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无用?重看《觉醒年代》,更加坚定了为什么要学文科!

文化   2024-08-13 19:46   云南  

学习文科有什么意义?
最近,听到了不少唱衰文科的声音,“文科生”甚至成了一个用来骂人脑子不好使的词。
网红张雪峰先生在一场直播中甚至说,文科都是服务业,什么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
而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院长朱国华先生,在2024届毕业典礼上做了题为《文科何为》的致辞。朱国华表示,仅从就业的角度理解文科的价值,是错误的,仿佛大学文科培养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秘书、语文老师或是档案馆馆员。但对文科的学习而言,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的熏陶,而人文素养决定着一个人长远的潜能。
刚刚重温了经典电视剧《觉醒年代》,这部剧中所呈现的那一个个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正是用文科的力量,为旧中国找到了一条出路。
陈独秀为了寻找救国救民之科学,创办《新青年》杂志,又担任北大文科学长,奋勇充当这场思想文化启蒙运动的领军人。
李大钊身为北大图书馆馆长,始终心系底层的劳工群众,深入乡村进行田野考察,深感唤醒民众的迫切。

(《觉醒年代》剧照)

北大校长蔡元培,在就职演说中抨击为了升官发财而求学的风气,。“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生当以研究学问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蔡元培在北大践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策略,不拘一格降人才,尤其重视文科,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通等一大批杰出人物脱颖而出提供了大舞台,也为北大最终成为“国家最高学府”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觉醒年代》剧照)

“新文化派”的其他主将和骨干,如胡适、鲁迅、刘半农等,也都各尽其才,共同将新文化运动推向高潮。

(《觉醒年代》剧照)

《觉醒年代》中着墨不多的邵飘萍,值得所有在今天唱衰新闻专业的人好好认识一下。
他在北大课堂上问学生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需要哪些基本素质?”
有一名学生坚定地回答:“要做一名出色的记者,比知识更重要的,就是人的思想、立场还有职业操守。”而这正是邵飘萍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
邵飘萍认为记者的品性,包含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作为一名记者,邵飘萍坚守着初心,以笔为刀,将一股浩然之气和一片赤子之心诉诸于笔端。

(《觉醒年代》剧照)

就连辜鸿铭这样的复古派学者,也在对比了中西方文化后得出结论,中国人身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品性,就是“温良”,而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

(《觉醒年代》剧照)

看不起文科的人,并不真正了解文科,以为学文科就是死记硬背,读一堆无用的书。更为让人痛心的是,现在就连文科生自己也开始产生了怀疑,觉得文科就业难,收入低,学到的知识不被社会认可。
其实从文艺复兴到近现代,在世界范围里,人文学科都是大学的灵魂。

1、当代所有的科学,都源于哲学
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知识进行分科之前,像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学科,都叫“哲学”——哲学,就是人类一切的智慧之学。

(拉斐尔《雅典学院》)
科学是一种通过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来解释自然现象的方法。科学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
科学擅长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可以解决如何治疗某种疾病,如何制造一部手机。然而,当我们问一些更深层次的“为什么”时,现有的科学就没法解决了。
高更有一幅名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而人文学科的意义,就在于对这些问题的持续追问和回答。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
即便科学越来越厉害,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科学并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方式。文学、艺术、哲学、宗教,这些领域也都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理解方式。
一个不尊重人文学科的社会,是没有灵魂的呼吸、没有人性光辉的社会。
科学家爱因斯坦就十分热衷于阅读哲学著作,并将哲学和物理学紧密融合,他所就读的苏黎世工学院,就要求所有物理系的学生都要学一门“科学哲学”课。
爱因斯坦说,哲学赋予他的是“独立的判断能力”,爱因斯坦甚至认为,一个好的物理学家,也应该是个哲学家。

2、在科技迅猛发展难以刹车的时代,文科与理科同样重要
今天我们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人工智能的阶段,连科技狂人马斯克都要叫停人工智能,是为了要建立配套的道德标准和伦理规范,确保AI技术的应用不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危害。
今天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还有各种冲突和仇恨,远远不是科学能解决了,未来人类社会要变得更好,既要有人去发展科技,也要有人研究先进得文化。
在现在这个时代,想要应对未来,应该让自己有“全人”的完整思维与视角。对于理科生来说,文科的素养也是必备的。

3、要对自己诚实
早在100年前,中国就开始唱衰文科了。
电影《无问西东》中,1920年代,陈楚生饰演的清华学子吴岭澜,他的吴岭澜的国文与英文成绩都是“ 超E ”,傲视群雄,唯独物理成绩惨不忍睹(“ 不列 ”)。梅贻琦校长亲自劝他转系去文科。
吴岭澜的回答跟今天的一些人一样一样的,他觉得有出息、有抱负的人都得读“实科”,实在不行的才去念文科。
梅贻琦校长对他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而真实,就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无问西东》剧照)
吴岭澜明白了,原来“寻找生命意义”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他的人生终究是属于他自己,他不需要再听从别人的声音,他的心早就知道答案。
后来吴岭澜成了文科教授,他在战火中为自己的学生们讲授泰戈尔:“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他用自己的心,唤醒了学生们的生命。

(《无问西东》剧照)
戴锦华老师在一次对谈中也说过,如果有年轻人问她要不要读中文系,她会说,来吧。因为她见过太多成绩优秀的孩子因为父母的安排进入各种各样的热门专业,然后陷入了深深的忧郁和生命极度的困顿,直到他们来到中文系之后,才又重新活了过来。
学文科,可能真的无法让你制造出一个具体的东西,但你所创作的作品,你的观点会一直在这世间流传,它们不知道在哪个时刻点亮了谁,抚慰了谁。
跟随你的心去活吧,不要让社会的标准阻碍你的创造,耽误你的生命。

(《死亡诗社》剧照)

但朱国华先生也不得不感叹,理想中的文科,是照耀娑婆世界的灯塔,但现实中的文科,只是一个花瓶。
从智联招聘发布了《2024年大学生就业前景研判及高考志愿填报攻略》来看,毕业生工学专业的收入最高,占据了前50强中的41个席位,而文科处在末流。
再怎么强调《觉醒年代》里的文科思想能救国,可能也会让很多人无动于衷,因为头顶的月亮太过遥远,如今脚下却连六便士都很难找到。
所以今天还愿意选择文科的,一定是一群明知不可为而偏要为之的“理想主义者”。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即便学了热门的专业,或许前路也不是理想中的光明坦途,或许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停下脚步去思考,看向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选择文科并不是死路一条,选择理科也不会一劳永逸,关键是要认识你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面对自己的真实,勇敢上路,然后在路上不断完善自己。


参考资料
《文科都是服务业?要勇敢说不!》(“中国新闻周刊”,作者:霍思伊)



孙琬童
每天一张小小画,一点读书小心得,和你分享生命的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