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温除大热验案

文摘   2024-12-15 20:53   江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病情概况:梅某某,女,64岁,膀胱癌术后复发,2024-10-07于我科门诊初诊,诉发热39℃,出虚汗,于外院用亚胺培南联合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仍高热不退。服用中药后,热势逐渐下降,精神逐渐好转,至2024-11-01复诊时诉出虚汗基本消退,无发热。


病例详情2024-10-07初诊主诉:膀胱癌术后5月余。现病史:2024-4膀胱肿瘤切除术,分期:cT2NOM0。后膀胱灌注治疗+注射维迪西妥单抗。治疗过程中,9月发现复发,左输尿管积液。2024-9-18予输尿支架置入术()。支架植入后反复发热,外院考虑左肾脓肿,给予亚胺培南联合替考拉宁抗感染,氟康唑抗真菌7天,无法退热而出院,特来求诊中医。刻见:精神萎靡不振,无法行走,贫血貌、脸部浮肿,发热,39℃,出汗多,头痛、无痰,无咽痛,家人推轮椅送来就诊,大便稀,舌淡苔白,脉细数,无力。

辅助检查:膀胱镜2024-9-7膀胱新生物。2024-9-14:膀胱术后改变,左后壁明显强化软组织影,需除外肿瘤复发左肾、输尿管积水:左肾异常改变,首先考虑脓肿形成;双肾囊肿;右肾小结石;腹膜后、左肾门周围多发稍大淋巴结;肝多发囊肿;双侧胸腔微量积液。

中医诊断:膀胱癌-阴阳气血亏虚   发热-阳虚发热

西医诊断:膀胱恶性肿瘤

中医处方:

黑顺片30g  干姜20g  桂枝20g   吴茱萸10g  

黄芪30g   白术15g  党参15g   甘草6g

酒炒升麻20g 当归10g  金银花15g  大青叶20g 

板蓝根20g  醋北柴胡30g 麻黄10g           

×7剂 内服:每日一剂,每剂水煎两次,每煎取汁150ml

(2024-10-07初诊舌苔)

2024-10-11二诊刻下精神萎靡,贫血貌,脸部浮肿,发热较前减轻,热势下降,最高体温37.6℃,出虚减少,头痛、手麻改善,无痰,无咽痛,患者轮椅入院,行走乏力,大便稀,舌淡苔白,脉细数,无力。

中医处方:

黑顺片10g  山茱萸30g  桂枝10g   吴茱萸5g

黄芪30g   白术15g   党参15g   甘草6g

酒炒升麻10g 当归10g   金银花15g  大青叶20g

板蓝根20g  醋北柴胡30g 生石膏30g

×7剂内服:每日一剂,每剂水煎两次,每前取汁150m1,药汁混合,分早晚两次温服。

益精填髓生血方50g

×7剂 内服:每次一小袋,每日早晚两次温服

2024-10-18三诊刻下精神改善,嗜睡改善,贫血貌,脸部浮肿,发热较前减轻,最高体温37.4℃,出虚汗减少,头痛,手麻改善,无痰,无咽痛,患者轮椅就诊,行走乏力,大便成形,舌淡白,脉细数无力。

中医处方:

黑顺片20g  山茱英30g   桂枝10g   川芎15g  

黄芪45g   白术15g    党参15g   甘草6g

酒炒升麻10g 当归10g         金银花15g  大青叶20g

板蓝根20g  醋北柴胡30g  生百膏30g

×14剂 内服:每日一剂,每剂水前两次,每前取汁150ml,药汁混合,分早晚两次温服。

益精填髓生血方50g

×14剂 内服:每次一小袋,每日早晚两次温服

2024-11-01四诊刻下:精神改普,嗜睡改善,贫血貌,脸部浮肿,现无发热,出虚汗基本消退,头痛、腹痛,下午、夜间疼痛明显,手麻改善,无痰,无咽痛,双下肢水肿,患者轮椅就诊,无法行走,大便成形,舌淡,白苔渐退,唯余舌根,脉沉无力。

中医处方:

黑顺片20g  山萸肉30g   桂枝10g    川芎30g

黄芪45g   白术15g    党参15g    甘草6g

炒蔓荆子10g 当归10g    大青叶10g   粉葛30g

醋北柴胡10g 射干10g    白芷15g

×14剂内服:每日一剂,每剂水煎两次,每煎取汁150m1,药汁混合,分早晚两次温服。

益精填髓生血方50g

×14剂 内服:每次一小袋,每日早晚两次温服

(2024-11-01四诊舌苔)


按语

1.输尿管支架植入术后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从而引起病人发热,严重者可出现高热合并感染性休克。这时抗感染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2.患者已用上了比较高端的抗生素,却难以见效,可能是抗生素原发性耐药。其耐药有多种原因,其中身体素质差,机体无法有效地输送、吸收药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中医的角度来讲,阳气衰微是这种类型发热的一个重要病机。  

3.方药分析:患者初诊诉高烧不退,疲劳乏力,结合患者舌质淡红,舌苔白,中医考虑为阳虚发热。按照中医的阴阳理论来说,阳盛则热,阳虚则寒,为什么阳虚会发热?因为中医的阴阳学说还有阴阳格拒的理论,就是说,阴和阳某一方面太过虚弱,不能互根互用就会格拒。如果阳气过于虚弱,不能被阴气所收敛,就会浮越在外,而出现发热症状,

阳虚发热一般起病较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高热患者较少,并常兼有头晕、神疲、自汗、四肢不温、少气懒言、腰膝酸软、纳少便溏、面色恍白、脉弱等症状,且阳虚发热一般有气血、阴阳亏虚的病史,一般无感受外邪所导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状。这类发热不能纯用苦寒清热,当以益气温阳、回阳救逆为主,佐以清热之品。
方用四大温药附子、桂枝、干姜、吴茱萸温阳救逆,《本草汇言》称“附子能入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元,则浮游之火自熄矣......”;干姜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胃;《本经》谓吴茱萸“逐风邪,开腠理,咳逆寒热”;桂枝不仅温通经脉,又能开腠理,解表发汗。四药合用温阳救逆,而又蕴含开腠解表之功。
方中含补中益气汤全方,此方为李杲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创,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方中升麻、柴胡重用不在升提,而在清热解毒而强势退热。《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有关升麻功用的记载,如“主解百毒,辟温疾,瘴气邪气,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宋代名医朱肱用升麻代替犀牛角清热,国医大师裘沛然认为升麻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阳气虚于内为病之本,邪热浮于外为病之标,故加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石膏等清热解毒退热。汗出较多为何用麻黄?患者面目浮肿,麻黄利水消肿,此其一也;汗出为阳虚,麻黄性温,虽解表而能助阳,且能激发身体应急力而有疏肝之效,在大剂温阳救逆药中无发汗之虑,此其二也;二诊后加入大剂山萸肉更可防其发汗之弊。

李志明大夫
1.发布出诊、停诊通知2.医学知识普及3.健康宣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