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今天去敦煌工作成了“铁饭碗”,但前辈们吃了多少苦,想都不敢想
文化
2024-07-18 16:29
云南
4年前被“全国考古团宠”的女孩钟芳蓉,最近又上热搜了。
4年前的高考,钟芳蓉取得了湖南省文科第四名,676分的好成绩。当时让大家哗然的是,可以任意挑选名校各个热门专业的她,坚定地选择了北大考古系。
很多人认为考古专业将来没钱途,要坐一辈子冷板凳。难道钟芳蓉的脑袋瓦特了?
2020年的钟芳蓉说:“我从小就喜欢,报专业只用了几分钟,但我会为此坚持很久。”
4年之后,钟芳蓉做到了。
从北大考古系毕业后,钟芳蓉报考了敦煌研究院的石窟考古岗位,并且以面试92.4分的成绩名列第一。
4年以前,很多人或许觉得考古专业赚不了什么钱,而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可能大家反而会觉得,进敦煌研究院工作也不错啊,是个“铁饭碗”。
但在几十年前,去敦煌石窟工作,是个苦得不能再苦的差事,生活环境的恶劣超乎想象,然而还是有一代又一代的学者、艺术家,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敦煌,为祖国守护住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常书鸿:舍弃法国的优渥生活,此生只为守敦煌
常书鸿,是旅法艺术家。他以油画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里昂国立美术学校,又拿到公费赴巴黎深造,作品被法国多个艺术馆收藏,还是巴黎美术家协会、法国肖像画协会会员。
1930年代,常书鸿在巴黎这座有着浪漫文艺气息的城市过着优渥的生活,他是知名艺术家,巴黎还有他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
然而在1935年的秋天,对于常书鸿来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了。
一天,常书鸿在塞纳河畔的旧书摊看到了一本画册——《敦煌石窟图录》,他一拿起画册就放不下了,后来他又去法国吉美博物馆看到了来自中国敦煌的丝绸画,站在那一幅幅精妙绝伦的画作面前,常书鸿沉默了,他深感惭愧,觉得自己作为中国人,远渡重洋学习西方艺术,却对祖国伟大灿烂的艺术宝库一无所知。
常书鸿决定回国,去敦煌!
第二年,常书鸿就回到了祖国。
当时的敦煌莫高窟,就像是一座“废墟”。100多个石窟被流沙掩埋,当地人甚至在石窟里生火做饭,把壁画都熏黑了。
难以想象在当时,一位塞纳河畔的风雅艺术家,整天像个老农民一样干活,甚至屈尊给当地的地主画像,就为了搞到一点钱来给石窟安门,保护石窟。
敦煌莫高窟石窟四周荒无人烟,最近的村舍在30里开外,出门要带上打狗棍,是为了提防狼。
研究所就设立在破旧的寺院里,晚上睡土炕,工作用的桌子是土坯砌的,戈壁滩上永远都在刮大风,房间里永远蒙着土,饮用的水里有太多矿物质,影响健康,还是苦的,吃的也基本上只有咸菜馍馍。
更可怕的是生病了没有医生没有医院,常书鸿后来生的一个女儿,就是因为得了急病缺乏医疗而悲惨离世。
常书鸿的妻子忍受不了了,一天不告而别,跑到兰州后,妻子马上登报宣布与常书鸿离婚。
常书鸿就这样“被离婚”了,一双儿女无人照料,很多同事也忍受不了艰苦纷纷离开,最难的时候,研究所解散了,经费也没有,只剩下他和一双儿女和两个守窟工人。
多年后,常书鸿第二任妻子李承仙说,来敦煌的人都是“傻子”,因为不傻不行。
只有像常书鸿这样的“傻子”,才会在敦煌甘于忍受漫长的“无期徒刑”。
学者季羡林这样形容常书鸿:“筚路蓝缕,居功至伟。”
1994年6月23日,90岁的常书鸿与世长辞,他的一部分骨灰由家人带去了敦煌。
常书鸿常说,自己不是佛教徒,不相信前世今生的说法,但如果真的再一次托生为人,他还是会会选择绘画这个令人迷醉的职业,还是会向往巴黎这个世界一流的艺术之都,还是会受到敦煌的召唤义无反顾回到祖国,还是会完成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春蚕吐丝般的劳作中走完人生旅途。
樊锦诗:“敦煌是我的宿命”
钟芳蓉的偶像,是用一生守护敦煌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
在樊锦诗看来,敦煌,就是她一生的宿命。
樊锦诗的少女时代在上海度过,敦煌是她少年时代的一个美好的梦。
后来,樊锦诗考入了北京大学考古系。1962年,学校安排樊锦诗去敦煌实习,正是这次实习,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在樊锦诗的想象中,敦煌研究所应该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浪漫之所,但来了就傻眼了,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们,个个面黄肌瘦,身上的衣服洗得发白,一个个都跟当地农民一样。而且煌地区食物紧缺,很多人只能打草籽充饥。
那次实习还没结束,樊锦诗就离开了敦煌,因为她一个南方姑娘无法适应敦煌的气候,严重水土不服,病倒了。
但最后的毕业分配,樊锦诗还是被分配去了敦煌。她当时还天真地想,只要是国家需要,就愿意无条件地服从,先去工作个三、四年,然后就可以调到别的城市。
没想到,她这一坚守就是一辈子。
她一直记得北大教授宿白先生说的:“大浪淘沙,你不要看现在。一二十年之后,谁能沉得下心,谁才能够做出大的学问。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人潜心做学问。”
