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苏俊峰团队JHM:铁循环驱动新型氨氧化并同步去除铅、镉和铜

学术   2024-10-27 13:12   江苏  
‍‍‍‍‍‍‍‍‍‍‍‍‍‍‍‍‍‍‍‍‍‍‍‍‍‍‍‍‍‍‍‍‍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第一作者:齐尚哲,胥亮
通讯作者:苏俊峰 教授
通讯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图片摘要


成果简介

近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苏俊峰教授团队在环境领域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Fe3+/Fe2+cycling drove novel ammonia oxidation and simultaneously removed lead, cadmium, and copper”的研究论文。本研究利用筛选出来的一株铁循环细菌 Aquabacterium sp.XL4 作为目标菌株,探究菌株 XL4驱动铁循环实现氨氮和硝酸盐同步去除以及同时去除多种重金属的性能。动力学结果表明,菌株XL4在氨氮(NH4+-N/硝酸盐(NO3--N)为1:1、碳氮比(C/N)为4.0pH6.5Fe3+20.0 mg L-1时脱氮性能最佳。NO3--N的加入能够有效促进铁循环,增强NH4+-N的去除。抑制剂和氮平衡试验表明,菌株 XL4 的脱氮过程是厌氧氨氧化、厌氧铁氨氧化和铁反硝化的耦合作用。此外,在菌株 XL4代谢过程和微生物铁氧化物吸附的复合影响下,Pb2+Cd2+Cu2+ 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本研究为利用微生物技术去除多种污染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言

本研究针对水产养殖废水中氨氮(NH4+-N)、硝酸盐(NO3--N)和重金属(如Pb2+、Cu2+、Cd2+)等污染物的排放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铁循环的微生物处理技术。随着对肉类产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这些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氮和重金属,若不经有效处理,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废水成本高且可能产生二次污染,而生物处理方法因其经济和环保优势受到青睐。近年来,厌氧氨氧化(Anammox)技术受到关注,但存在一些局限性。铁还原耦合厌氧氨氧化(Feammox)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能够克服Anammox的缺点。但目前Feammox系统中的NH4+-N去除效果难以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许多研究通过引入额外的电子穿梭体来提高Feammox系统脱氮性能,但这也伴随着二次污染的问题。已有研究表明铁氨过程产生的副产物NO3--N能够被还原为N2伴随着Fe2+被氧化为Fe3+(NDFO)。NDFO产生的Fe3+可以再一次刺激铁氨的发生,实现铁的循环。NDFO与Feammox的耦合可以通过促进铁的循环,提高氨氮的去除率。然而,关于Feammox对同时存在氨氮和硝酸盐的水体中氮的去除却少有研究。本研究利用Aquabacterium sp. XL4菌株,通过Fe3+/Fe2+循环,实现了氨氮和硝酸盐的同时去除,并利用抑制剂和氮平衡分析了氮去除机制。研究结果为微生物处理复合污染物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处理策略。



图文导读

本研究通过动力学分析了不同的NH4+-N/NO3--NC/NpHFe3+浓度对于菌株XL4脱氮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NH4+-N:NO3--N30:0降低到1:1,氨氮去除率从36.4%逐步提高到96.1%(图 1a)。这可能是由于NO3--N占比增加导致NDFO发生程度增加,更有利于Feammox的持续发生。在确定NH4+-NNO3--N比例后,对不同的C/NpHFe3+浓度对菌株XL4的脱氮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L4NH4+-N:NO3--N1:1C/N4.0pH6.5Fe3+20.0 mg L-1, NH4+-NNO3--N去除率能分别达到96.1%97.6%(图 2)。


Fig. 1 Fitting curves for NH4+-N removal at different NH4+/NO3-ratio (a), C/N ratio (b), pH (c), Fe3+ concentration (d), and heavy metals (e-h).


