钧山资本共同参与。


加上最新公布的这一轮,傅利叶在E系列共完成了3轮融资,前两轮分别在去年1月和11月完成。


据傅利叶披露,E系列融资金额合计近8亿元。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傅利叶已完成11轮融资,从已公布的融资金额来看,公司累计融资超16亿元。无论是融资轮次还是融资总额,均在国内位属前列。傅利叶称,本轮融资的完成标志着公司的战略布局再度升级。


图源:天眼查


成立于2015年的傅利叶,属于早期“预见”风口那批队伍里的其中一份子。最初,公司专注于医疗康复机器人,其核心产品涵盖上/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与平衡训练系统等30多款产品。


但康养机器人只能算是一个“过渡阶段”。傅利叶创始人顾捷早在学生时代就对机器人非常感兴趣,其曾在采访中透露,最初的目标就是想做通用机器人,但碍于早几年人工智能算法进展一般、机器人技术受限等因素,才选择优先从康复机器人入局。


直至2019年的愚人节当天,傅利叶通过一条朋友圈消息,以“玩笑”方式,暗示了人形机器人项目的启动。目前,傅利叶已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为GRx系列下的GR-1和GR-2


其中,GR-1在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首次亮相,这是傅利叶自研的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


该机器人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全身自由度达44个,最大关节扭矩达230N.m,步行速度可达5公里/小时。GR-1采用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和拟人的运动控制,支持包括侧身、下蹲、抓握等在内的预定义动作。


基于傅利叶自研的集电机、驱动器、减速器及编码器为一体的高性能执行器(FSA),GR-1具备快速行走、敏捷避障、抗冲击干扰等运动功能。


感知方面,机器人全身配备6个RGB摄像头,拥有360度全环境视角。结合BEV + Transformer + OCC技术,生成全局的环境视图,GR-1能全面感知周围环境,并对环境进行理解和预测,这也是傅利叶首台具备端到端环境感知能力的人形机器人。


GR-2则是其发布的新一代人形产品。据官方介绍,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在硬件设计、开发框架、商业化等关键环节均有创新,这主要基于GR-1在过去一年实际落地中搜集的应用数据与客户反馈


结构设计上,GR-2与第一代相似,其身高1.75米,体重63公斤。其搭载新一代12自由度灵巧手,单手具备6个阵列式触觉传感器,可实时感知不同形状、材质的物体并精准抓握。同时支持多种示教方式,可采集更多真实训练数据。


此外,最新版的FSA 2.0也为机器人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与精准运控,适配人体关节运动的仿生形态。相比初代机器人,GR-2全身拥有53个自由度,最大关节扭矩达380N.m,步行速度达5公里/小时。


据悉,GRx系列机器人目前已在迎宾接待、科研教育、工业制造、康复医疗等场景进行实验性应用


傅利叶GR-2

图源:傅利叶


超16亿融资背后,“上交大”校友带队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研究早期几乎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此前我们曾盘点过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背后的学术派系——在过去一年多的人形机器人创业潮中,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学子正带领其团队做出不少亮眼的人形产品,在产业早期以“先行者”的姿态撑起国内的“人形江山”。


业内更是由此衍生出“北清华,南交大”的说法。


清华大学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研究具有深厚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其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涵盖了从机械设计到智能控制的多个方面,相关技术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其研发的人形机器人项目更是备受瞩目。


上海交通大学则在机器人技术与工程实践方面有着突出贡献,不仅推动了多个机器人技术的研发项目,还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傅利叶创始人、CEO兼董事长顾捷就是“上交大”队伍中的一员。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的顾捷,曾在美国国家仪器公司担任高管。后回国创业,2012年,顾捷在上海组建璟和机器人公司,其开发的Flexbot是康复机器人业内新的里程碑;2015年,顾捷离开璟和机器人并开始全新的创业——傅利叶,并在2019启动通用人形机器人的项目。


