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要给大家荐读的,是老朋友包海山先生又一篇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新力作。
2023年9月16日,包海山先生出席在东胜区召开的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创立21周年座谈会。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创始人奇朝鲁先生“凝心研究 聚力服务”的寄语,尤其是奇先生特别强调的研究方向和现阶段基本职能两个重点,让他感同身受,学思践悟之余,便有了大家看到的这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先从自己做起》。
当然,包海山先生发给我的原文,题目中没有“要”而用逗号分开,第一、第二部分只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先从自己做起”作为标题。编辑时,我稍微作了改动。
正如包海山先生文中所言: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就是实现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而前提是探索和遵循规律,能够认识和超越自我。
包海山先生通过自己学习民歌促进全面发展的亲身经历和体会,颇有说服力地启示大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先从自己做起,并知晓三个层次的认知,即:一是自愿选择,丰富生活;二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三是整合资源,创新发展。
——王利俊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先从自己做起
包海山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是专门研究鄂尔多斯学的民间学术团体。鄂尔多斯学是地方学,地方学的构建与应用是系统工程,即构建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是为了应用它来为社会发展服务。
2023年是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创立21周年,其创始人奇朝鲁先生在题为“凝心研究 聚力服务”的寄语中特别强调了两点,其一是研究方向,即鄂尔多斯学的研究方向是,探索规律、认识自我,遵循规律、超越自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其二是现阶段的基本职能,即凝心研究鄂尔多斯学,潜心于研究鄂尔多斯知识体系学理化,聚力服务于鄂尔多斯人的全面发展,为鄂尔多斯高质量现代化建设尽心尽力,是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高质量发展期的基本职能。
由此综合来看,凝心研究鄂尔多斯学,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就是要探索规律、遵循规律、道法自然;聚力服务社会发展,就是在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探索和遵循规律
地方学是探索和遵循普遍规律的科学,即探索和遵循不受地域局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学科知识体系。地方学的个性特色,只是由于“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在不同的地方得以实现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形成的。探索和遵循规律与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具有内在紧密联系,即只有探索和遵循规律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全面是表现形式,自由是内在动力。自由不是任性,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遵循必然规律。恩格斯指出:“人和自然都服从同样的规律”,“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真正的人的自由”,是实现“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就是实现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而前提是探索和遵循规律,能够认识和超越自我。
要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应该理解什么是专门发展,并逐渐停止专门发展。马克思说:“当一切专门发展一旦停止,个人对普遍性的要求以及全面发展的趋势就开始显露出来。自动工厂消除着专业和职业的痴呆。”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切专门技能都会成为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再独立存在。
那么,分工和专门发展是怎样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说:“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原来,当分工一出现之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于是普遍出现了“只用他的活动的一种称呼就足以表明他的职业发展的局限性和他对分工的依赖这一现象”。正是个人特殊利益和社会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人们只能屈从于分工,通过专门发展获得个人身外之物的金钱和权力等特殊利益,而对于人的自身发展来说,“潜伏在他们每一个人身上的几百种力量都没有使用出来,而且是被压制着,为的是让这些力量的一小部分获得充分发展”。
作为自然界的产物,每个人都本自具足,在人的身上潜伏着几百种力量。如果我们通过鄂尔多斯学的构建与应用系统工程,能够使鄂尔多斯的人们普遍发挥出人的身上潜伏着的几百种力量,哪怕是几十种力量,那也是对鄂尔多斯高质量现代化建设作出的贡献。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先从自己做起
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高质量发展期的基本职能,是“聚力服务于鄂尔多斯人的全面发展”。鄂尔多斯学的创立与发展已经有21年,现在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到什么程度,能不能应用它来服务于鄂尔多斯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看研究人员能不能应用它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家学者,是“鄂尔多斯学形象代言人”。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有100多人,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在构建与应用鄂尔多斯学的系统工程中,就我自己的认知和体会而言,前20年侧重于探索和构建学科体系,之后就到了侧重于应用服务的发展阶段。
近三年来,感觉到自己处于从侧重于学术研究向应用服务转型的发展阶段,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选择了鄂尔多斯民歌。我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驻会12年之后,2021年在鄂尔多斯市老年大学声乐班学习一年,2012年开始在鄂尔多斯市文化馆民歌班学习,期间也参与水岸新城恩可社区合唱团活动。作为一个退休老年人,能不能应用学科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在我国将步入老年社会的特殊时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项目和实践活动。我在通过学习民歌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有三个层次的认知和体会。
1.自愿选择,丰富生活
劳动即劳作和运动是人的内在生命本质。在商品社会,劳动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二重性。马克思说:“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而“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则相反,它是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在商品社会,在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中,劳动成为生产交换价值的雇佣劳动,并且由此使人的劳动本质变成一种用金钱来衡量的商品,于是人们就屈从于分工而专门发展,成为厨师、司机、教师、医生、作家、官员、演员、歌手、运动员、服务员等等,“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
