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俊随笔 | 传承的力量:一个“励学力行 善建筑成”的时光故事

文化   文化   2023-09-02 16:41   内蒙古  

传 承 的 力 量

——一个“励学力行 善建筑成”的时光故事

王利俊

在内蒙古建院人的时光印记里,那些念念不忘的瞬间,就像岁月的注脚,记录了这所校园的往事。打开记忆的闸门,所有的历久弥新,都是建院人“励学力行,善建筑成”的根与魂,用奋斗与担当诠释着校训精神和传承的力量!

  

励学则智通。在建院人眼里,“励学”之意,就是学生发奋求学,老师勤勉教学,师生都刻苦钻研磨砺,注重知识的学习、素养的提升、思维的创新和观念的变革。

多少岁月转换、数次校名更替,但无论是初创时期的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还是开始举办本科层次教育的内蒙古建筑学院,无论是全国建筑类中专名校的内蒙古建筑学校,还是国家示范校、国家优质校、国家双高建设校的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励学”理念一直未变,延续至今。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等建筑老八校的全力援建,其基因血脉和先天优势,业已深深植入学校改革建设和师生成长成才的每个细节。崇学尚学的励学传统、育德强技的育人模式,催生“教风正、学风纯、作风实、校风清”的建院气派。建院一度被誉为“塞北小清华”、“培养建设人才的摇篮”,其中缘由不言而喻。

德技并修、育训一体,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发力,让“励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与专业课程密切相关、各具特色的实习实训实操现场工程师培育,唤醒并激发起青年学子争做当代鲁班和大国工匠的空前热情。党史教育基地、沉浸式思政课教学基地、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多维度、立体式、全方位育人基地建设,已经而且正在发挥着铸魂增智、凝心聚力、正风促干的强大动力。

  

力行则志达。“力行”有“努力实践,奋力前行”之意,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要求。“励学”在前,“力行”在后,还有“知而后行”“知行合一”之意,建院人谙熟“学”与“行”的辩证关系。

勤勉敬业的建院人,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服务自治区和祖国北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举凡党建引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管理跃升......建院人始终用“力行”告诉大家,何谓“行稳致远”。

应时而动,守土尽责。学校践行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改革任务,主动对接国家“节能减排、宜居环境”战略和自治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内蒙古“五大任务”谋篇布局,突破专业壁垒、融汇专业优势,重点在智能建造、绿色节能、市政路桥、航拍测绘、特种设备、消防安全、生活服务、文化传媒等技术领域布局专业,形成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专业架构。同时在全区率先成立内蒙古乡村建设研究院,进而为推进绿色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繁荣提供建院样板。

  

善建者不拔。“善建”原指“善于建立自身道德的人不会动摇,善于秉持自身道德的人不会丧失信心”,强调打好基础的重要性,有激励师生“打下专业基础,投身建设行业”之意。

敢为人先的建院人,都明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个最朴素的道理,也知晓“基础”的多层含义。惟其如此,强基固本成为学校一以贯之的追求。

学校审时度势、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实施校区建设工程,下大力拓展办学空间、做强发展增量,持续推进“专业集群新特色、产教融合新模式、交流合作新格局、魅力校园新生态”等“四新发展路径”,深入实施“德育铸魂、层次跃升、标准示范、服务更新、质量保障”等“五大重点工程”,着力打造支撑内蒙古重点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高地,努力成为全国土建、交通、市政、设备等工程类现代职业教学高峰,为造就新时代塞外鲁班和大国工匠打下坚实基础。

  

大成用不弊。最为完满的东西,其作用永远不会衰竭。建院校训中“筑成”一词,颇有“成就一番建筑伟业”的含义。

敢于胜利的建院人,赓续“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始终与国家、民族、地区的命运息息相通,走出一条“艰苦奋斗--风雨兼程--华丽转身”的传承之路。

自1956年办学以来,学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近10万名毕业生,他们活跃在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众多领域,成为响当当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优秀校友担负着“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时代重任。

2023年,学校牵头成立“智能建造产教科融合共同体”,旨在以数字化改造、低碳化转型、智能化提升、工业化发展为方向,建立产教科协同创新发展机制,打造助力建筑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鲜明职教亮点和技术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产教科深度融合示范样本......

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励学力行,善建筑成。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建院人教育报国的初心使命从未改变。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职业教育新的春天里,建院人再次乘风破浪,踏上更广阔的征程!

2023年夏月


   作者简介

王利俊,笔名伊梦,网名沙打旺,男,汉族,中共党员,副研究员,汉语言文学本科、经济学研究生学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智能融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德育工作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法学会会员,内蒙古学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内蒙古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科社学会理事、内蒙古法学会理事、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教育工委)宣讲团成员、内蒙古国学研究会特邀演讲嘉宾;中国教育报、中国建设报、内蒙古日报等特约通讯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教育、党建思政、民族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有专著《感动中国的十位成功父母》1部和合著《时尚50年》《21世纪财富转移》等10余部,主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课题1项、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课题1项,参与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5项。系列理论文章和专稿在实践、学习强国内蒙古平台、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中国教育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建设教育、内蒙古日报、光明网、新华网等刊发。系内蒙古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研究成果二等奖获得者等。


有大量诗歌、散文(散文诗)、随笔等文学作品在乌兰察布日报、呼和浩特晚报(日报)、乌海日报、山丹、草原、这一代、少年文艺(上海)、内蒙古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创文网、华人头条、草原客户端、新华号、微摄等发表获奖。报告文学作品收录《手足情》《塞北热土》《内蒙古改革家风采录》《中国北鏖战》等书。个人文学成果和事迹入选《内蒙古作家大辞典》。
   

      

   

王利俊
在这里,王利俊(笔名伊梦,网名沙打旺)将本着“以文会友、以诚待友、以情交友”之精神,竭诚与诸位亲友分享个人原创作品的同时,共同开启一段诗意人生...... 这里的文图均为原创作品,如转载刊发,请注明出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