樊锦诗到了敦煌之后,大家住土房,喝咸水,还要在洞窟里临摹壁画,保护修复,调查内容,研究文献。敦煌的冬天特别冷,气温一般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日常用水都得凿开冰层,取冰烧水。每到夜晚,寒风夹杂着狼的嚎叫,让人不寒而栗。
更苦的是骨肉分离。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十九年,在这十九年中,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始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她始终愧疚,自己“不是一个好妻子,不是一个好妈妈”。
家庭与工作,身心两处不能会合,仿佛是敦煌莫高窟人的宿命。
如果说樊锦诗从来没有犹豫、没有动摇过,那是假话。敦煌和北京、上海相比,是两个世界。樊锦诗不止一次偷偷掉眼泪,可是只要第二天走进石窟看到那些壁画和雕塑,她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看着石窟中的佛像,樊锦诗想,过去的已经不能追回,未来根本不确定,一个人能拥有的只有现在,唯一能被人夺走的,也只有现在。她只有莫高窟这一个家,能退到哪里去呢?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更为安全和可靠。
樊锦诗认为,人生的幸福,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正是这种力量,可以让他面对所有困难,让他最终可以坦然地面对时间,面对生活,面对死亡。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己的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那个自我。
樊锦诗六十岁接受了敦煌研究院院长的任命,在临近退休的年纪又重新起跑。
樊锦诗年轻时是个内向沉默的人,上台说不出话,但当了领导之后,就得改变自己,更要努力理解并关心每一个人,自己有责任为敦煌事业的发展留住人才。如果有朝一日离开敦煌时,大伙儿能说,“这老太婆还为敦煌做了点实事”,她就满足了。
樊锦诗当了院长之后,最大的贡献,是2003年提出了用数字化的方式展现敦煌,2015年8月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正式投入运营,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2017年,“数字敦煌”资源库英文版正式开通……自此,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免费欣赏敦煌石窟,莫高窟实现了“容颜永驻”。
樊锦诗说,自己活到现在这个年纪,明白名利这个东西,其实是虚的,人都是要死的,但是,你来到世界上,该做的事做了,尽到了你应尽的责任,出了你该出的力,你没有愧对祖先和前辈交给你的事业,你可以坦然地说:“我为敦煌尽力了!”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舍身饲虎——敦煌人的精神
常书鸿和樊锦诗都曾经提到过一幅敦煌壁画——《摩诃萨埵王子舍身饲虎图》,他们都是从这副画中得到了人生的启示。
萨埵那太子一行出去狩猎,为了拯救已濒绝境的饿虎,他跳下了悬崖,由于母虎已奄奄一息,无力去吃躺在面前的萨埵那太子,太子再次登上山崖,以木枝刺颈出血,然后再次跳下,这样就可以让众虎闻到血腥味,先舔其鲜血,等到气力有所恢复后,再啖食全身。
萨埵那王子故事的惊心动魄,不单是他的“饲虎”,而是从中体现的彻底牺牲的精神,彻底无我的精神。对每个有志从事敦煌艺术的人而言,这都是一则最重要的人生经典。
而常书鸿直到站《摩诃萨埵王子舍身饲虎图》前,才意识到自己真的是为艺术舍身来了。他到这个洞窟来的次数最多,因为他总觉得,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艺术的陶醉,而是人生的启迪,它以严酷而又惨烈的事实告诉人们,什么叫做义无反顾的牺牲。
樊锦诗在看到《摩诃萨埵王子舍身饲虎图》时,她想,萨埵那太子可以舍身饲虎,她自己为什么不能舍弃一切侍奉艺术、侍奉这座伟大的民族艺术宝库呢?它是多么脆弱多么需要保护,需要终生为它效力的人啊!如果为了个人的一些挫折与磨难就放弃责任而退却的话,这个劫后余生的艺术宝库,很可能随时再遭劫难。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和弘扬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开拓、探索。这不是几代人、几十年所能完成的事情,需要世世代代不断地为它付出,不断地努力。
希望新一代敦煌人也不忘记,守护敦煌,是一个神圣的职责。
参考资料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专传》(作者:叶文玲,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我心归处是敦煌 : 樊锦诗自述》(樊锦诗 口述 / 顾春芳 撰写,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AwODk1Ng==&mid=2650475303&idx=1&sn=1e21dd3ab8ddcd12e9790836e7307fe3
孙琬童
每天一张小小画,一点读书小心得,和你分享生命的美好
最新文章
曾深信“文科无用”的我,为什么放弃985理工科专业,走上文科的职业道路?