  在确定了最佳的脱氮条件后,探究了三种不同重金属(Pb2+Cu2+Cd2+)对菌株XL4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微生物的毒性明显低于Pb2+Cd2+对微生物的影响。当Cu2+浓度为6.0 mg L-1时,氨氮去除效率仍高于89%,这表明菌株XL4Cu2+有更强的耐受性。当Pb2+Cd2+浓度超过4.0 mg L-1时,氨氮去除率分别降低至74.8%86.3%。这可能是由于在较高浓度的重金属胁迫下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因此,可以推断菌株XL4对重金属的耐受性顺序为:Cu2+ > Cd2+ > Pb2+


Fig. 2 Variation of NO3-,NO2-, and Fe2+concentration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使用抑制剂进一步分析了菌株XL4的脱氮机制(图3)。在不添加Fe3+NH4+-N去除率达到56.6%,这可能是因为NO3--N被还原为NO2--N,随后与NH4+-N发生厌氧氨氧化作用导致NH4+-N的去除。Fe3+的加入显著提高了NH4+-N的去除率(96.1%),烯丙基硫脲(硝化抑制剂, 1.0 mg L-1)添加前后,NH4+-N去除差异并不明显,表明NH4+-N的去除过程中不存在硝化作用。辣椒素(铁还原抑制剂, 0.05 g L-1)加入后,氨氮去除率降低至58.3%Fe2+浓度降低至3.68 mg L-1。在鱼藤酮(反硝化抑制剂, 1.0 mg L-1)添加后,NO3--N的去除明显受到抑制,相应地,NH4+-N的去除率降低至78.5%。这证明了NO3--N的添加可以促进铁循环,提高NH4+-N的去除。氮平衡分析也被用来进一步探究氮转化途径。结果发现Fe3+的加入能提高气态氮占比。48小时时气态氮占TN87.7%,而NH4+-NNO3--N的比例分别降至1.9%1.2%


Fig. 3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hibitors on the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of strain XL4 (a and b), as well as the nitrogen balance when NH4+-N was used as the nitrogen source (c), and the nitrogen balance with and without Fe3+ when NH4+-N and NO3--N were used as the nitrogen sources (d and e).

对菌株XL4同时去除重金属的性能及机制进行分析(图4)。菌株XL4能够有效地去除重金属。在Pb2+ = Cu2+ = Cd2+ = 2.0 mg L-1 条件下,Pb2+Cu2+ Cd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97.8%93.8% 96.8%,低于单独添加时的去除率(98.6%98.7% 97.4%)。这是因为在重金属复合体系下微生物活性受到更大抑制。

Fig. 4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Pb2+, Cu2+, and Cd2+ at different heavy metal systems (a-d) and different Fe3+concentrations (e), and variations of EPS concentration under different heavy metal systems (f).


为了进一步分析重金属的去除机制,探究了不同Fe3+浓度下重金属的去除率以及不同重金属体系下微生物分泌胞外聚合物 (EPS)的变化(图4)。结果表明,随着Fe3+浓度提高,重金属去除率也随之增加。当Fe3+浓度为20.0mg L-1时,Pb2+Cd2+Cu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97.4%98.6% 98.7%,这证明了生物形成的铁氧化物在去除重金属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EPS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的添加能够导致微生物分泌更多的EPS来抵制重金属的影响,并且在复合抑制下EPS浓度最高。因此,可以推断重金属的去除主要是通过生物铁沉淀和EPS的吸附作用去除的

Fig. 5 XRD (a) and FTIR (b) patterns of biogenic iron precipitation before and after heavy metal addition. XPS spectra of survey (c), C 1s (d), O 1s (e), and Fe 2p (f) of the biogenic iron precipitation before and after removal of Pb2+, Cd2+, and Cu2+.


收集生物沉淀进行表征分析(图5)。XRD 图像表明,生物铁沉淀主要包括 Fe2O3Fe3O4Fe(OH)3 FeO(OH)。重金属添加后,出现了PbOPbCO3CdCO3 Cu(OH)2的新峰。FTIR图像表明,重金属添加后,-OHC-HC=O C-O 官能团发生明显地振动,表明其参与了重金属的去除。XPS光谱显示,重金属添加后生物沉淀物中 Fe2+/Fe3+的比例降低,这可能是重金属的添加抑制了微生物活性,导致铁还原程度减弱。
‘’