人们从专门发展到全面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一方面,无论在情感和观念上怎样超脱,每个人都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在商品社会往往通过专门发展来生产劳动的交换价值;另一方面,无论在什么社会关系中,每个人的自然天性依然存在,能够通过全面发展来创造更多劳动的使用价值。对于退休人员来说,当劳动不再成为雇佣劳动,不再需要通过专门发展去生产交换价值时,也就停止了一切专门发展,从而“个人对普遍性的要求以及全面发展的趋势就开始显露出来”。由此,人们有机会、有条件自愿选择感兴趣的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我退休之后学习声乐、民歌等,只是想发觉和发挥自身潜能,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中,使唱歌、翻译、创作等成为所从事的多项活动中的某种活动而已。
2.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们的愿望和需求,要具备一定的现实条件和社会环境,而最终还是取决于自身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而言的,是渐变的过程,在哪些方面具备了能力,就能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近三年,通过学习声乐和鄂尔多斯民歌,学习了乐理知识、蒙古语歌词,也掌握了一些歌唱的基本方法。
我学习乐理知识,学习唱歌,主要是想学会简谱,希望能够掌握音乐这个世界通用语言。从前也想学,可是多年来一直没有学会。近年来相对集中精力学习,效果挺好。从青少年一直到中年想学而没有学会的东西,到了老年能学会,这是令人开心的。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来说,没有什么专业与业余之分,只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特定的发展阶段,看对学习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更感兴趣。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听从内心的声音,跟着感觉走,对什么更感兴趣、能热爱,就学习和掌握什么,并由此改善呼吸、发声、共鸣、思维、心态、悟性等人的自身自然条件。
3.整合资源,创新发展
知识就是力量,因此学科知识体系就是更大的力量,而科学知识所揭示和体现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的力量。无论什么专业知识、什么科学文化,都是人的思维和实践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和自然都服从同样的规律。
在鄂尔多斯学的探索和构建过程中,我做过“老子道学、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理论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的课题研究,出版专著《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鄂尔多斯学学科建设探索》,意识到道、长生天、真理等只是称谓不同,但在本质上有相同之处,可以统称为自然法则。只有揭示不受地域局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自然法则,才是真正的科学文化。
对自然法则,可以从科学、艺术、文化等多个角度来感悟和认知。郭沫若说:“诗人与哲学家的共通点是在同以宇宙体为对象,以透视万事万物的核心为天职”。我读过诗歌,学过哲学,选编出版《中国古代诗歌联艺欣赏》《我们最喜爱的马克思恩格斯名言》,都是为了感悟和透视自然法则这个万事万物的核心。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学唱《鄂尔多斯民歌精粹》《蒙汉对照鄂尔多斯民歌一千首》等,想选编出版《鄂尔多斯民歌百首》,努力融会哲学、诗歌、音乐,整合更多资源,在科学文化的创新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奇朝鲁先生在《共鸣 共建 共谐》中认为:人们把“共鸣”引申到社会文化创作和学术研究中,指人们的一种共同心理,指一种双向互动效应,即有感染力的事物(或人)和有鉴赏力的观赏者之间相互作用引起“共鸣”。说鄂尔多斯学引起大家的共鸣似乎也符合这个原理。这种共鸣,从过程上说是同物理学上的共振谐振一样的动态。从效果形态上就像同频共振谐振达到增强能量的结果,是放大了在鄂尔多斯学这个“共振谐振频率”上共鸣的能量。
对于应用鄂尔多斯学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来说,鄂尔多斯民歌更容易、更普遍产生“共振谐振频率”上共鸣的能量。
2023年9月于鄂尔多斯
包海山,男,蒙古族,1960年出生,主要研究鄂尔多斯学以及地方学,探索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内在规律。历任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等。
选编出版《中国古代诗歌联艺欣赏》《我们最喜爱的马克思恩格斯名言》;出版文集《以人为本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包海山论文集》,专著《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鄂尔多斯学学科建设探索》《鄂尔多斯传奇故事》。
承担并完成内蒙古学专项重点课题《鄂尔多斯学研究的经验及对构建内蒙古学的启示》。有关著作和论文获得鄂尔多斯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有关奖项,本人获得“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王利俊随笔 | “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深刻的思想洗礼 深厚的文化熏陶 深度的业务提升
@王利俊书评 | 《鄂尔多斯历史文化》:“多元一体”理论指导下的社科普及教本
@王利俊书评 | 《内蒙古学概论》:内蒙古研究的新立意新格局新气象
王利俊,笔名伊梦,网名沙打旺,男,汉族,中共党员,副研究员,汉语言文学本科、经济学研究生学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智能融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德育工作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法学会会员,内蒙古学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内蒙古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科社学会理事、内蒙古法学会理事、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教育工委)宣讲团成员、内蒙古国学研究会特邀演讲嘉宾;中国教育报、中国建设报、内蒙古日报等特约通讯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教育、党建思政、民族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有专著《感动中国的十位成功父母》1部和合著《时尚50年》《21世纪财富转移》等10余部,主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学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课题1项、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课题1项,参与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5项。系列理论文章和专稿在实践、学习强国内蒙古平台、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中国教育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建设教育、内蒙古日报、光明网、新华网等刊发。系内蒙古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研究成果二等奖获得者等。
有大量诗歌、散文(散文诗)、随笔等文学作品在乌兰察布日报、呼和浩特晚报(日报)、乌海日报、山丹、草原、这一代、少年文艺(上海)、内蒙古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创文网、华人头条、草原客户端、新华号、微摄等发表获奖。报告文学作品收录于《手足情》《塞北热土》《内蒙古改革家风采录》《中国北鏖战》等书。个人文学成果和事迹入选《内蒙古作家大辞典》。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