《黑神话·悟空》两位创始人:因为不欺骗自己,才能成为“天命人”,做出“天命之事”
211高校毕业,多次考公第一的女生,竟饿死在出租屋?为何“好学生”的出路,会越来越窄?
从仅有2名女选手,到笑傲群雄:感谢中国奥运史上5位伟大的女性
说全红婵是“白痴”的记者和《逆行人生》中的高志垒:傲慢是最大的愚蠢
第一个在谷歌休产假的女生走了
8大风华绝代的邵氏女星,有人自杀,有人勇斗小三,有人长红至今
文科无用?重看《觉醒年代》,更加坚定了为什么要学文科!
普通人想要像奥运冠军一样“跨越不可能”?可以试试这本超级畅销书中的日程表
人大56岁哲学教授癌症去世,最后的时刻,他用两幅名画阐述生命
跳水“梦之队”背后的“爽文大女主”,中国队有她真是幸运!
全红婵、潘展乐身上的“主角感”,是一个人强大的根本原因
像奥运冠军一样“灵性自律”,我20天写出了3篇超级大爆款,阅读量80万+
姓名学 | 这届奥运会上的“有钱小孩”们,都是清一色的好名字
如何翻转负债,提升财富能量?——明天开始每天去跑5公里就好了
中国队“10天200检”,美国队却能“持证吃药”,如何面对奥运赛场和人生的不公平?
豪掷2000万“All in”鸡娃,郑钦文家庭的教育模式,我们应该学习吗?
培养一个郑钦文需要多少钱?奥运赛场上的“贵族精英”和“寒门贵子”,揭露出的“残酷真相”
郭晶晶,从“至暗时刻”到“英雄之旅”:我命由我不由天!
世界首富马斯克的儿子变成了女儿,而这位作家,他允许女儿变成了儿子
跟着巴黎奥运会的7个“文学彩蛋”来读书
郭晶晶好命的秘密:单纯且有强大内核的人,最接近天道
输给孙颖莎,但特别开心,61岁倪夏莲的人生智慧:输赢只是人生的十分之一
高考672分放弃“985”带编入学,穷人最常见的梦想就是:他们的孩子能拥有编制
如果90后们真的要65岁才能退休,那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不上班6年,旅居大理,我终于从“自由”的梦里醒来
90年前中国第一位奥运女选手,被泼了半辈子脏水的“东方美人鱼”
猫咪版《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在这里总能找到你的人生解药
电影《抓娃娃》,被360度无死角盯着的马继业,被忽视的马大俊,谁受到的伤害更深?
可能很多拿到985录取通知书的孩子,都崩溃到想要退学
郑佩佩的一生,示范了一个“传统好女人”,如何打破枷锁,重塑自我
今天去敦煌工作成了“铁饭碗”,但前辈们吃了多少苦,想都不敢想
从负债2000万到过上富足人生,需要改变这4个方面的认知
诺奖得主门罗“看不见的女儿”,竟是现实版苏更生?她为什么直到57岁才说出真相?
姓名学 | “林黛玉”和“陈晓旭”还真是挺像的
《墨雨云间》李梦演的“疯批公主”,历史上的原型是这几位吧?
姓名学 | 刘亦菲、张馨予状态怎么这么好?想当“神仙姐姐”,要取个啥样的名字?
100岁的叶嘉莹先生,她也曾想过结束生命
亦舒塑造黄玫瑰这个“只知道漂漂亮亮谈恋爱,一辈子没上过班”的人物,意义何在?
中金女生悲剧的警示:最重要的,是对生命认知的教育
8个亦舒女郎,《玫瑰的故事》中的黄玫瑰,是“最琼瑶”的一个
姓名学 | 为什么“林生斌”和“吴谢宇”都是好名字?
高考志愿尘埃落定之后,如何冲破迷茫?这5本书告诉你
高考完2天花光我妈3个月工资:这样的孩子,缺失了重要的一课
赚钱是最好的修行,邀你和我一起
如果能像黄亦玫一样选大学专业,该有多好啊!
围攻姜萍的人:操碎了别人的心肝,浪费的是自己的生命
人人都能成为“天才少女”姜萍,只要能“不被监视”地去自由探索热爱
姓名学趣谈:说说“姜萍”这个名字,她果然是个能独处的大佬啊!
《红楼梦》姓名学2:从名字看,秦可卿是个罪犯?贾宝玉是个作家?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