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和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主办的“数字建造-智慧未来”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节,汇聚政府主管部门、高职院校、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企业、媒体等近500人与会,还获得了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引发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原来,这“一会一节”,内容非常丰富,除了设置圆桌对话、院士讲座、主题报告,还发布《内蒙古智能建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举行校企签约仪式,并启动“向北开放职业教育联盟”,设立建筑艺术展等。难怪不少人士赞曰:大会吸引一批院士学者、企业领军人物,围绕“数字建造-智慧未来”开展主题交流、分享创新成果、展望未来愿景,可谓深意满满。智能建造是建筑领域基础坚实、大有可为的新兴产业,是绿色环保、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更是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产业。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行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人民对优美人居环境的新期待,基于建筑行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动能、数字建造与智慧未来的新思考,如何深度谋划并走出一条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培养更多卓越的未来产业人才?责任如磐,这也正是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主办本次大会的初衷。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范志忠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大会,实现“三大目标”:其一,共同研究建筑业进入智能化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职业教育进入本科时代校企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和“卓越现场工程师”的新模式;其二,共同探索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三融”新思路,构建以校企联盟为平台、项目为纽带的校企共同育人新格局,探索企业出题、院校答题、校企协同攻关新做法;其三,共同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校企合作共生体,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相互赋能的可持续发展新机制。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社长、分党组书记于长洪表示,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始终关注智能建造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布局,在媒体传播、智库服务等方面开展了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实践。未来,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将继续致力于“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媒体资源、传播渠道等专业优势,积极宣传内蒙古在智能建造领域的政策支持、战略部署、主动作为;二是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为内蒙古智能建造大局增智提效;三是携手多方力量,助力推动内蒙古建筑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书写“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新篇章筑基赋能。本次大会期间,新华社旗下新华财经和中国新闻社等国内众多媒体,共同见证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34家企业签约的实况。如此高密度签约,旨在不断强化校企合作,以产业发展赋能专业发展,以专业优势支持产业发展,校企共谋高质量发展。而就在大会前夕,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发起浙江省玉环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24家企业、内蒙古24家重点企业开展东西部协作交流及校企对接活动,搭建东西部“两地三方”协同联动的合作交流平台。以教育链为牵引,强化人才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所有着67年办学历程建筑类院校的使命担当,可见一斑。推进“一带一路”和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加快推进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这是由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举行职业院校国际合作发展研讨会暨向北开放职业教育联盟成立大会的目的所在。“向北开放职业教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于职业教育立足区域重点产业领域、拓宽向北开放国际合作渠道、提升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俊喜如此评价。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范志忠表示,向北开放职业教育联盟将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打造“骏马工坊”职业教育国际品牌为抓手,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骏马工坊”,为会员院校在推动资源融合和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研发、共建国际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等方面,提供更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俊喜,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合作交流处处长侯敬民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蒙古国IET技术工艺高等学院、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建筑业协会、兴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向北开放职业教育联盟联合发起单位进行了授牌。浙江省高等学校国际学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原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田野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为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契机,职业教育国际化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加强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将成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产教融合、随教出海、随企出海新动力。