小结

本研究利用铁循环细菌 Aquabacterium sp. XL4 实现了 NH4+-NNO3--NPb2+Cd2+Cu2+的同时去除,去除率分别达到 88.3%、97.4%、97.9%、93.8% 和 96.8%。NO3--N的补充能够促进Fe3+/Fe2+循环,提高氨氮去除率。EEM结果还显示,NO3--N加入能促进细菌分泌更多腐殖质,从而促进电子传递。抑制剂和氮平衡试验表明,菌株XL4的脱氮过程是Anammox、Feammox和NDFO的耦合作用。重金属添加前后的EPS、XRD、FTIR和XPS结果分析表明,重金属的去除主要是通过生物铁沉淀和EPS作用进行的。

本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

‘’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苏俊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际先进材料协会会士,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污泥处理处置专业委员会委员,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主要从事地下水铁锰反硝化、生物诱导钙沉淀同步脱氮除氟、低碳源污水的深度处理及资源化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科院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ESI高被引论文8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联系邮箱:sjf1977518@sina.com

第一作者:齐尚哲,硕士研究生,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导师为苏俊峰教授。研究方向为铁循环驱动氨氧化及去除重金属的性能及机制。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了2SCI论文。联系邮箱:2574272557@xauat.edu.cn


第一作者:胥亮,博士,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微生物铁锰氧化还原循环在复合污染物去除过程的作用机制分析。以共同作者发表SCI论文3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 Water Research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Bioresource Technology 发表论文5篇,5篇总被引120余次,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十六届全国研究生环境论坛二等奖。联系邮箱:xuliang@xauat.edu.cn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4.136124


投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苏俊峰教授团队。投稿、合作、转载、进群,请添加小编微信Environmentor2020!环境人Environmentor是环境领最大的学术公号,拥有20W+活跃读者。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环境人Environmentor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每日的推文!环境人Environmentor现有综合群、期刊投稿群、基金申请群、留学申请群、各研究领域群等共20余个,欢迎大家加小编微信Environmentor2020,我们会尽快拉您进入对应的群。



往期推荐


论文推介

ES&T主编/副主编:我的论文为啥未送审就被拒稿?

清华大学曲久辉院士团队Angew: 限域强化利用自由基主导的快速类芬顿反应
耶鲁大学Menachem Elimelech团队和哈工大马军团队Nat. Commun.:Janus电催化膜高选择性合成ROS
清华大学曲久辉院士团队ES&T:绿色芬顿——原子氢介导的双氧水电还原活化过程
同济大学赵红颖、赵国华团队ES&T: 电芬顿阴极氧化-还原协同深度处理含卤污染物
丹麦科大张翼峰团队ES&T:导电型的厌氧颗粒污泥应用于污水处理及产电的研究
香港科大劳敏慈团队ES&T: 如何实现水体中磷酸盐选择性吸附去除?
美国范德堡大学林士弘教授ES&T展望:脱盐过程能效的直观理解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文湘华团队WR: 污水可生物降解性决定了污水厂微生物的构建机制
卡内基梅隆大学Lowry教授团队AM:硫含量和形态调控硫化纳米零价铁的疏水性、电子传递、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学术招聘
美国范德堡大学环境工程研究生项目招生 (博士硕士)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与环境工程系门玉洁课题组招收博士生(或博士后)
香港城市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Dr. Sam H. Y. HSU课题组招聘博士
美国圣母大学环境分子与合成生物学实验室拟招收2名全奖博士生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瑞士Eawag联合招聘全奖博士生(环境方向)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华章教授团队招聘博士
学术资讯
耶鲁大学Julie B. Zimmerman教授出任ES&T主编
贝勒大学Bryan W. Brooks教授出任ES&T Letters主编
韩国科学院院士Wonyong Choi将出任ACS ES&T Engineering创刊主编
CEJ Advances创刊 | 潘丙才教授任主编,四位华人学者任副主编
ACS对话 | ACS ES&T Engineering创刊副主编马军院士
专访:Environmental Science & Ecotechnology 主编团队


扫描二维码,快速入群~

环境人Environmentor
分享环境领域内学术进展、热点资讯、招聘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