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不,年度前三!

体娱   2024-08-02 22:13   浙江  


写在前面

今晚聊今天上映的华语新片——

《从21世纪安全撤离》

如果有关注我微博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有多喜欢这个片子,从它点映开始以来,我陆陆续续已经帮他发了五六条微博了,还给它做了一场大型的放映。

不管有多少批评的声音,我依旧坚持这是一部在华语范畴里绝对独一无二的好片子,是今年绝对不能在影院错过的电影之一。
就像它自己在预告里写的那样“你绝对没在电影院见过这种玩意”。
它独特到我没法用文字来准确形容出这种特别,更直观的方法,可能是我给大家描述一下上周我们做这部片的放映时,一些现场的情况。

这一场放映是我们有史以来氛围最棒的一次,导演映后到场和观众交流,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人离场,所有观众都跟听课一样听导演解读,氛围也轻松到像在脱口秀现场,玩手机的人都少,大家都认认真真听了将近一个小时。

开放提问之后,举手提问的观众也多到史无前例,最后靠观众报从多远地方赶来,报自己和导演是老乡,报自己刷了多少遍来抢提问机会。站起来的观众四刷五刷的都不稀奇,十刷的都有出现。映后加长到一个小时观众都不愿意结束,散场导演被团团围住,讲的内容多到晚上回去导演嗓子直接给干发炎了。

那天也没有任何愚蠢冗长的低质问题,大家都问得特别好,几乎每个提问的人,最后都会说一句类似感谢导演拍出这样的电影的话。

导演在结束的时候也和所有人说,最近天气不好,大家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去电影院看电影,我应该感谢大家。

这种观众线下的欢腾和这部片目前在线上的表现成了一种对应——线上有大量网友单纯因为喜欢这部电影,自发集合起来通过收集导演在各个城市路演映后对电影各个方面的解答,来凑成电影的解读合集。

我相信任何电影口碑是可以造出来的,但这种创作者和观众双向的真诚是造不了假的,是我在这里怎么给你们空口推荐,都达不成的效果。

开始影评剧透之前,我希望还没看过这部片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给自己一个放松两小时的机会,也给这样的电影一个至少卖回成本的机会。

一.继续历险

我从导演李阳十几年前的一支短片开始说吧。

二十多前,李阳导演拍了一支短片叫《李献计历险记》,豆瓣分高达 8.7,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现在这么发达,但这支短片还是靠着影迷间的口耳相传,在豆瓣累计了超十万的打分人数。算是小范围封神了一下。

后来传出来他要拍一部叫《从21世纪安全撤离》的长片的消息,16年左右传出来的,剧本应该也是那个时候写的,你在现在的豆瓣短评区还能看到大量 17 年的留言,但后来就连人带片子一起没了声音。

结果,八年过去,片子突然空降到了2024。

我提这个背景是因为这部片里有很明显的时间凝固的痕迹,你能看到它的剧本不论是那些闪闪发光的优点,还是一些性别塑造的不足,以及每秒都在反常规的表现手法,都不是当下创作中“正确”或“流行”的东西。

我用它的设定和母题举一个例子你们就能明白了。

2009 年的《李献计》的设定,是有一款游戏只要打通关就能回到过去,男主想要回到过去见到自己错过的爱人。但命运是注定的,分手的结局已经在当下发生,这意味着即使他打通了,也将只是和爱人重走一边注定分开的过程。

在李献计那个年代,有一句名人名言很流行,中学生写作文经常用,叫“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但依旧热爱生活”,罗曼罗兰说的。

那是一个相对昂扬的年代,这句话流行的背后是大家相信热爱是有意义的,而《李献计》就是在呈现当时这种已知悲剧的结果之后,依旧选择去”爱“的精神。

20 多年过去,在当下,这种热爱精神已经在与那个时代一起散去了,疲倦成为了主流社会情绪。

但是,李阳还存档在那个时代里继续爱着。
于是《从 21 世纪安全撤离》的故事,成了《李献计》的续写,李献计分解成了三个 1999 年的少年,借着他们打个喷嚏就能魂穿 20 年后的自己的设定,继续历险,再一次去回答了“如果知道了未来如此糟糕,当下的你还会选择去热爱生活吗?”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抛开那些极其炫目的表现手法,整个片子浓缩下来,里面那些救不回的邻居,永远中不了的彩票,醒不过来的植物人,三个主角最后的选择,汇总到一起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响亮且中二的回答,“一定会的!”。

尤其是最后那段重复的台词:

“没关系,我们才十八岁,有得是时间变得更好。”

“那如果未来世界变得更糟了呢?”

