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56岁哲学教授癌症去世,最后的时刻,他用两幅名画阐述生命

文化   2024-08-11 20:44   云南  
2024年8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交叉平台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朱锐去世,享年56岁。

(图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官网)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朱锐教授还一直在为学生们讲课,就像《相约星期二》中的那位生命走到尽头的教授一样,在最后的时间里,将对生命的感悟告诉世人。
朱锐教授的一门名为《艺术与人脑》的课极受欢迎,原本40人的课堂往往会容纳近百人。
2024年3月,朱锐教授在课堂上公开了自己的病情,说自己已经处于癌症晚期,“如果我哪天倒在课堂上,大家不要为我悲伤,因为我是哲学家,是不恐惧死亡的。”有一位学生把他的话发到了网上,得到了上万的点赞。
4月,朱锐教授又在课堂上宣布,他的化疗停止了,不会再耽误给大家上课了,但不是因为治好了,而是因为化疗没有作用了。

(《相约星期二》剧照)

“极昼工作室”在朱锐教授生命的最后时间里,对他做了一次访谈,在访谈中,朱锐用两幅世界名画,来阐述生命的状态。
一幅是卡米尔·毕沙罗在1874年的作品《白霜》
在这幅画中,一个中年人背负着柴火缓缓前行,地上满是霜雪。这个中年人仿佛不知道自己已经走了多久,也不知道这条路通往何方,他很想向前冲,但他没有力气,土地绊住了他的脚步。

(卡米尔·毕沙罗《白霜》)

朱锐教授认为,这幅画代表一个人中年的心态,虽然是负重前行,却也可以享受孤独,不带任何幻想和猜想,冷静又热情地看待这个世界。
虽然不知道自己将走向何方,但我们是活着的,我们眼前铺展开的自然,广袤而永无偏见。
另一幅画是安德鲁·怀思1948年创作的《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画中的克里斯蒂娜看起来像是一个少女,但现实中的她当时已经54岁了。克里斯蒂娜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没有办法正常行走,但她性格倔强,拒绝使用轮椅和拐杖,她常常就是像画中这样在爬行,用双手撑着自己的身体,在地上一点一点移动。

(安德鲁·怀斯《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而死亡的过程,就是进入了“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身体不再听使唤,远方那个最后的归宿,却又难以企及。
56岁的生命并不长,但朱锐教授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想告诉所有人:“死亡”其实是“生命”最伟大的发明。它恰恰跟永生相对,“死亡”给了世界一个重生的机会。
在今年的毕业季,朱锐教授还通过视频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们致辞,告诉大家:不要去内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空。
人们之所以内卷,不一定是因为人多资源少,而是因为人们“欲望单一化”,所有人都追求一样的东西,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实现“欲望的多元化”,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那片天空因你而灿烂。

(中国人民大学视频号截图)

生命的每一刻都知足,生命的每一刻都要去创造。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死,但没有人愿意相信这是事实,所以当真的要面对死亡的时候,人会崩溃,会失去人性。因为不愿意相信,太多年轻人肆无忌惮地挥霍生命,太多老年人因为恐惧而摧毁了自己活着的时间。
在走向死亡的过程中,像是吃饭、晒太阳这样生命中最习以为常,最简单的事,都成了最大的快乐,所以每一个健康人,都在享受着无比奢侈的一天又一天。
对待死亡的最好态度,或许就是:
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作好准,这样活着的每一刻你都会知足,每一刻你都会想要去创造。全然享受生命,才能绽放出超越生命的光芒。


孙琬童
每天一张小小画,一点读书小心得,和你分享生命的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