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年演员赵露思坐轮椅现身医院,引发热议。赵露思好友发文替其报平安,称其进过抢救室,并患有失语等症状。
随后,赵露思就自曝医生诊断书,承认得了一种叫作“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疾病。
她表示自己从2019年出现抑郁情绪,但没有引起重视,这几年情况越来越不好,体重一度降到36.9公斤,2024年出现频繁干呕、眩晕、关节疼、颈椎疼等明显躯体化症状和过敏症状,一度以为是药物副作用。
什么是分离(转换性)障碍?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章瑜表示,分离(转换性)障碍或许是一个略显陌生的词汇,但它的另一个名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癔症。这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患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简单理解就是,当你的心理压力积累到无法承受时,为了保护自己,身体就会出来“抗议”,转换为身体的症状表现出来,但医学检查显示身体完全正常。但你不是“装病”,而是情绪问题在通过身体表现出来。
“类似这种瘫痪、下肢不能动的严重转换的症状可能不太常见,但是和情绪相关的躯体症状确并不少见”章瑜说道。不少网友坦言自己有过类似经历:胃痛、胀气、喘不上气、头痛、心悸、过敏、失眠……结果跑遍神经内科、心内、骨科、疼痛科、皮肤科、消化内科等等,检查结果都是一切正常。也就是说,患者的主观体验与客观检查严重不匹配。
抑郁症患者的小禾(化名)正在读初中,由于父母在很早就离婚了,妈妈一个人将他辛苦抚养长大。到了青春期以后,小禾的思维意识发生巨大转变,格外需要父母的关注,然而妈妈忙于工作,长久不联系的爸爸将他淡忘,小禾内心的痛苦时常无处诉说。
一次模拟考试中,正在答卷的小禾突然从椅子摔倒在了地上,吓得妈妈急忙带着他到医院看病。然而,神经内科、心内科等各个科室医生都来检查了,结果都显示没问题。也许是考试太紧张了,妈妈就带着他回家了。从这天以后,小禾每隔一个月就会因为突然昏倒被送往医院急诊,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原因,有时候还会忘记发生过的事。
直到有一次,在一次与妈妈的争吵后,小禾突然忘记怎么讲话了,无论妈妈怎么“测试”,小禾都开不了口。这时,学校老师提醒了小禾妈妈,要尽快带着孩子来看心理医生,于是他们来到了市一医院,找到了章瑜副主任医师。
经过各项专科检查,章瑜医生诊断小禾为抑郁症伴有分离(转换性)障碍。她表示,虽然分离转换性障碍不等同于抑郁症,症状也有所不同,但它们经常同时发生。
分离(转换性)障碍会有哪些症状?
分离(转换性)障碍最常见的症状为痉挛发作,又称“假性癫痫发作”,患者因为情绪激动或受到暗示突然发作,发作没有固定的形式,可以表现如四肢挺直、肢体抖动、抽搐、痉挛等,还可以表现为肢体瘫痪、失明、失聪、失音,以及各种躯体症状,如头痛、胸闷、心悸、气促、腹痛、呕吐等。
值得一提的是,分离(转换性)障碍目前归类为心理因素占主要因素的精神障碍,患者并无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一旦诱因消失患者便可痊愈。
发现分离(转换性)障碍,你该怎么办?
确诊分离(转换性)障碍,大家不能坐以待毙。以下是一些应对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策略:
• 寻求专业帮助:当症状严重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治疗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其中以心理治疗为主,包括暗示治疗、认知治疗、催眠治疗、家庭治疗以及全程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 自我关怀:认识到疾病不是个人的错,并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正视自身存在的性格缺陷,寻找适合自己的缓解方法。
• 活力的恢复:通过运动、冥想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来恢复活力,特别是户外运动,可以帮助提升情绪。
• 寻找生活的意义:设定目标,找到生活的意义,即使是小目标也能带来成就感和动力。
• 建立亲密关系: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社交活动来获得支持和幸福感,不要让自己孤立。
最后,请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挑战,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康复,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心理疾病,重拾健康和幸福。
采写:67 编辑:煦
本文由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