作为“数字建造-智慧未来”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节的主题活动之一,该艺术节涵盖了建筑艺术主题报告会、建筑艺术作品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重要内容。报告会期间,主讲专家分别围绕中国古建筑特点,艺术、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智能建筑与智慧建筑的理性思考,乃至平等空间等话题,颇具针对性地进行了主题分享。国际建筑成果展览以建筑模型和展板形式亮相,兼蓄国际、社会、教育、建筑、媒体、大师的集合,重点关注生态人文、绿色发展、数字智慧,充分体现建筑艺术的美学价值。其中的14件建筑模型作品,最为典型的包括非盟会议中心、雄安新区容东体育馆、江门中科健康创新生物产业园、郎岱云上度假酒店、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项目、海杰亚卫星厂房改造项目等。当然也有内蒙古的建筑模型作品,主要是内蒙古工业大学张鹏举教授设计主创的内蒙古工大建筑馆、内蒙古工大设计院、雕塑博物馆、罕山生态馆、盛乐游客中心等代表作。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牛建刚在接受新华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筹办国际建筑艺术节,目的就是搭建智能建造融合交流平台,推动建筑业智能化、工业化、低碳化发展,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新技术、新建造的艺术性表达。这是对建筑师的新挑战、新尝试。牛建刚校长坦言,建筑师在智能建造基础上设计建筑方案,要通过艺术的表达,呈现智能建造的科技性。这就要求建筑师学深智能建造知识,学透新技术、用好新技术,真正把本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推动建筑业智能化、工业化、低碳化发展的同时提高建筑领域的艺术性。“时代在发展,审美在改变。”牛建刚校长表示,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道路上,我国大量存量建筑急需关注个性化需求,与时俱进,建筑师还有很大发挥空间,市场前景广阔。本次大会前不久,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华通讯社内蒙古分社、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承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舞台剧《如见》走进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帷幕徐徐拉开,灯光渐渐升起,时尚的布景,唯美的舞姿,一场关于人生的深刻思考正悄然展开……来自首府地区的艺术家、舞蹈家,以创新性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去探索舞蹈艺术的时代价值、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度,以艺术形式教育引导现场师生在作品中捕捉生活的缩影,窥见自己的内心,获得情感的共鸣,完成对人生哲思的启迪和传递。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将优秀的新时代文艺作品带给学生,以艺术语言为中介,通过自然和城市、舞蹈与建筑、建筑与生命的对接,充分发挥出精品艺术在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独特育人作用。本次大会,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决策部署的一件大事。本次大会,也是充分发挥政府支持、行业聚合、市场主体作用,着力破解制约产教深度融合的机制性障碍,构建校企共育人才的新模式、探索科教融汇新路径、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促进教育与产业要素集聚融合的一件好事。本次大会,更是全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深入落实全国、全区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贡献院校力量的一件幸事。敢于抢机遇、破难题、闯新路!这是本次大会传递出的最强音。集聚建筑行业协会、建筑行业企业、建筑行业科研机构、建筑行业学校、政府主管部门、银行金融机构等六方资源,为实现建筑业的工业化、数字化、低碳化、智慧化创新发展,为实现政策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开放育人,首要敢于抢机遇、破难题、闯新路!加快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科教动态融汇、职普有序融通,增强学校以有为政府为引领,发挥有效市场作用,全面提升学校的社会能力、市场能力和师生的创新、创造、创富能力,务要敢于抢机遇、破难题、闯新路!打造思想引领、文化传播、艺术展示、内涵表达、精神传承为一体的建筑艺术作品展示平台,让“建筑是艺术的综合表达”这一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扎实开展党建铸魂、文化润心、艺术育人实践,还要敢于抢机遇、破难题、闯新路!启动学校海绵校园、零碳校园、智慧校园、古建校园、文化校园、健康校园建设,实现新时代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实现新时代教师“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实现新时代青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理想抱负,着力培养新时代人居环境卓越现场工程师,更要敢于抢机遇、破难题、闯新路!创新创造永远在路上。而数字建造、智慧未来之路,就在脚下,就在前方......王利俊,笔名伊梦,网名沙打旺,男,汉族,中共党员,副研究员,汉语言文学本科、经济学研究生学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智能融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德育工作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法学会会员,北京立德树人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内蒙古学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内蒙古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科社学会理事、内蒙古法学会理事、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教育工委)宣讲团成员、内蒙古国学研究会特邀演讲嘉宾;中国教育报、中国建设报、内蒙古日报等特约通讯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教育、党建思政、民族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有专著《感动中国的十位成功父母》1部和合著《时尚50年》《21世纪财富转移》等10余部,主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课题1项、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课题1项,参与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5项。系列理论文章和专稿在实践、学习强国内蒙古平台、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中国教育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建设教育、内蒙古日报、光明网、新华网等刊发。系内蒙古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研究成果二等奖获得者等。
有大量诗歌、散文(散文诗)、随笔等文学作品在乌兰察布日报、呼和浩特晚报(日报)、乌海日报、山丹、草原、这一代、少年文艺(上海)、内蒙古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创文网、华人头条、草原客户端、新华号、微摄等发表获奖。报告文学作品收录于《手足情》《塞北热土》《内蒙古改革家风采录》《中国北鏖战》等书。个人文学成果和事迹入选《内蒙古作家大辞典》。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