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铸魂】争当学习理论先锋 弘扬教育家精神—有声书 (48)学习杨士莪:胸怀天下 以文化人
楼市
2024-11-07 15:55
辽宁
“争当学习理论先锋 弘扬教育家精神,欢迎大家聆听本期的有声书,我是党员张钰奇,今天我来为大家讲讲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杨士莪。”1931年出生的杨士莪,童年正逢战乱,在流离辗转的生活中,逐渐在心底埋下了科研报国的种子。青年时的杨士莪思考,参与海军建设既能完成报国夙愿,又能在国家建设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1950年,杨士莪选择从清华大学物理系肄业,报名参军,到大连第一海军学校任教,带着满腔热血投身海洋科研事业。从此,杨士莪的简历上一直写着“清华大学肄业”。1952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筹建,杨士莪来到哈尔滨,扎根这片黑土地。在那个年代,水声学科在国内尚属空白,国家选派了杨士莪等4人出国进修。自此,他改行研究水声。在国外学习过程中,杨士莪认识到,在国防技术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必须自力更生,靠别人靠不住,也靠不起。这坚定了他在水声科学领域攻关的决心:一定要让中国的“耳朵”听懂大海的声音。杨士莪88岁高龄时,依然参与了海上实验。“搞研究,不到现场怎么行?有任何困难都得克服,该坚持时就要咬紧牙关迎难而上。大海变幻莫测,坐在家里搞研究肯定是不行的。”几十年来,杨士莪带领团队完成了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落点水声测量系统”研制,为“蛟龙”号、“科学”号所用的国产高精度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奠定了基础;主持设计并建造中国首个针对低噪声水洞研究的“重力式低噪声水洞”。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中国水声科技初创到蓬勃发展到创新推动走向世界,杨士莪一直是排头兵、带头人。“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2022年9月,杨士莪院士为“00后”新生上课的视频刷屏朋友圈。这位91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一站到底的院士”。从教70年来,他总是站着给学生讲课。“站着讲课,我能加上动作,自在又形象。”杨士莪说。杨士莪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理工结合、配套完整的水声工程专业,提升了中国水声教育水平。从这里走出的人才占据全国水声科研界的半壁江山,学校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水声事业的摇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我之心”,淡泊名利、勤勉实干,真正做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脏活累活抢先干、大事难事争着干,以个人“奉献指数”提升事业“成效指数”和人民“幸福指数”。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2024年9月文字:张钰奇
编辑:荆琬淋
校对:范媛媛
审核:李艳玲