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党的历史,感悟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6月22日,就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一场名为“信仰的力量——传薪火多元共育 启未来善建北疆”的主题文艺演出,在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鲁班大礼堂隆重举行。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内蒙古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基金会、呼和浩特市文旅投集团、大有兴业实业集团,联合兴泰建设集团、内蒙古建设集团等10余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单位,共同举办了这次喜迎七一重大红色文化活动。500余名师生和政行企校各方嘉宾,共同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颂歌献给党”的主旋律,分享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和文化盛宴。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具体举措!这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时代命题的积极响应!这是教育新时代青年恪守“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信念追求,引导新时代教师践行“躬耕教坛、强国有我”责任担当,推动新时代学校担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这是科学运用“红蓝融合”理念,助力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政行企校深度合作、有效联动,汇聚中华民族复兴伟力的生动实践!连日来,新华社客户端内蒙古频道、内蒙古日报、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内蒙古教育发布、内蒙古日报草原云、红蓝融合内蒙古中心官微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此予以专题报道,引发广泛关注。仅仅一周时间,新华社客户端内蒙古频道的浏览量就高达71.2万人次。02
我们之所以把本次主题文艺演出作为一场思政大课,是因为两位特殊嘉宾亲临现场授课——
一位是曾获“全国优秀志愿者”“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道德模范”“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最美退役军人”“内蒙古自治区首届十大社会公益名人”“北疆楷模”等荣誉称号的内蒙古自治区监狱管理局退休干部魏明同志,一位是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毛主席接见的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民兵、国防教育宣传大使张林枝同志。两位耄耋老革命,受邀为广大师生讲授思政课。重温峥嵘岁月、畅谈革命理想,二老结合自身成长故事和心路历程,巧妙地把爱国主义教育送进课堂。尤其是张老那句“没有七一就没有八一、没有八一就没有十一”的朴实话语,更让我们后生晚辈感同身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就没有人民军队”、“党指挥枪”......朴实的话语,说出的却是多么深刻的道理!何况,整场演出被精心设置成四个课程单元。更何况,包括主持人在内的演职人员中,既有专业人士,更多的是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历史的记忆”从现实走进历史,通过诗朗诵《那段不可忘却的历史》、雕塑组诗《英雄礼赞》展现中国共产党饱经风雨而风华正茂,感受历经磨难的生生不息,激发大家铭记这一段不可忘却的苦难与辉煌。“民族的风采”用《万马奔腾》《藏家儿女心向党》《苗岭的早晨》等器乐表演的形式,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历史,牢记总书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殷殷嘱托,表达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追寻。“文化的传承”用舞蹈《万疆》《锦绣》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之韵和北疆文化的民族之融,以人文之美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代代传承,让全世界与我们一起感受中国力量。“青春的誓言”从历史回到现实,通过集体诗朗诵《青春誓言》、歌舞《灯火里的中国》激发青年学生许党报国的信仰力量,扛起强国复兴的使命光荣,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承蒙学校党委书记范志忠同志的充分肯定和北京阿桃总导演团队的高度信任,本人忙里偷闲撰写了整场文艺演出从序章到“历史的记忆”、“民族的风采”、“文化的传承”、“青春的誓言”等各大篇章的主持朗诵文案,并改编了相关雕塑朗诵原创诗文。要知道,用阿桃总导演的话说,这种主持朗诵文案不同于平常的晚会串词,它是本章节散文诗化的主旨表达。如此要求的写作于我还是第一次,难度显而易见,但今天看来应该是首战告捷,毕竟事后不少朋友同事给予好评。何以见得?原文如下——百年历史,百年沧桑!
这是一段不可忘却的苦难与辉煌!
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
就是嘉兴南湖领航的红船,
冲破惊涛骇浪,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
让所有后来者都不再迷失前进的方向!
就是长征路上决绝的担当,
跨越万水千山,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动摇主义的立场!
就是改革开放浩荡的春风,
席卷神州大地,创造了强大的盛世中国,
让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华夏儿女乐享安康!
第二篇章 民族的风采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这样形象地启发大家: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度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的内蒙古,又在“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民族大团结的生动图景,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第三篇章 文化的传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传承,科学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论断。
要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
要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汲取中华文化精髓;
要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中华文化精神;
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代代传承,
要让全世界与我们一起感受中国力量!
这是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希望,更是我们必须担负起的新的文化使命!
第四篇章 青春的誓言
青春是什么?青年又何为?
习近平总书记满含期待地定义奋斗、寄语青年: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是民族的未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
回首百年历程,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毅然绝然选择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华章。
青春仗剑走天涯,白首归来仍少年!
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青年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就是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
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踔厉奋发,也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这就是我们的青春担当!
这就是我们的青春誓言!
我宣誓:
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
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
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图片拍摄|新华社内蒙古频道康文魁、内蒙古日报草原云王凯、红蓝融合内蒙古中心陈阳王利俊,笔名伊梦,网名沙打旺,男,汉族,中共党员,副研究员,汉语言文学本科、经济学研究生学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智能融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德育工作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法学会会员,北京立德树人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内蒙古学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内蒙古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科社学会理事、内蒙古法学会理事、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报、中国建设报、内蒙古日报等特约通讯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教育、党建思政、民族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有专著《感动中国的十位成功父母》1部和合著《时尚50年》《21世纪财富转移》等10余部,主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课题1项、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课题1项,参与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7项。系列理论文章和专稿在实践、学习强国内蒙古平台、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中国教育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建设教育、内蒙古日报、光明网、新华网等刊发。系内蒙古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研究成果二等奖获得者等。
有大量诗歌、散文(散文诗)、随笔等文学作品在乌兰察布日报、呼和浩特晚报(日报)、乌海日报、山丹、草原、这一代、少年文艺(上海)、内蒙古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创文网、华人头条、草原客户端、新华号、微摄等发表获奖。报告文学作品收录于《手足情》《塞北热土》《内蒙古改革家风采录》《中国北鏖战》等书。个人文学成果和事迹入选《内蒙古作家大辞典》。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