四年后,傅利叶成为国内第一家量产双足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公司


据介绍,傅利叶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已经与上汽通用汽车、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等机构展开了合作,有在厂里拧螺丝的,也有在银行柜台前答疑解惑的。现阶段,GR-1已交付百余台,GR-2尚未有相关量产交付消息


顾捷认为,目前自动化产品已经能够解决工厂内大部分重复性工作,人形机器人应该负责更加多样、复杂度高的任务。工厂场景也可能只是人形机器人100个场景中的其中之一,其在商务迎宾、教育科研等领域也颇有潜力。


傅利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顾捷

图源:网络


悄声开打的“量产大战”


2025年再谈及人形机器人,无论是企业还是市场的关注都更倾向于落地场景及量产。甚至早在2024年,部分企业就为临近的“量产元年”做足了准备。


去年,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就已进入比亚迪汽车工厂、吉利汽车极氪宁波工厂、东风柳汽总装车间等进行实训。


其中,Walker S1在比亚迪汽车厂第一阶段实训已取得初步成效,效率提升一倍。此外,Walker S1还进入了富士康等3C企业的物流场景,并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物流搬运任务。


2025开年第二周,优必选就宣布Walker S1预计将在今年第二季度规模化交付,据称,Walker S现已收到多家车企超过500台的订单。


几乎是同一时间,智元机器人量产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下线,其中包括731台双足人形机器人(远征A2、灵犀X1)和269台轮式通用机器人(远征A2-D、远征A2-W)。


智元机器人的上海临港工厂于去年12月开启大规模生产,从精密零部件的精细加工到整机装配,该工厂都已经构建起标准化、规模化、体系化的生产流水线。据悉,这些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柔性制造和交互服务两大场景,并计划于今年进一步拓展至特殊应用场景。


同样在本周内宣布“量产”消息的,还有四川省首台商用人形机器人“天行者1号”。该机器人由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于去年12月正式发布。据悉,“天行者一号”预计将于今年3月进行部分量产,届时该机器人还将接入电子皮肤,以提高其智能性和稳定性。


除此之外,部分人形企业早在2024年便放话称将在“今年量产”。


矩阵超智在去年12月发布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MATRIX-1后,就宣布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量产,预计2026年达5000-10000台的量产规模,单机价格约为10-15万人民币;


同在12月发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的广汽集团,预计将在今年实现该机器人自研零部件的批量生产,整机示范应用将率先在广汽传祺、埃安等主机厂及产业园区进行;


在去年圣诞节宣布完成1.5亿元天使轮融资的魔法原子,将于今年交付数百台量产版的MagicBot,并预计2026年交付达千台;


灵宝CASBOT在发布CASBOT 01后,也表示计划在今年迭代1-2轮后就开启小规模量产


已经在2024年完成人形机器人天链T1Pro第一批量产的四川天链机器人,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批的整机量产中


乐聚机器人更是赶在2024年最后一周启动首条人形机器人生产线,该生产线落地江苏,可年产200台人形机器人,预计五年内达到满产。


这场“量产”大战,早在量产元年到来之前就已悄声开打。


写在最后


可以预见,2025年的人形机器人行业将更加“精打细算”——无论是本体、零部件、大模型,各细分赛道的企业将集中精力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包括人形产品的关键技术突破、商业化应用、智能化提升等。


人形产业的商业化探索也将进入深水区。资本方面的推动,可能会促使企业加速产品落地,以推动量产计划。同时,企业将在产业集群内部及跨领域之间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以促进场景应用和商业化落地等方面的深入发展。接下来且看今年有多少“新人”成功落地。

-END-

空间智能,视觉智能的下一个前沿

激光雷达龙头强势加码机器人,禾赛的新赛局开启!

重磅!鸿海联手英伟达,进军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1年吸金超155亿!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合作详情

高工移动机器人
「高工移动机器人」关注移动机器人在工厂、仓储、物流、医疗、安防等各类场景的应用,深度挖掘该领域的行业前沿、人物故事、市场走向,提供技术、产品、市场、资本对接分享等服务。我们期待与您一同探索行业变革,打开一个多维的移动机器人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