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成为“天才少女”姜萍,只要能“不被监视”地去自由探索热爱

文化   2024-06-17 21:45   云南  
这两天,17岁的中专生姜萍爆火。
她参加了一个份量很高的国际数学竞赛,取得了全球第12名的出色成绩。
在竞赛排名榜单上一众来自国外名校、清华北大的选手中间,姜萍“中专女生”的身份,让她显得特别突出。
很多人千方百计地想要挖出她竞赛作弊的证据,他们都觉得,一个中专女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背后必有高人指点,他们不肯相信——当一个人能在不被管束的条件下去尽情探索自己的热爱,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再正常不过的。

姜萍,实在是各种机缘巧合下的一个奇迹。
姜萍的中考成绩是612分,家境贫寒的她选择了一所中专,想要掌握一门手艺,早点出来工作养家。
中专没什么学习压力,她的父母又在外面打工顾不上管她,于是她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她又很幸运地遇到了数学老师王闰秋,这位老师知道该怎么把数学这门学科学到顶尖,并且愿意帮助姜萍,希望数学能让她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于是王闰秋老师给姜萍推荐了《高等数学》《数学分析》《偏微分方程》等很多高数书,又鼓励她报名参加了这次竞赛。在此之前,她甚至觉得自己“不配参赛”。

如果姜萍上了重点高中,老师肯定会教育她“不能偏科”,会让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弱势科目上,高等数学高考不考,现在也没必要学。
如果姜萍的父母“望女成凤”,那他们可能会去给她找各种辅导班,不会让她这样自由自在地探索数学的世界。
好在她是自由的,所以她的成绩,被世人看见。
姜萍的未来会怎么样,这个没人能预测。当各种机会在她面前展开,不知道以一个17岁女孩的心智,能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但如果还是能给她留一个空间,让她少受外界的打扰自己研究,无论她是不是选择继续深造,无论她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相信数学这门学科都能继续滋养她的生命。
我有一个想法可能会得罪很多父母——
我觉得每一个自由成长的生命,都能散发出自己独特的光芒,如果孩子被父母管得太多,TA与生俱来的光芒就会渐渐黯淡了。
前些年有一个备受媒体关注的“寒门贵子”庞众望,他父亲患精神分裂症,母亲下肢瘫痪,当年庞众望高分考入清华大学,如今已经读到博士三年级。看看庞众望母亲看她的眼神,满眼都是欣赏,虽然她不能帮儿子做什么,但她完全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什么都让孩子做主,而没有干涉他的成长。所以庞众望才会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还长成了一个身心健康,闪闪发光的孩子。
如果父母过多干涉孩子的成长,孩子想做的事情不让做,孩子想吃的东西说不健康限制孩子吃……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内心往往是匮乏缺爱的,渐渐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
父母要做的,是提供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然后用耐心和守望,陪伴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要给孩子充足的空间,去探索这个世界。

当然我们能找出很多各领域的成功人士,他们会感谢父母从小的培养。但是我们看不见的,是更多的孩子,在父母的逼迫下沦为平庸。
记得在一本心理学的书籍上看到过,有一个孩子从小喜欢打篮球,每一次投篮投中,父亲都会在旁边夸他,就是这种“被盯着”的感觉,让这个孩子渐渐不喜欢打篮球了。
如果孩子在某方面表现出兴趣,父母却表现得比孩子更感兴趣,反而会让孩子从此以后在做这件事的时候,都提不起劲。
我小时候也从没想到,自己每天结束了一天不愉快的学校生活之后,用来安慰自己的阅读和书写,后来成了我养活自己的手段和终生的事业。如果我父母没有给我自己胡乱读书写作的空间,而是因为我有写作天赋要“培养”我,我可能十几岁的时候就放弃写作这件事了。
就是因为很多孩子被家长“过分关注”,所以整个学生阶段都没有时间和空间去探索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从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茫然期”,不知道要考研还是考公?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做什么样的工作?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天赋何在?……
那些在家呆好几年备考的年轻人,看似很乖很上进,其实都非常可怜,因为他们丢掉了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天赋和热爱。
如今我们被困在信息茧房里,拼命作茧自缚、内卷,被别人的声音所影响,不敢相信自己的天赋。
一直在穷忙的状态,不如好好先选一件自己最有热情的事,把这件事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般的独特。
希望姜萍的故事,能启发更多的人,放手让自己,让自己的孩子去探索真正的热爱。




孙琬童
每天一张小小画,一点读书小心得,和你分享生命的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