“那就不要变坏。”

我们已经很多年没有人去谈论这些了,于是这些来自上个时代的“旧旧的”东西,反而在当下成了“新颖的”“缺失的”“无限动人”的东西。

大家会觉得这个东西没见过,创新,有趣,恰恰是因为这几年我们没有走向更有趣的未来,陷入了更多更无趣的文化产品里。


二.不是科幻

放映那天,我向李阳导演确认了一直困扰我的关于这部片的定位问题——它是不是一个软科幻电影?

导演的回答很谦逊,大意是说自己目前是没有能力去做科幻的东西的,这部片更像是他内心的狂想,因为是狂想,很多地方的设定本身就不会太严谨,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去把它当作科幻看,情绪更优先一些。

我觉得《从21世纪安全撤离》最大的优点,正是里面所有貌似科幻的设定都统一服务于情绪,而非事态的展开和解决,这是它和以往陈词滥调商业片最大的区别。

怎么理解这句话,我举一个例子,刚刚说过,片子的基础设定是 1999 年的三个少年因为吸入了神秘油桶里的未知化学药剂,拥有了打个喷嚏就魂穿20年后的自己的能力。

在表面故事里,他们穿越中唯一完成的事情,是解决了20年后世界的危机,最终牺牲了 2019年的自己。但大部分观众在结局里感受到的不是松了口气、爽感,而是一些很复杂的情绪,一股后劲。

第一层情绪,我之前说过,就是让少年们在设定中知道了未来糟糕的样子,但他们回到 1999 年,在 18 岁那一年依旧喊出了“不要变坏”,“热爱这个世界”,这是感动的部分。

但底下其实还有更悲伤的一层,这个设定还藏着一个悲剧结局——三个少年在 2019 年选择牺牲自己2019 年的身体,回到1999年,换回世界的安宁。这意味着1999的他们已经陷入了时间线的循环,他们会从1999年开始成长,长到2019年再次事发,再次牺牲 38 岁的自己,再次回到 1999 年,无限循环往复,他们已经没有未来了,永远不会见到2019年之后的世界了。

我昨天也和导演确认了这个猜想,没错,这就是一个宿命论电影——他们18—38岁的成长过程可以改变,但无论如何改变,结局都是注定的。

当你把1999 年让他们吸入药剂的生锈油桶和结局 2019 年他们亲手推入大海的崭新油桶,视为同一个油桶,他们的人生就完全成了回环,这也就是大家说的「莫比乌斯环」。

他们注定会在1999年遇到他们会在2019年推入水中的油桶,成为他们倒置的“人生子弹”。

诚勇的爸爸一定会成为植物人,因为 2019 年的危机一定会发生;不管 1999 年用什么自行车,2019 的忙大姐一定会骑车出事;不管怎么买未来的彩票,1999年该中奖的人还是原本的那个;2019的韩光一定会输给他们三个,只不过每一次轮回里输得方式不同。

导演还补充了一个,他说当时他给的设定是当三个人失去 2019 年的肉体,回到1999之后其实是没有记忆的(因为记忆的载体没了),电影故事发生之前他们已经这样循环了无数次,王炸一次次错过了刘连枝。但在电影里这一次,宇宙于心不忍(导演就是宇宙吧),让王炸带着记忆回去了,所以他记得刘连枝,也因此这部片一开始的旁白就是王炸——是38岁的王炸,在场的第四人。

这也是为什么结局的旁白里,会有这样一句话——“像痛击岩石的浪潮,一遍又一遍扑向陡峭的未来。”

他看到了未来糟糕的世界,经历了巨大的痛苦,但依旧选择在18岁的时候去找到 20 年后会和他相爱的女孩,去对抗命运。

这是李阳给生活的终极答案。


音乐/

配图/





3号厅检票员工
帮你捅破电影和生活的最后一层窗户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