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多家媒体证实,中国台湾知名女艺人徐熙媛(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在日本去世,终年48岁。当下正是流感高发期,许多人看到“流感”两个字,以为是普通感冒在流行,因而掉以轻心。然而,得了流感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甚至会有生命危险。那么“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呢?如何预防“流感”呢?今天,小编请到市中研附院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刘聪,为大家带来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
普通感冒通常表现为鼻涕、鼻塞明显,其他常见症状包括咽干、痒或痛,咳嗽和不适感,成人感冒很少发热或低热。咳嗽较常见,往往出现在鼻塞、鼻涕症状之后;鼻分泌物可能清稀,也可能呈脓性。一般情况下正常持续1-3天可自愈,传染性较低。
流感较普通感冒症状更加严重,多在春、冬季节性发病,常在数小时至24 h内达高峰,体温可达39~40℃,甚至更高或伴有寒颤,发热症状一般持续3-5天。有时伴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吐黄痰。全身症状较重,多伴有头痛及肌肉酸痛、乏力、不欲饮食。早期如治疗不及时,往往会合并多种并发症,如中耳炎、病毒性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
由于流感的强传染性,因此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好发于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等免疫力低下者。根据流感传播的特点,学校、托幼机构这类人员相对集中、空间相对密闭的场所更容易造成流感的传播。
1.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流感感染、减少流感相关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儿童等高风险人群建议优先接种。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与流感病毒的接触机会:日常勤洗手,咳嗽礼仪要牢记,尽量不要直接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多开窗通风。
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减少外出聚集,应居家休息,接触家庭成员时应戴口罩,减少传播风险;如发现病情加重,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患者及陪护人员都要规范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再次提醒大家,一旦发现有流感症状,要尽快就医,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重视流感,重视健康。
审校供稿:急诊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